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平凡生活的用户体验设计启示

简介:


用户体验设计,来源自用户关怀,目的是产品和用户双赢。
用户,则是广大真实存在的人们,那么来源自生活的用户体验启发,对于虚拟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以下就是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故事,并总结出了许多用户体验设计的原则。



 

1 坦途与上下楼

 

自从搬了新的办公区,倒咖啡就成了一件麻烦的事。

我们的办公区身处二楼,在二楼的另外一边有一个咖啡机,而在一楼正下方也有一个咖啡机。

 

最初不熟悉的时候,常常要在两个之间抉择,究竟去哪儿倒咖啡。

一楼的位置更近,直上直下;而前往二楼的咖啡机,则需要走相对长的一段路,一直走到大楼的另外一边。

从距离因素上看,一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多次尝试之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这个选项。

因为一楼虽然绝对距离很近(看上去操作简单),但是中间要过三道门一道楼梯并须刷卡(实际上步骤繁杂),且一楼的咖啡机位置靠近大门常常有冷风吹进来(体验不够良好),而拿着一杯咖啡上下楼是非常危险的(有阻碍操作的危险因素)。

而二楼虽然绝对距离比较远(看上去有许多的复杂内容),但是只需要推开一扇门(步骤简单),不需要上下楼(流程安全简单)。

所以,尽管最初大家选择一个路径更短的方式去做(看上去操作过程很长会在最初吓跑用户),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放弃了上下楼梯开好多道门的方式(步骤过多会影响操作造成更高的失败率)。

显然,现在同事们都只去二楼的咖啡机了。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1,  看上去流程很长会在第一时间吓跑用户

2,  尽量减少步骤,降低失败率

3,  不要设置任何阻碍操作的危险因素


 

2 买张火车票不容易

 

很多人在异乡的打工仔(包括我)都有买火车票的经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每年人潮汹涌的时候,都需要排很长很长的队去买票。火车站提供了相对比较便捷的服务,就是有一个大大屏幕显示当前所剩票额。
 

如今高铁动车各类特快直达,让全天的班次变得非常之多,即使火车站用了超大的屏幕,但是还是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够看完所有的信息。

所以,屏幕前总是有很多很多摒息凝神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什么的人们。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此只能采取两种对策:

1,  直接排队,不再查看余票,排到了如果没有票,就悻悻回家。

2,  一直站着看有没有余票,忍痛让买票的队伍越来越长、人越来越多、票越来越少。

无论是哪一种,都非常地凄惨。

 

笔者常常为了出门旅行或者过年回家去火车站买票,对于中国铁道的复杂流程非常熟悉。这样一个庞大而现代化的系统中,初级入口却依然是保留着几十年前的官僚作风。

购票者必须等待大量与自己无关的列车信息慢慢跳过(接受大量无用内容),还需要非常好的眼力(用户须自行具备从信息筛选能力),才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坐的那班车的余票信息。

所以感谢这种垄断,才能让大家锻炼出这种火眼金睛。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

1,  不能把海量信息直接丢给用户(特别是当其中大部分与用户毫无关系的时候)

2,  简便而好用的信息筛选很必要

3,  别以为自己是垄断行业


 

以下两个故事涉及到很黄很暴力部分,不适应的同学请自动忽略……


 

3 要钱&要命


传统的描述中,劫匪对被劫群众一般会给两个选择,要钱还是要命。

在这个选择题中,由于要命这个选项非常特殊,仔细一想,如果连命都没了,那么钱不钱的就没有意义了。结合环境(一般在寂静无人的地方),人物(手无寸铁的弱势群众和凶神恶煞的劫匪),目的(劫匪由于生活所迫或者兴趣爱好进行抢劫),这种情况下,弱势群众虽然精神上非常慌张,但是心理还是很明白给钱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富有经验的劫匪只会给被劫群众一个选项,就是把所有够得到的财物都交出来。

 

笔者幼年曾经遇到过年长的孩子要挟,在一个无人的小公园里索要笔者的零花钱。

由于此类少年劫匪缺乏经验,他的第一句话是:“有没有钱”。这类问句中,两种选项——有或者没有——都是可行的,这样便让人有了一定的思考余地,从而失去了第一时间让被害人失去判断的机会。

同时,他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口齿不清,在专业设计领域称为信息表述不成功,笔者误听成“有没有还”,因为笔者当时正在完成生物课作业——挖掘蚯蚓,便误认为他也需要,便回答:“还没挖到”,结果把整个流程破坏了,劫匪败兴而归。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完成一个时间紧风险大的任务时,有以下几个必备条件:

