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原则

简介:

作为 <现代软件工程> 的一个作业,  我要求同学们把 英文的敏捷开发原则 翻译成中文并解释。 大部分同学都提供了持续重构, 不断提高的版本。 技术翻译专家余晟老师也对其中较难翻译的三条原则提了很好的建议。 下面是我的尝试, 翻译要做到 信, 达, 雅, 很难,  而且中国的软件工程实践有自己的特色, 别家的格言警句有时候未必能引起共鸣。不管如何, 我们先得有一个靶子, 然后大家才能拍砖, 是不是?  欢迎提意见。

 

1: Our highest priority is to satisfy the customer through early and continuous delivery of valuable software

翻译: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

 

2: Welcome changing requirements, even late in development. Agile processes harness change for the custom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翻译: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 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

 

3: Deliver working software frequently, from a couple of weeks to a couple of months, with a preference for the shorter timescale

翻译: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

 

(Team1 MicroTeam 的翻译)

 

4: Business people and developers must work together daily throughout the project. 

翻译: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

 

5: Build projects around motivated individuals. Give them the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they need, and trust them to get the job done. 

翻译: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充分支持信任他们

 

6: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to and within a development team i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翻译: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Team2 ASE 的翻译)

 

7: Working software is the primary measure of progress.

翻译: 可用的软件是衡量项目进展的主要指标

 

8: Agile processes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ponsors, developers, and users should be able to maintain a constant pace indefinitely.

翻译: 敏捷流程应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领导, 团队和用户应该能按照目前步调持续合作下去。

 

9: Continuous attention to technical excellence and good design enhances agility.

翻译: 只有不断关注技术和设计才能越来越敏捷.

 

(由于某种尚未明了的原因, Team3 没有翻译这一段, 他们翻译了4-6, 10-12, 但是就是没有翻译 7-9).

 

10: Simplicity--the art of maximizing the amount of work not done--is essential.

翻译: 保持简明 - 尽可能简化工作量的技艺 - 极为重要。英文说 maximizing the amount of work not done.  我的理解是 - 任何还没有明确的工作都会花不可知的时间,因此要 maximize,  不要把那些还没有做的工作和正在做的工作混起来。      

      

11: The best architectures, requirements, and designs emerge from self-organizing teams.

翻译: 只有能自我管理的团队才能创造优秀的架构, 需求和设计.

 

12: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 team reflects on how to become more effective, then tunes and adjusts its behavior accordingly.

翻译: 时时总结如何提高团队效率, 并付诸行动。






本文转自SoftwareTeacher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10/1902725.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8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stgreSQL 18 发布,快来 PolarDB 尝鲜!
PostgreSQL 18 发布,PolarDB for PostgreSQL 全面兼容。新版本支持异步I/O、UUIDv7、虚拟生成列、逻辑复制增强及OAuth认证,显著提升性能与安全。PolarDB-PG 18 支持存算分离架构,融合海量弹性存储与极致计算性能,搭配丰富插件生态,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灵活的云数据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如虎添翼!
|
7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Java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二:Prompt 优化技巧与学术分析 AI 应用开发实现上下文联系多轮对话
本文讲解 Prompt 基本概念与 10 个优化技巧,结合学术分析 AI 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方案,介绍 Spring AI 中 ChatClient 及 Advisors 的使用。
348 130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二:Prompt 优化技巧与学术分析 AI 应用开发实现上下文联系多轮对话
|
19天前
|
弹性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微服务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1332 8
|
7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 API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一:AI大模型概述、选型、项目初始化以及基于阿里云灵积模型 Qwen-Plus实现模型接入四种方式(SDK/HTTP/SpringAI/langchain4j)
本文介绍AI大模型的核心概念、分类及开发者学习路径,重点讲解如何选择与接入大模型。项目基于Spring Boot,使用阿里云灵积模型(Qwen-Plus),对比SDK、HTTP、Spring AI和LangChain4j四种接入方式,助力开发者高效构建AI应用。
336 122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一:AI大模型概述、选型、项目初始化以及基于阿里云灵积模型 Qwen-Plus实现模型接入四种方式(SDK/HTTP/SpringAI/langchain4j)
|
6天前
|
监控 JavaScript Java
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反欺诈知识问答系统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科技发展,网络欺诈频发,构建高效反欺诈平台成为迫切需求。本文基于Java、Vue.js、Spring Boot与MySQL技术,设计实现集欺诈识别、宣传教育、用户互动于一体的反欺诈系统,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助力企业合规与用户权益保护。
|
1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通义DeepResearch全面开源!同步分享可落地的高阶Agent构建方法论
通义研究团队开源发布通义 DeepResearch —— 首个在性能上可与 OpenAI DeepResearch 相媲美、并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表现的全开源 Web Agent。
1422 87
|
6天前
|
JavaScript Java 大数据
基于JavaWeb的销售管理系统设计系统
本系统基于Java、MySQL、Spring Boot与Vue.js技术,构建高效、可扩展的销售管理平台,实现客户、订单、数据可视化等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决策能力。
|
7天前
|
弹性计算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2025年阿里云域名备案流程(新手图文详细流程)
本文图文详解阿里云账号注册、服务器租赁、域名购买及备案全流程,涵盖企业实名认证、信息模板创建、域名备案提交与管局审核等关键步骤,助您快速完成网站上线前的准备工作。
265 82
2025年阿里云域名备案流程(新手图文详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