浅谈MVP与Model-View-ViewModel(MVVM)设计模式

简介:
 微软的WPF带来了新的技术体验,如Sliverlight、音频、视频、3D、动画……,这导致了软件UI层更加细节化、可定制化。同时,在技术层面,WPF也带来了诸如Binding、Dependency Property、Routed Events、Command、DataTemplate、ControlTemplate等新特性。MVVM(Model-View-ViewModel)框架的由来便是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与WPF结合的应用方式时发展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架构框架。它立足于原有MVP框架并且把WPF的新特性揉合进去,以应对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变化。
 
      WPF的数据绑定与Presentation Model相集合是非常好的做法,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将View和逻辑分离出来,但这种数据绑定技术非常简单实用,也是WPF所特有的,所以我们又称之为Model-View-ViewModel (MVVM)。这种模式跟经典的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很相似,除了你需要一个为View量身定制的model,这个model就是ViewModel。ViewModel包含所有由UI特定的接口和属性,并由一个ViewModel 的视图的绑定属性,并可获得二者之间的松散耦合,所以需要在ViewModel 直接更新视图中编写相应代码。数据绑定系统还支持提供了标准化的方式传输到视图的验证错误的输入的验证。
 
如下图MVP设计模式架构所示。
                                
 

 
        在视图(View)部分,通常也就是一个Aspx页面。在以前设计模式中由于没有清晰的职责划分,UI 层经常成为逻辑层的全能代理,而后者实际上属于应用程序的其他层。MVP 里的M 其实和MVC里的M是一个,都是封装了核心数据、逻辑和功能的计算关系的模型,而V是视图(窗体),P就是封装了窗体中的所有操作、响应用户的输入输出、事件等,与MVC里的C差不多,区别是MVC是系统级架构的,MVP是用在某个特定页面上的,也就是说MVP的灵活性要远远大于MVC
,实现起来也极为简单。
 
 
      我们再从IView这个interface层来解析,它可以帮助我们把各类UI与逻辑层解耦,同时可以从UI层进入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Unit/Automatic Test)并提供了入口,在以前可以由WinForm/Web Form/MFC等编写的UI是通过事件Windows消息与IView层沟通的。WPF与IView层的沟通,最佳的手段是使用Binding,当然,也可以使用事件;Presenter层要实现IView,多态机制可以保证运行时UI层显示恰当的数据。比如Binding,在程序中,你可能看到Binding的Source是某个interface类型的变量,实际上,这个interface变量引用着的对象才是真正的数据源。
    
       MVC模式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这里我就不赘述,这些模式也是依次进化而形成MVC—>MVP—>MVVM。有一句话说的好:当物体受到接力的时候,凡是有
界面的地方就是最容易被撕下来的地方。因此,IView作为公共视图接口约束(契约)的一层意思;View则能传达解耦的一层意思。
下面介绍一下MVVM设计模式。因为WPF技术出现,从而使MVP设计模式有所改进,MVVM 模式便是使用的是数据绑定基础架构。它们可以轻松构建UI的必要元素。
如,下图所示MVVM架构图。 
                                 
  
    View绑定到ViewModel,然后执行一些命令在向它请求一个动作。而反过来,ViewModel跟Model通讯,告诉它更新来响应UI。这样便使得为应用构建UI非常的容易。往一个应用程序上贴一个界面越容易,外观设计师就越容易使用Blend来创建一个漂亮的界面。同时,当UI和功能越来越松耦合的时候,功能的可测试性就越来越强。
     
 在MVP模式中,为了让UI层能够从逻辑层上分离下来,设计师们在UI层与逻辑层之间加了一层interface。无论是UI开发人员还是数据开发人员,都要尊重这个契约、按照它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理想状态下无论是Web UI还是Window UI就都可以使用同一套数据逻辑了。借鉴MVP的IView层,养成习惯。View Model听起来Presenter要贴切得多;会把一些跟事件、命令相关的东西放在Controler里。
   
   参考示例:PersonViewModel层
public  FamilyTreeViewModel(Person rootPerson)
{
    _rootPerson 
=   new  PersonViewModel(rootPerson);

    _firstGeneration 
=   new  ReadOnlyCollection < PersonViewModel > (
        
new  PersonViewModel[] 
        { 
            _rootPerson 
        });
    _searchCommand 
=   new  SearchFamilyTreeCommand( this );
}
 
 
 在这里我不在赘述, 详细应用实例参考:

 

本文转自 高阳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xiaoyinnet/196071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6月前
|
前端开发 C# 设计模式
“深度剖析WPF开发中的设计模式应用:以MVVM为核心,手把手教你重构代码结构,实现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与高效协作”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设计模式是在软件工程中解决常见问题的成熟方案。在WPF开发中,合理应用如MVC、MVVM及工厂模式等能显著提升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这些模式的实际应用,特别是MVVM模式如何通过分离UI逻辑与业务逻辑,实现视图与模型的松耦合,从而优化代码结构并提高开发效率。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从模型定义、视图模型管理到视图展示的全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模式。
177 0
|
8月前
|
设计模式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设计模式】MVVM模式在AI大模型领域的创新应用
【设计模式】MVVM模式在AI大模型领域的创新应用
101 0
|
8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前端开发
【设计模式】MVC与MVVM详尽解读与实战指南
【设计模式】MVC与MVVM详尽解读与实战指南
1117 0
|
8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前端开发
MVVM、MVC、MVP三种常见软件架构设计模式的区别
MVC、MVP 和 MVVM 是三种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主要通过分离关注点的方式来组织代码结构,优化开发效率。
167 12
|
9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前端开发
【各种问题处理】MVC、MVP、MVVM 、MVI、VIPER 架构(设计模式)
【1月更文挑战第13天】【各种问题处理】MVC、MVP、MVVM 、MVI、VIPER 架构(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 前端开发
MVP设计模式应该这样掌握
MVP设计模式应该这样掌握
|
存储 设计模式 前端开发
|
25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生成器模式
生成器模式(Builder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用于分步骤构建复杂对象。它允许用户通过控制对象构造的过程,定制对象的组成部分,而无需直接实例化细节。该模式特别适合构建具有多种配置的复杂对象。其结构包括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指挥者和产品角色。适用于需要创建复杂对象且对象由多个部分组成、构造过程需对外隐藏或分离表示与构造的场景。优点在于更好的控制、代码复用和解耦性;缺点是增加复杂性和不适合简单对象。实现时需定义建造者接口、具体建造者类、指挥者类及产品类。链式调用是常见应用方式之一。
53 12
|
26天前
|
设计模式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模式扩展(配置工厂)
该设计通过配置文件和反射机制动态选择具体工厂,减少硬编码依赖,提升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配置文件解耦、反射创建对象,新增产品族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示例中,`CoffeeFactory`类加载配置文件并使用反射生成咖啡对象,客户端调用时只需指定名称即可获取对应产品实例。
88 40
|
27天前
|
设计模式 关系型数据库
「全网最细 + 实战源码案例」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参数创建不同类型的产品对象,也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其结构包括工厂类、产品接口和具体产品类。适用于创建对象种类较少且调用者无需关心创建细节的场景。优点是封装性强、代码复用性好;缺点是扩展性差,增加新产品时需修改工厂类代码,违反开闭原则。
4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