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同步机制之complete【转】

简介:

转自: http://blog.csdn.net/wealoong/article/details/8490654

Linux内核中,completion是一种简单的同步机制,标志"things may proceed"。

要使用completion,必须在文件中包含<linux/completion.h>,同时创建一个类型为struct completion的变量。

[cpp]  view plain  copy
 
  1. 这个变量可以静态地声明和初始化:  
  2. DECLARE_COMPLETION(my_comp);  
  3. 或者动态初始化:  
  4. struct completion my_comp;  
  5. init_completion(&my_comp);  

如果驱动程序要在执行后面操作之前等待某个过程的完成,它可以调用wait_for_completion ,以要完成的事件为参数:

[html]  view plain  copy
 
  1. void wait_for_completion(struct completion *comp);  

wait_for_completion等待在completion上。如果加了interruptible,就表示线程等待可被外部发来的信号打断;如果加了killable,就表示线程只可被kill信号打断;如果加了timeout,表示等待超出一定时间会自动结束等待,timeout的单位是系统所用的时间片jiffies(多为1ms)。

如果其它部分代码可以确定事件已经完成,可以调用下面两个函数之一来唤醒等待该事件的进程:

[cpp]  view plain  copy
 
  1. void complete(struct completion *comp);  
  2. void complete_all(struct completion *comp); /* Linux 2.5.x以上版本 */  

前一个函数将只唤醒一个等待进程,而后一个函数唤醒等待该事件的所以进程。由于completion的实现方式,即使complete在wait_for_competion之前调用,也可以正常工作。
例如,在MD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中,有一个恢复线程md_recovery_thread。驱动程序通过md_register_thread和md_unregister_thread来注册和注销恢复线程。恢复线程的执行逻辑在md_thread函数中,大致如下:

[cpp]  view plain  copy
 
  1. int md_thread(void * arg)  
  2. {  
  3.     线程初始化;  
  4.     while (运行) {  
  5.         处理逻辑;  
  6.         接收信号;  
  7.     }  
  8.     return 0;  
  9. }  

md_register_thread将创建一个恢复线程,它必须在线程真正初始化结束之后才能返回该线程的指针。因此,其逻辑是:

[cpp]  view plain  copy
 
  1. mdk_thread_t *md_register_thread(void (*run) (void *), void *data, const char *name)  
  2. {  
  3.     mdk_thread_t *thread;  
  4.     ……  
  5.     struct completion event;  
  6.     /* 为线程分配空间 */  
  7.     thread = (mdk_thread_t *) kmalloc (sizeof(mdk_thread_t), GFP_KERNEL);  
  8.     ……  
  9.     init_completion(&event);  
  10.     ……  
  11.     thread->event = &event;  
  12.     /* 创建内核线程 */  
  13.     ret = kernel_thread(md_thread, thread, 0);  
  14.     /* 等待线程初始化结束 */  
  15.     ……  
  16.     wait_for_completion(&event);  
  17.     /* 返回线程指针 */  
  18.     return thread;  
  19. }  


而md_unregister_thread通过向线程发送SIGKILL信号注销恢复线程,它也需要在线程真正退出后才能释放线程所占用的内存。因此,其逻辑是:

[cpp]  view plain  copy
 
  1. void md_unregister_thread(mdk_thread_t *thread)  
  2. {  
  3.     struct completion event;  
  4.     init_completion(&event);  
  5.     thread->event = &event;  
  6.     ……  
  7.     /* 向线程发送SIGKILL信号终止其运行 */  
  8.     md_interrupt_thread(thread);  
  9.     /* 等待线程退出 */  
  10.     wait_for_completion(&event);  
  11.     /* 释放线程所占用的内存 */  
  12.     kfree(thread);  
  13. }  

如果考虑completion,md_thread的逻辑是:

[cpp]  view plain  copy
 
  1. int md_thread(void * arg)  
  2. {  
  3.     线程初始化;  
  4.     complete(thread->event);   
  5.     while (运行) {  
  6.         处理逻辑;  
  7.         接收信号;  
  8.     }  
  9.     complete(thread->event);   
  10.     return 0;  
  11. }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等待事件是在驱动程序和恢复线程中的一个共享资源,它必须是一个全局变量,或者如实现代码中,定义为一个局部变量,而将其指针放在恢复线程结构中。
typedef struct mdk_thread_s {
    ……
    struct completion *event;
    ……
} mdk_thread_t;

 
 











本文转自张昺华-sky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ky-heaven/p/6288874.html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10月前
|
缓存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并发控制机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多线程和进程的并发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原子操作、锁机制、自旋锁、互斥量以及信号量。通过详细分析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有效利用Linux内核提供的并发控制工具以优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综合视角。
215 11
|
5月前
|
存储 Linux
Linux内核中的current机制解析
总的来说,current机制是Linux内核中进程管理的基础,它通过获取当前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的地址,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修改进程的信息。这个机制在内核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对于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11 11
|
6月前
|
Ubuntu Linux
Linux系统管理:服务器时间与网络时间同步技巧。
以上就是在Linux服务器上设置时间同步的方式。然而,要正确运用这些知识,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服务器根据网络中的其他机器的时间进行校对,逐步地精确自己的系统时间,就像一只犹豫不决的啮齿动物,通过观察其他啮齿动物的行为,逐渐确定自己的行为逻辑,既简单,又有趣。最后希望这个过程既能给你带来乐趣,也能提高你作为系统管理员的专业素养。
1020 20
|
9月前
|
存储 编译器 Linux
动态链接的魔法:Linux下动态链接库机制探讨
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系统中的动态链接库机制,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全局符号介入、延迟绑定以及地址无关代码等内容。
1816 141
|
9月前
|
监控 算法 Linux
Linux内核锁机制深度剖析与实践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文章,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锁机制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并发控制中的应用,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见解。不同于常规摘要的概述性质,本文将直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锁策略对于解决竞争条件、死锁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锁的粒度以达到最佳效果,为读者呈现一份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南。 ####
|
9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安全 Linux
深入探索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Linux操作系统内核机制的全面解析。通过探讨Linux内核的设计哲学、核心组件、以及其如何高效地管理硬件资源和系统操作,本文揭示了Linux之所以成为众多开发者和组织首选操作系统的原因。不同于常规摘要,此处我们不涉及具体代码或技术细节,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审视Linux内核的架构和功能,为对Linux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高层次的理解框架。
|
10月前
|
算法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锁机制:保障并发控制的艺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的多种锁机制,包括自旋锁、互斥锁、读写锁等,旨在揭示这些同步原语如何高效地解决资源竞争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通过分析不同锁机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本文为开发者提供了在高并发环境下进行有效并发控制的实用指南。 ####
|
10月前
|
缓存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并发控制机制:深入理解与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实现多线程和进程间同步的关键技术——并发控制机制。通过剖析互斥锁、自旋锁、读写锁等核心概念及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来构建高效且稳定的应用程序。 ####
169 5
|
10月前
|
Linux 数据库
Linux内核中的锁机制:保障并发操作的数据一致性####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 在多线程编程中,确保数据一致性和防止竞争条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几种关键锁机制,包括自旋锁、互斥锁和读写锁等。通过分析这些锁的设计原理和使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锁机制以优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212 6
|
10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