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网闸”技术介绍-网络隔离的新型产品

简介:
一、信息安全的要求
按照信息保密的技术要求,涉密网络不能与互联网直接连通;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连接时,若非涉密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则采用双向网闸隔离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若非涉密网络与互联网是逻辑隔离的,则采用单向网闸隔离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保证涉密数据不从高密级网络流向低密级网络。
 
 
二、网闸的作用
网闸的隔离作用是基于定向地“摆渡”数据,网闸的原理是模拟人工的数据“拷贝”,不建立两个网络的“物理通路”,所以网闸的一般形式是把应用的数据“剥离”,摆渡到另外一方后,再通过正常的通讯方式送到目的地,因此从安全的角度,网闸摆渡的数据中格式信息越少越好,当然是没有任何格式的原始数据就更好了,因为没有格式信息的文本就没有办法隐藏其他的非数据的东西,减少了携带“病毒”的载体。
网闸是切断了上层业务的通讯协议,看到了原始的数据,为了达到“隔离”的效果,采用私有通讯协议,或采用存储协议,都是为了表明要彻底剥离所有的协议附加信息,让摆渡的数据是最“干净”的。但为了方便地“摆渡业务”,在网闸的两边建立了业务的代理服务器,从逻辑上把业务连通。
网闸虽然传递的是实际的数据,但代理协议建议后,每次摆渡的可能不再是一个完整数据内容,为安全检查带来的困难,攻击者可以把一个“蠕虫”分成若干的片段分别传递,甚至小到单个的命令,不恢复原状就很难知道它是什么;若传递“可执行代码”的二进制文件,网闸就很难区分数据与攻击。
网闸对陌生的业务是采用关闭策略,只开通自己认为需要的、可控的业务服务,所以网闸在不同密级网络之间的隔离作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在涉密信息的保密要求中,要求高密级网络中的高密级数据不能流向低密级网络,但低密级数据可以流向高密级网络(数据机密性要求),这就提出了数据的单向流动的要求,若我们只保留单向的数据流,就可以实现数据保密性要求,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单向网闸的需求。
 
三、单向网闸
单向网闸就是只允许单向的数据流动,具体的实现技术有下面几种:
1、数据泵技术(Data Pump)1993年为实现低级向高级数据库的可靠数据拷贝,由Myong H.Kang等提出Pump技术,称为“安全存储转发技术”。其方法是通过反向的确认来限制由内向外的数据传输,实现从外向内的单向数据流。
数据泵技术是在基于通讯的基础上,只允许单方向地传送数据,反方向只有控制信息的可以通过,比如数据的收到确认、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等。也就是通讯协议中只让一个方向的数据通过。因此,数据泵技术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通讯协议。
数据泵技术中虽然数据是单方向的,但协议控制星系是双方向传递的,若协议本身存在漏洞,则有可能利用协议的漏洞达到反向发送数据的可能。
2、数据二极管技术(Data Diode):若连反向的控制协议也取消,采用“盲发”的方式,也就是一方只管发送,另一方只管接收,至于数据是否有错误,是否完整都不去管它,反向没有数据通道也没有控制通道,完全处于盲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在传统的全双工通讯中只选择一个方向的线路,所以也称为信息流的单向技术。
数据二极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由于是单向的“盲发”,没有交互的控制协议,数据的容错控制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发送方不知道对方收到没有,接收方也不清楚收到的数据是否是对的,知道错了,也没有办法让发送方重新发送,所以一般采用一些策略控制可能的出错:
1、   收方及时向“上层”汇报: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按事先约定的格式恢复数据,若发现不能恢复,或部分数据有错误,都直接报告给上层,也就是数据的接收人,让人通过其他方式通知发送方重新发送。
2、   发送方增加冗余校验
发送方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在降低效率的前提下,增加数据的冗余度:
n          定间隔地把一份数据重复地再发送两次,接收方比较收到的三个副本,取其两个是相同的。“三取二”是重要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式,还可以采用五取三等方式。
n          在数据中增加块校验码。如CRC校验等。
n          直接重复数据,如发送1234时,改为11223344,减少出错的概率。
    3、为了经常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定期插入固定检测码,若接收方发现检测码序列异常,则立即报警,或放弃该检测码之前的区间内收到的数据。
 
 
四、单向网闸产品发展与应用
数据二极管技术的产品化,国外已经趋于成熟,比较出名的有美国Owl公司,荷兰Fox-IT公司,澳大利亚Tenix公司,美国HP公司。国内的单向网闸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产品推出的有中铁信安公司与国保金泰公司。
 
