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iOS动态性(三) Method Swizzling以及AOP编程:在运行时进行代码注入

简介:

概述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iOS runtime中的一种黑色技术,称为Method Swizzling。字面上理解Method Swizzling可能比较晦涩难懂,毕竟不是中文,不过你可以理解为“移花接木”或者“偷天换日”。

用途

介绍某种技术的用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抛出一些应用场景来引出这种技术的必要性。因此,这里我举个例子如下。

假设工程中有很多ViewController,我需要你统计每个页面间跳转的次数。要求:对原工程的改动越少越好。

针对以上需求,你可能会立马想出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在每个ViewController的 viewWillAppear 或者 viewDidAppear 方法中对记录跳转次数的某个全局变量(设为 g_viewTransCount )进行计数自增,代码应该是这样的:

1
2
3
4
5
- ( void )viewDidAppear:( BOOL )animated
{
     [ super  viewDidAppear:animated];
     g_viewTransCount++;
}

每个ViewController类中都需要做此操作,显然不合适。因为跳转次数统计这种业务与APP的主业务并没有强关联,上面的代码会造成耦合度过高。随着APP业务的不断扩大,代码中这样的杂质代码会越来越大,维护也越来越困难。而且该方案也违背了我们的要求:对原工程的改动越少越好。因此方案一是个很差的方法。于是我们有了方案二。

 

方案二:

  有没有某种方法可以不用对每个ViewCotroller都修改呢?有!让每个ViewController都继承某个新的ViewController(设为BaseViewController),然后将统计的代码放到BaseViewCotroller的 viewWillAppear或者viewDidAppear中。这种方案看似较合理,但有以下弊端:

  • 继承自BaseViewCotroller的ViewController中仍旧需要显式调用 [super viewDidAppear:animated]; 
  • 需要到所有ViewController的头文件中更改其superClass为BaseViewController

可见,方案二虽然相比方案一少一些看得到的“代码杂质”,但对工程的改动同样是巨大的,尤其当工程比较庞大时。

正因为以上方案的不完美,才引出本文的黑科技:Method Swizzling。

先概括一下在上述情景下使用Method Swizzling有哪些优势:

  • 不需要改动现有工程的任何文件
  • 本次统计的代码可复用给其他工程

实现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Coding Time了。让我们解开Method Swizzling的神秘面纱。直接上代码,有注释。在工程中新建一个UIViewController的categor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import "UIViewController+swizzling.h"
#import <objc/runtime.h>
 
@implementation  UIViewController (swizzling)
 
+ ( void )load
{
     SEL  origSel =  @selector (viewDidAppear:);
     SEL  swizSel =  @selector (swiz_viewDidAppear:);
     [UIViewController swizzleMethods:[ self  class ] originalSelector:origSel swizzledSelector:swizSel];
}
 
//exchange implementation of two methods
+ ( void )swizzleMethods:(Class) class  originalSelector:( SEL )origSel swizzledSelector:( SEL )swizSel
{
     Method orig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 class , origSel);
     Method swiz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 class , swizSel);
     
     //class_addMethod will fail if original method already exists
     BOOL  didAddMethod = class_addMethod( class , origSel,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Method));
     if  (didAddMethod) {
         class_replaceMethod( class , swizSel,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orig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origMethod));
     else  {
         //origMethod and swizMethod already exist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origMethod, swizMethod);
     }
}
 
- ( void )swiz_viewDidAppear:( BOOL )animated
{
     NSLog (@ "I am in - [swiz_viewDidAppear:]" );
     //handle viewController transistion counting here, before ViewController instance calls its -[viewDidAppear:] method
     //需要注入的代码写在此处
     [ self  swiz_viewDidAppear:animated];
}
 
@end

 

上述代码做了这么一件事:在UIViewController的viewDidAppear:方法调用前插入了跳页计数处理,这一切都在运行时完成。对于上述代码有以下几处需要介绍的:

 + (void)load 方法是一个类方法,当某个类的代码被读到内存后,runtime会给每个类发送 + (void)load 消息。因此 + (void)load 方法是一个调用时机相当早的方法,而且不管父类还是子类,其 + (void)load 方法都会被调用到,很适合用来插入swizzling方法

最核心的代码要数 + (void)swizzleMethods:(Class)class originalSelector:(SEL)origSel swizzledSelector:(SEL)swizSel 了。从函数签名可以看出,该函数是为了交换两个方法内部实现。将目光移到Line23,交换两个方法的内部实现主要依靠两个runtime API:

 

1
2
class_replaceMethod( class , swizSel,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orig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origMethod));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origMethod, swizMethod);

 

  

 

再看一下Line32, - (void)swiz_viewDidAppear:(BOOL)animated 函数看起来像死循环,实际上不会的。原因请看我在下图的注释:

 

