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中_IO,_IOR,_IOW,_IOWR宏的用法与解析【转】

简介:

转自:http://blog.csdn.net/hzn407487204/article/details/7995041

在驱动程序里, ioctl() 函数上传送的变量 cmd 是应用程序用于区别设备驱动程序请求处理内容的值。cmd除了可区别数字外,还包含有助于处理的几种相应信息。 cmd的大小为 32位,共分 4 个域:
     bit31~bit30 2位为 “区别读写” 区,作用是区分是读取命令还是写入命令。
     bit29~bit15 14位为 "数据大小" 区,表示 ioctl() 中的 arg 变量传送的内存大小。
     bit20~bit08  8位为 “魔数"(也称为"幻数")区,这个值用以与其它设备驱动程序的 ioctl 命令进行区别。
     bit07~bit00   8位为 "区别序号" 区,是区分命令的命令顺序序号。
像 命令码中的 “区分读写区” 里的值可能是 _IOC_NONE (0值)表示无数据传输,_IOC_READ (读),_IOC_WRITE (写) , _IOC_READ|_IOC_WRITE (双向)。
内核定义了 _IO() , _IOR() , IOW() 和 _IOWR() 这 4 个宏来辅助生成上面的 cmd 。下面分析 _IO() 的实现,其它的类似:

在 asm-generic/ioctl.h 里可以看到 _IO() 的定义

      #define _IO(type,nr)        _IOC(_IOC_NONE,(type),(nr),0)

再看 _IOC() 的定义

     #define _IOC(dir,type,nr,size) \
                   (((dir)  << _IOC_DIRSHIFT) | \
                   ((type) << _IOC_TYPESHIFT) | \
                   ((nr)   << _IOC_NRSHIFT) | \
                   ((size) << _IOC_SIZESHIFT))

可见,_IO() 的最后结果由 _IOC() 中的 4 个参数移位组合而成。
再看 _IOC_DIRSHIT 的定义

            #define _IOC_DIRSHIFT    (_IOC_SIZESHIFT+_IOC_SIZEBITS)

      _IOC_SIZESHIFT 的定义

           #define _IOC_SIZESHIFT    (_IOC_TYPESHIFT+_IOC_TYPEBITS)

      _IOC_TYPESHIF 的定义

           #define _IOC_TYPESHIFT    (_IOC_NRSHIFT+_IOC_NRBITS)

      _IOC_NRSHIFT 的定义

           #define _IOC_NRSHIFT    0

      _IOC_NRBITS 的定义

          #define _IOC_NRBITS    8

      _IOC_TYPEBITS 的定义

         #define _IOC_TYPEBITS    8

由上面的定义,往上推得到

      引 用

       _IOC_TYPESHIFT = 8

       _IOC_SIZESHIFT = 16

       _IOC_DIRSHIFT = 30

所以,(dir)  << _IOC_DIRSHIFT) 表是 dir 往左移 30 位,即移到 bit31~bit30 两位上,得到方向(读写)的属性;
       (size) << _IOC_SIZESHIFT) 位左移 16 位得到“数据大小”区;
       (type) << _IOC_TYPESHIFT) 左 移 8位得到"魔数区" ;
       (nr)   << _IOC_NRSHIFT)      左移 0 位( bit7~bit0) 。
这样,就得到了 _IO() 的宏值。

这几个宏的使用格式为

  • _IO (魔数, 基数);
  • _IOR (魔数, 基数, 变量型)
  • _IOW  (魔数, 基数, 变量型)
  • _IOWR (魔数, 基数,变量型 )

魔数 (magic number)
      魔数范围为 0~255 。通常,用英文字符 "A" ~ "Z" 或者 "a" ~ "z" 来表示。设备驱动程序从传递进来的命令获取魔数,然后与自身处理的魔数想比较,如果相同则处理,不同则不处理。魔数是拒绝误使用的初步辅助状态。设备驱动 程序可以通过 _IOC_TYPE (cmd) 来获取魔数。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最好设置不同的魔数,但并不是要求绝对,也是可以使用其他设备驱动程序已用过的魔数。
基(序列号)数
      基数用于区别各种命令。通常,从 0开始递增,相同设备驱动程序上可以重复使用该值。例如,读取和写入命令中使用了相同的基数,设备驱动程序也能分辨出来,原因在于设备驱动程序区分命令时 使用 switch ,且直接使用命令变量 cmd值。创建命令的宏生成的值由多个域组合而成,所以即使是相同的基数,也会判断为不同的命令。设备驱动程序想要从命令中获取该基数,就使用下面的宏:
_IOC_NR (cmd)
通常,switch 中的 case 值使用的是命令的本身。
变量型
      变量型使用 arg 变量指定传送的数据大小,但是不直接代入输入,而是代入变量或者是变量的类型,原因是在使用宏创建命令,已经包含了 sizeof() 编译命令。比如 _IOR() 宏的定义是:

      引用

      #define _IOR(type,nr,size)    _IOC(_IOC_READ,(type),(nr),(_IOC_TYPECHECK(size)))

而 _IOC_TYPECHECK() 的定义正是:

      引用

      #define _IOC_TYPECHECK(t) (sizeof(t))

设备驱动程序想要从传送的命令获取相应的值,就要使用下列宏函数:
      _IOC_SIZE(cmd)