单向网闸可以定向传递数据,在目前很多的政府内、外网之间传递数据是很有用途的。
n          文件传递:由于政府内网的涉密网络,与外网(与互联网连通)是“物理隔离”的,但是外网上的很多政务文件,希望在内网中使用,靠人工拷贝的方式工作量很大,采用单向网闸可以把外网的文件传送到内网,由符合数据保密性的要求。
n          信息收集:外网与互联网连通,是政府对外的服务窗口,并且互联网本身就是个信息宝库,但大量的信息不能及时地传递到内网的有关系统上,对信息的汇总与统计带来困难。若在外网上建立一个服务器,收集互联网的相关信息,通过单向网闸送给内网,就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了。
n          邮件转发:政府人员经常要查收内、外网两个邮箱,非常不方便。在外网建立一个邮件的代理服务器,把接收到的邮件及时转给内网的邮件服务器,工作人员就不必到外网去收邮件了。
由于单向网闸没有反向的数据通道,所以对抑制黑客的入侵有一定的效果,黑客攻击必然是要取得相关的信息,若通信是单向的,就掐断了黑客的控制方式,没有“利益”,攻击就没有意义了。
 




本文转自 zhaisj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aisj/6559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20天前
|
监控 前端开发 安全
Netty 高性能网络编程框架技术详解与实践指南
本文档全面介绍 Netty 高性能网络编程框架的核心概念、架构设计和实践应用。作为 Java 领域最优秀的 NIO 框架之一,Netty 提供了异步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用于快速开发可维护的高性能协议服务器和客户端。本文将深入探讨其 Reactor 模型、ChannelPipeline、编解码器、内存管理等核心机制,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性能的网络应用系统。
150 0
|
3月前
|
监控 算法 安全
基于 C# 基数树算法的网络屏幕监控敏感词检测技术研究
随着数字化办公和网络交互迅猛发展,网络屏幕监控成为信息安全的关键。基数树(Trie Tree)凭借高效的字符串处理能力,在敏感词检测中表现出色。结合C#语言,可构建高时效、高准确率的敏感词识别模块,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83 2
|
5月前
|
调度 Python
探索Python高级并发与网络编程技术。
可以看出,Python的高级并发和网络编程极具挑战,却也饱含乐趣。探索这些技术,你将会发现:它们好比是Python世界的海洋,有穿越风暴的波涛,也有寂静深海的奇妙。开始旅途,探索无尽可能吧!
114 15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的创新技术及PyTorch使用指南
深度学习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核心组件——人工神经元和反向传播算法自提出以来鲜有根本性突破。穿孔反向传播(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技术通过引入“树突”机制,模仿生物神经元的计算能力,实现了对传统神经元的增强。该技术利用基于协方差的损失函数训练树突节点,使其能够识别神经元分类中的异常模式,从而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提高模型精度(如BERT模型准确率提升3%-17%),还能实现高效模型压缩(参数减少44%而无性能损失)。这一革新为深度学习的基础构建模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边缘设备和大规模模型优化场景。
186 16
Perforated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优化的创新技术及PyTorch使用指南
|
5月前
|
监控 算法 JavaScript
基于 JavaScript 图算法的局域网网络访问控制模型构建及局域网禁止上网软件的技术实现路径研究
本文探讨局域网网络访问控制软件的技术框架,将其核心功能映射为图论模型,通过节点与边表示终端设备及访问关系。以JavaScript实现DFS算法,模拟访问权限判断,优化动态策略更新与多层级访问控制。结合流量监控数据,提升网络安全响应能力,为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智能化演进,助力数字化管理。
122 4
|
6月前
|
存储 双11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
近日,阿里云联合清华大学与中国移动申报的“性能可预期的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通过端网融合架构,实现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可预期性,在带宽保障、时延控制和故障恢复速度上取得重大突破,显著提升服务质量。成果已应用于阿里云多项产品及重大社会活动中,如巴黎奥运会直播、“双十一”购物节等,展现出国际领先水平。
|
6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定位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HTTP POST协议用于发送本地压缩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一名网络开发者,还是普通的IT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POST方法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像一艘快速,稳定,安全的大船,始终为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的冒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189 22
|
6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基于 Python 哈希表算法的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实现高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当下数字化办公的环境中,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已成为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确保其高效运行的核心手段。此类工具通过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管理,赋予企业实时洞察网络活动的能力。而在其运行机制背后,数据结构与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 PHP 语言中的哈希表算法,深入探究其在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中的应用方式及所具备的优势。
154 7
|
7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API
掌握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开发者指南
本文探讨了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如HTTP、SSE、GraphQL、TCP、WebSocket和Socket.IO,分析了它们的功能、优劣势及适用场景。开发者需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以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同时,测试与调试工具(如Apipost)能助力开发者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掌握这些协议是现代软件开发者的必备技能,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