此外,通过断点可以进一步判断出view controller的viewDidAppear实际方法体与category的swiz_viewDidAppear方法的执行先后顺序。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二者的顺序,我们可以看一下我打出的Log:

通过Log所打印出的顺序足以验证我们的想法。

以上的method swizzling可以应用于iOS的任何类中对其进行代码注入,并且丝毫不影响现有工程的代码。例如,我再举个例子(没办法,我就是喜欢举例子,但我无非是想让你掌握的更多一些)。你想统计整个工程中所有按钮的点击事件的次数,也就是touchUpInside event发生的次数。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稍微有些没有头绪,因为注入代码的“切入点”相比于UIViewController的viewDidLoad等方法而言不是那么好找。这时候如果你能仔细考虑以下问题或许能找到思路:

  • touchUpInside event发送给什么对象?
  • 该对象本通过什么途径接受这个消息?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event是发送给UIButton实例,本质上是发送给UIControl实例;

第二个问题你不懂的话就去看看UIControl的头文件找找线索,于是在头文件中我们找到这样一个函数:

 

1
- ( void )sendAction:( SEL )action to:( id )target forEvent:(UIEvent *)event;

 

看起来很靠近我们的需求, 事实上的确如此。这要从iOS的事件传递机制说起,当你在iOS设备上触摸一个点时这个触摸动作被包装成一个UIEvent按照UIApplication->UIWindow->UIView的顺序传递下去,当发现最后的接受者是UIControl时就会发送上述消息。因此,我们可以对sendAction:方法进行swizzling代码注入来达到统计按钮点击次数的目的。更深入一些,则需要针对不同的action、target、event的状态进行判断,以达到更精准的统计。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将在下一篇iOS动态性系列文章中详细探讨,敬请期待!

 

OK,文章就到这里,小伙伴们洗洗睡吧。哈哈,开个玩笑,俗话说,“好戏都在后头”,接下来的部分更好用。看来以上的method swizzling代码你是否觉得太复杂了?此外,当你尝试对多个类进行swizzle时会发现很多代码是冗余的,每个category文件的框架都长得差不多。那是否有进一步封装的可能性呢?那是必须的。庆幸的是有团队已经帮我们封装了,我们直接拿来用就可以。这就是有名的Aspect库。

AOP编程以及Aspect库

Aspect库是对面向切面编程(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的实现,里面封装了Runtime的方法,也封装了上文的Method Swizzling方法。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Method Swizzling也是AOP编程的一种。Aspect的用途很广泛,这里不具体展开,想了解更多的可以看一下官方github的介绍,已经够详细了。这里我们只介绍其基础应用。Aspect只提供了两个接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id <AspectToken>)aspect_hookSelector:( SEL )selector
                       withOptions:(AspectOptions)options
                        usingBlock:( id )block
                             error:( NSError  **)error {
     return  aspect_add(( id ) self , selector, options, block, error);
}
 
/// @return A token which allows to later deregister the aspect.
- ( id <AspectToken>)aspect_hookSelector:( SEL )selector
                       withOptions:(AspectOptions)options
                        usingBlock:( id )block
                             error:( NSError  **)error {
     return  aspect_add( self , selector, options, block, error);
}

 

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使用Aspect对本文最初提出的需求“统计每个页面间跳转的次数”进行改造,代码变成这样子:

 

1
2
3
4
5
6
7
[UIViewController aspect_hookSelector: @selector (viewDidLoad)
                               withOptions:AspectPositionBefore
                                usingBlock:^( id <AspectInfo> info){
                                    g_viewTransCount++
                                    NSLog (@ "[ASPECT] inject in class instance:%@" , [info instance]);
                                }
                                     error: NULL ];

 

  

 

将以上代码放到AppDelegate的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函数最开始处即可,你可以参考我在文末贴出的代码,使用一个专门的管理类来管理这些AOP代码。

相比于上半部分的原始Method Swizzling代码,使用Aspect有以下好处:

  • 原则上不需要新建任何文件。这点很好理解,原始Method Swizzling需要新建category文件,当代码注入的需要较多时会出现过多的文件以及冗余代码。
  • 可以对类的实例进行代码注入,因为Aspect提供了实例方法以及类方法

写在最后

Method Swizzling以及Runtime的一些特性就是iOS里的黑科技,如果能灵活应用的话可以在保证解决问题的前提下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至于Method Swizzling与Aspect库的选择因人而异,我个人建议在最初阶段先放下Aspect而只用Method Swizzling原始代码去实现代码注入。掌握本质总是不吃亏的。