_IO 宏

      该宏函数没有可传送的变量,只是用于传送命令。例如如下约定:

      引用

      #define TEST_DRV_RESET _IO ('Q', 0)

此时,省略由应用程序传送的 arg 变量或者代入 0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该宏时,比如:

      ioctl (dev, TEST_DEV_RESET, 0)   或者  ioctl (dev, TEST_DRV_RESET) 。
这是因为变量的有效因素是可变因素。只作为命令使用时,没有必要判 断出设备上数据的输出或输入。因此,设备驱动程序没有必要执行设备文件大开选项的相关处理。

_IOR 宏
     该函数用 于创建从设备读取数据的命令,例如可如下约定:

     引用

     #define TEST_DEV_READ  _IRQ('Q', 1, int)

这说明应用程序从设备读取数据的大小为 int 。下面宏用于判断传送到设备驱动程序的 cmd 命令的读写状态:
     _IOC_DIR (cmd)
运行该宏时,返回值的类型 如下:

  • _IOC_NONE                             :  无属性
  • _IOC_READ                             :  可读属性
  • _IOC_WRITE                           : 可写属性
  • _IOC_READ | _IOC_WRITE : 可读,可写属性

使用该命令时,应用程序的 ioctl() 的 arg 变量值指定设备驱动程序上读取数据时的缓存(结构体)地址。
_IOW 
      用于创建设 备上写入数据的命令,其余内容与 _IOR 相同。通常,使用该命令时,ioctl() 的 arg 变量值指定设备驱动程序上写入数据时的缓存(结构体)地址。
_IOWR 
      用于创建设备上读写数据的命令。其余内 容与 _IOR 相同。通常,使用该命令时,ioctl() 的 arg 变量值指定设备驱动程序上写入或读取数据时的缓存 (结构体) 地址。
_IOR() , _IOW(), IORW() 的定义
      #define _IOR(type,nr,size)    _IOC(_IOC_READ,(type),(nr),(_IOC_TYPECHECK(size)))
      #define _IOW(type,nr,size)    _IOC(_IOC_WRITE,(type),(nr),(_IOC_TYPECHECK(size)))
      #define _IOWR(type,nr,size)    _IOC(_IOC_READ|_IOC_WRITE,(type),(nr),(_IOC_TYPECHECK(size)))












本文转自张昺华-sky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ky-heaven/p/4552103.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安全 网络协议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模块:加载机制、参数传递与实战开发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内核模块的加载机制、参数传递方式及实战开发技巧。内容涵盖模块基础概念、加载与卸载流程、生命周期管理、参数配置方法,并通过“Hello World”模块和字符设备驱动实例,带领读者逐步掌握模块开发技能。同时,介绍了调试手段、常见问题排查、开发规范及高级特性,如内核线程、模块间通信与性能优化策略。适合希望深入理解Linux内核机制、提升系统编程能力的技术人员阅读与实践。
203 1
|
2月前
|
Ubuntu Linux
Ubuntu 23.04 用上 Linux 6.2 内核,预计下放到 22.04 LTS 版本
Linux 6.2 带来了多项内容更新,修复了 AMD 锐龙处理器设备在启用 fTPM 后的运行卡顿问题,还增强了文件系统。
|
2月前
|
Ubuntu Linux
Ubuntu 23.10 现在由Linux内核6.3提供支持
如果你想在你的个人电脑上测试一下Ubuntu 23.10的最新开发快照,你可以从官方下载服务器下载最新的每日构建ISO。然而,请记住,这是一个预发布版本,所以不要在生产机器上使用或安装它。
|
2月前
|
监控 Ubuntu Linux
什么Linux,Linux内核及Linux操作系统
上面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Linux操作系统的几个核心组件,其实Linux的整体架构要复杂的多。单纯从Linux内核的角度,它要管理CPU、内存、网卡、硬盘和输入输出等设备,因此内核本身分为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等4个核心子系统。
189 0
|
2月前
|
Web App开发 缓存 Rust
|
2月前
|
Ubuntu 安全 Linux
Ubuntu 发行版更新 Linux 内核,修复 17 个安全漏洞
本地攻击者可以利用上述漏洞,攻击 Ubuntu 22.10、Ubuntu 22.04、Ubuntu 20.04 LTS 发行版,导致拒绝服务(系统崩溃)或执行任意代码。
|
存储 Java
【IO面试题 四】、介绍一下Java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Java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允许对象通过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转换成字节序列并存储或传输,之后可以通过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的方法将这些字节序列恢复成对象。
|
Java 大数据
解析Java中的NIO与传统IO的区别与应用
解析Java中的NIO与传统IO的区别与应用
|
Java 大数据 API
Java 流(Stream)、文件(File)和IO的区别
Java中的流(Stream)、文件(File)和输入/输出(I/O)是处理数据的关键概念。`File`类用于基本文件操作,如创建、删除和检查文件;流则提供了数据读写的抽象机制,适用于文件、内存和网络等多种数据源;I/O涵盖更广泛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文件I/O、网络通信等,并支持异常处理和缓冲等功能。实际开发中,这三者常结合使用,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例如,`File`用于管理文件路径,`Stream`用于读写数据,I/O则处理复杂的输入输出需求。
611 12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