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and()和srand()产生伪随机数的方法总结 【转】

简介: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722078-id-3754502.html

标准库(被包含于中)提供两个帮助生成伪随机数的函数:


函数一:int rand(void);
从srand (seed)中指定的seed开始,返回一个[seed, RAND_MAX(0x7fff))间的随机整数。


函数二:void srand(unsigned seed);
参数seed是rand()的种子,用来初始化rand()的起始值。


可以认为rand()在每次被调用的时候,它会查看:
1) 如果用户在此之前调用过srand(seed),给seed指定了一个值,那么它会自动调用
srand(seed)一次来初始化它的起始值。
2) 如果用户在此之前没有调用过srand(seed),它会自动调用srand(1)一次。


根据上面的第一点我们可以得出:
1) 如果希望rand()在每次程序运行时产生的值都不一样,必须给srand(seed)中的seed一个变值,这个变值必须在每次程序运行时都不一样(比如到目前为止流逝的时间)。
2) 否则,如果给seed指定的是一个定值,那么每次程序运行时rand()产生的值都会一样,虽然这个值会是[seed, RAND_MAX(0x7fff))之间的一个随机取得的值。
3) 如果在调用rand()之前没有调用过srand(seed),效果将和调用了srand(1)再调用rand()一样(1也是一个定值)。


举几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取得0~6之间的随机整数(不含6本身):


例一,不指定seed:
for(int i=0;i<10;i++){ 
ran_num=rand() % 6;
cout<<ran_num<<" ";
}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5 5 4 4 5 4 0 0 4 2


例二,指定seed为定值1:
srand(1);
for(int i=0;i<10;i++){ 
ran_num=rand() % 6;
cout<<ran_num<<" ";
}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5 5 4 4 5 4 0 0 4 2
跟例子一的结果完全一样。


例三,指定seed为定值6:
srand(6);
for(int i=0;i<10;i++){ 
ran_num=rand() % 6;
cout<<ran_num<<" ";
}
每次运行都将输出:4 1 5 1 4 3 4 4 2 2
随机值也是在[0,6)之间,随得的值跟srand(1)不同,但是每次运行的结果都相同。


例四,指定seed为当前系统流逝了的时间(单位为秒):time_t time(0):
#include 
//…
srand((unsigned)time(0));
for(int i=0;i<10;i++){ 
ran_num=rand() % 6;
cout<<ran_num<<" ";
}
第一次运行时输出:0 1 5 4 5 0 2 3 4 2
第二次:3 2 3 0 3 5 5 2 2 3
总之,每次运行结果将不一样,因为每次启动程序的时刻都不同(间隔须大于1秒?见下)。


关于time_t time(0):


time_t被定义为长整型,它返回从1970年1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到目前为止所经过的时间,单位为秒。比如假设输出:
cout<<time(0);
值约为1169174701,约等于37(年)乘365(天)乘24(小时)乘3600(秒)(月日没算)。


另外,关于ran_num = rand() % 6,


将rand()的返回值与6求模是必须的,这样才能确保目的随机数落在[0,6)之间,否则rand()的返回值本身可能是很巨大的。
一个通用的公式是:
要取得[a,b)之间的随机整数,使用(rand() % (b-a))+ a (结果值将含a不含b)。
在a为0的情况下,简写为rand() % b。


最后,关于伪随机浮点数:


用rand() / double(RAND_MAX)可以取得0~1之间的浮点数(注意,不同于整型时候的公式,是除以,不是求模),举例:
double ran_numf=0.0;
srand((unsigned)time(0));
for(int i=0;i<10;i++){ 
ran_numf = rand() / (double)(RAND_MAX);
cout<<ran_numf<<" ";
}
运行结果为:0.716636,0.457725,…等10个0~1之间的浮点数,每次结果都不同。


如果想取更大范围的随机浮点数,比如1~10,可以将
rand() /(double)(RAND_MAX) 改为 rand() /(double)(RAND_MAX/10)
运行结果为:7.19362,6.45775,…等10个1~10之间的浮点数,每次结果都不同。
至于100,1000的情况,如此类推。


以上不是伪随机浮点数最好的实现方法,不过可以将就着用用…















本文转自张昺华-sky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ky-heaven/p/4552407.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算法
从RLHF到DPO再到TDPO,大模型对齐算法已经是token-level
【7月更文挑战第1天】在AI领域的语言模型对齐研究中,新提出的TDPO算法实现了Token-level的直接优化。不同于以往在答案级别评估的方法,TDPO利用前向KL散度和Bradley-Terry模型,直接在生成过程的Token层面上调整对齐,提高微调精度和多样性。实验显示,TDPO优于DPO和RLHF,在某些任务上表现出色,但也面临计算资源需求高、处理复杂任务时局限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改进。[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4.11999)
411 8
|
域名解析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信息收集——绕过CDN查找真实IP(最实用的方法)
信息收集——绕过CDN查找真实IP(最实用的方法)
7238 0
信息收集——绕过CDN查找真实IP(最实用的方法)
|
前端开发 Java API
Spring Cloud集成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 1.5.2(一)
Spring Cloud集成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 1.5.2
1394 1
Spring Cloud集成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 1.5.2(一)
|
存储 C++
C++实现树 - 04 二叉树的构建(数组)
通过前面两讲的学习,大家可能对二叉树有了比较深的感悟,但可能会发现一个小问题,我们在构建二叉树的时候都是一个个插入的,非常的不方便。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输入一个数组来快速构建起一个二叉树。这里会介绍通过顺序数组、前序数组和后序数组如何构建二叉树。
896 0
C++实现树 - 04 二叉树的构建(数组)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强化学习先驱Richard Sutton:将开发新型计算智能体
强化学习先驱Richard Sutton:将开发新型计算智能体
182 0
|
Windows
左旋字符串
左旋字符串
166 0
左旋字符串
|
C++
C++模板编程与宏编程经验谈
C++模板编程与宏编程经验谈            有人说C 与C++的不同主要是因为C++支持模板,不要说区别是面向对象化编程,因为C同样能很好的实现对象化编程,面向对象化其实只是思想,在很多语言中都能实现,区别在于实...
1496 0
|
6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stgreSQL 18 发布,快来 PolarDB 尝鲜!
PostgreSQL 18 发布,PolarDB for PostgreSQL 全面兼容。新版本支持异步I/O、UUIDv7、虚拟生成列、逻辑复制增强及OAuth认证,显著提升性能与安全。PolarDB-PG 18 支持存算分离架构,融合海量弹性存储与极致计算性能,搭配丰富插件生态,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灵活的云数据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