1,  信息表述必须准确

2,  不给其他选择

3,  用户思考过程尽量简单


 

4 和他在一起我很开心


很多男生都和我一样,小时候非常腼腆,看到喜欢的女孩儿就脸红心跳,难得说上一句话却态度生硬装得满不在乎。虽然天天忐忑不安辗转难眠,耗尽了无数心力,但是最终姑娘都被那些看上去流里流气会讲笑话的男孩子追去了。

相信大多数我们这类IT男小时候都有这样痛苦的经历。

 

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和他在一起我很开心。”(相信很多心碎过的男生都听到过这句话)

抛开各种各样的物质条件以及外在因素,最终能够让女孩儿觉得愿意和你在一起的情感因素就是,和你在一起感到很愉悦。谁愿意真的寻找一个每天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伴侣呢。

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用户忠诚度未建立)就态度生硬,会让女孩儿感到冰冷陌生(虽然心中对用户充满着热情),女孩儿自然会转而寻找更能让她觉得轻松的伙伴(其他的竞争对手)。

而这种轻松和愉悦,应该具有识别性。即某些部分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产品的某些体验或者功能是其他竞品无法提供的),这样就能够给人一种不可轻易替代的感觉,终于抓住了她的心(留住了用户)。

总而言之,首先留住她再说……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1,  用户体验设计的第一步:留住用户

2,  让用户在整个操作体验中能感受到愉悦,至少不痛苦

3,  新产品需要有超越其他竞品的体验

 

真实的生活、人类的本性始终都是我们最大的创意来源。而对于用户体验设计来说,这些来源自平凡生活的小细节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本文转自百度技术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baidutech/747509,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4月前
|
安全
技术探索的旅程:从困惑到顿悟
在技术的浩瀚海洋中,每一位探索者都会面临无数的挑战与困惑。本文通过作者个人的技术感悟,分享了从初入职场的迷茫到成为团队核心成员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文章旨在启发读者,无论面对何种技术难题,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13天前
|
开发者 C++
开发者 动机VS自律 孰轻孰重
开发者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内在动机与自律习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在动机如同强大的引擎,驱使开发者探索新技术、攻克难题;而自律则像精准的时钟发条,确保代码质量和任务按时完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动机赋予开发者前进的动力,而自律则保障其在面对挑战时不偏离轨道,持续提升自我。对于开发者而言,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不断成长与进步。
|
8月前
|
敏捷开发 监控 测试技术
软件架构的艺术:探索演化之路上的18大黄金原则
实际工作表明,一步到位的设计往往不切实际,而演化原则指导我们逐步优化架构,以灵活响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这不仅降低了技术债务和重构风险,还确保了软件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架构的持续演进促进了团队协作,激发了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与技能提升。
147 0
软件架构的艺术:探索演化之路上的18大黄金原则
|
8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程序员
代码与诗意:软件开发中的创造性思维
【2月更文挑战第16天】在数字世界的构建中,技术并非只是冰冷的逻辑与算法堆砌,它同样蕴含着创造力与艺术性。本文通过探索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非传统元素,揭示了编程背后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从设计模式到代码重构,再到用户界面的美学设计,每一环节都体现了技术人员对于美的追寻和技术的诗性表达。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将创造性原则融入日常开发工作,以提升软件质量并丰富开发者的技术体验。
|
文字识别 算法 NoSQL
读书分享:《程序员修炼之道:通向务实的最高境界》的思想经验
相较于全书众多的干货笔记,这篇文章是个别思想经验的总结,希望和大家交流。 ETC;DRY不仅限于编码;维护一个项目概念列表;帮助业务方理解他想要什么;防御性编程;继承税;学会沟通;小实验
读书分享:《程序员修炼之道:通向务实的最高境界》的思想经验
|
决策智能
博弈论(六)——产品经理从来不做亏本的博弈
博弈论(六)——产品经理从来不做亏本的博弈
123 0
《黑匣子思维》读后感
    最近花了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零零散散的阅读了一本叫作黑匣子思维的书,书的观点比较明确且归功于翻译者的水平,整本书看起来还算比较轻松的,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我估计一个周末就可以阅读完了。
1406 0
《游戏设计师修炼之道:数据驱动的游戏设计》一3.5使数学知识保持简单
本节书摘来华章计算机《游戏设计师修炼之道:数据驱动的游戏设计》一书中的第3章 ,第3.5节,(美)Michael E Moore著 傅鑫陈征戴锋等译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9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