本文转自编程小翁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wengzilin/p/4704996.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5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Java
面向切面编程(AOP)介绍--这是我见过最易理解的文章
这是我见过的最容易理解的文章,由浅入深介绍AOP面向切面编程,用科普版和专家版分别解说,有概念,有代码,有总结。
Micronaut AOP与代理机制:实现应用功能增强,无需侵入式编程的秘诀
AOP(面向切面编程)能够帮助我们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前提下,为应用程序添加新的功能或行为。Micronaut框架中的AOP模块通过动态代理机制实现了这一目标。AOP将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提高模块化程度。在Micronaut中,带有特定注解的类会在启动时生成代理对象,在运行时拦截方法调用并执行额外逻辑。例如,可以通过创建切面类并在目标类上添加注解来记录方法调用信息,从而在不侵入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增强应用功能,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37 1
|
7月前
|
缓存 Java 测试技术
【01】噩梦终结flutter配安卓android鸿蒙harmonyOS 以及next调试环境配鸿蒙和ios真机调试环境-flutter项目安卓环境配置-gradle-agp-ndkVersion模拟器运行真机测试环境-本地环境搭建-如何快速搭建android本地运行环境-优雅草卓伊凡-很多人在这步就被难倒了
【01】噩梦终结flutter配安卓android鸿蒙harmonyOS 以及next调试环境配鸿蒙和ios真机调试环境-flutter项目安卓环境配置-gradle-agp-ndkVersion模拟器运行真机测试环境-本地环境搭建-如何快速搭建android本地运行环境-优雅草卓伊凡-很多人在这步就被难倒了
788 3
【01】噩梦终结flutter配安卓android鸿蒙harmonyOS 以及next调试环境配鸿蒙和ios真机调试环境-flutter项目安卓环境配置-gradle-agp-ndkVersion模拟器运行真机测试环境-本地环境搭建-如何快速搭建android本地运行环境-优雅草卓伊凡-很多人在这步就被难倒了
|
iOS开发 MacOS Perl
解决Xcode运行IOS报错:redefinition of module ‘Firebase‘和could not build module ‘CoreFoundation‘
解决Xcode运行IOS报错:redefinition of module ‘Firebase‘和could not build module ‘CoreFoundation‘
636 4
|
10月前
|
安全 Java 编译器
什么是AOP面向切面编程?怎么简单理解?
本文介绍了面向切面编程(AO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了如何通过分离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管理等)来增强代码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AOP的核心概念包括切面、连接点、切入点、通知和织入。文章还提供了一个使用Spring AOP的简单示例,展示了如何定义和应用切面。
1208 2
什么是AOP面向切面编程?怎么简单理解?
|
10月前
|
API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与iOS的多线程编程差异
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多线程编程是提高应用性能和响应性的关键。本文将对比分析Android和iOS两大平台在多线程处理上的不同实现机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这两个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多线程编程。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开发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项目需求的技术和策略,从而优化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
10月前
|
XML Java 开发者
论面向方面的编程技术及其应用(AOP)
【11月更文挑战第2天】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传统的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OOP)在应对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安全性检查等)时显得力不从心。面向方面的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AOP)作为一种新的编程范式,通过将横切关注点与业务逻辑分离,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读性。本文首先概述了AOP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然后结合一个实际项目,详细阐述了在项目实践中使用AOP技术开发的具体步骤,最后分析了使用AOP的原因、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所使用的技术带来的实际应用效果。
242 5
Micronaut AOP与代理机制:实现应用功能增强,无需侵入式编程的秘诀
【9月更文挑战第9天】AOP(面向切面编程)通过分离横切关注点提高模块化程度,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Micronaut AOP基于动态代理机制,在应用启动时为带有特定注解的类生成代理对象,实现在运行时拦截方法调用并执行额外逻辑。通过简单示例展示了如何在不修改 `CalculatorService` 类的情况下记录 `add` 方法的参数和结果,仅需添加 `@Loggable` 注解即可。这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还降低了引入新错误的风险。
105 13
|
XML Java 数据格式
Spring5入门到实战------11、使用XML方式实现AOP切面编程。具体代码+讲解
这篇文章是Spring5框架的AOP切面编程教程,通过XML配置方式,详细讲解了如何创建被增强类和增强类,如何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定义切入点和切面,以及如何将增强逻辑应用到具体方法上。文章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测试结果,展示了使用XML配置实现AOP的过程,并强调了虽然注解开发更为便捷,但掌握XML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Spring5入门到实战------11、使用XML方式实现AOP切面编程。具体代码+讲解
|
Swift iOS开发 UED
揭秘一款iOS应用中令人惊叹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带你领略编程艺术的魅力所在!
【9月更文挑战第5天】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如何在iOS应用中使用Swift与UIKit实现自定义按钮动画,当用户点击按钮时,按钮将从圆形变为椭圆形并从蓝色渐变到绿色,释放后恢复原状。文中详细展示了代码实现过程及动画平滑过渡的技巧,帮助读者提升应用的视觉体验与特色。
18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