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协议简单分析

简介:

首先TCPIP是两种不同的协议,它们来七层网络模型中分别在不同的层次,IP协议是网络层的协议,TCP是更高一层的传输层的协议,TCP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所以一般把TCPIP连在一起说TCP/IP协议。

Windows系统的TCP协议栈的数据包默认是1460字节大小,如果一次传输的数据大于这个长度,会把分割成几个长度都不大于1460字节的TCP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会被赋予一个sequnce number(相当于每个数据包的顺序号,凭这个接收端可以知道数据包的前后顺序)

之后TCP的数据包再被包裹上一层IP的数据的头,形成IP数据包在网上传输(其实最后还要包一层以太网数据包,网络上最终传输的都是以太网数据包)。

IP数据包到了目的地后,接收端首先把IP数据包的包头去掉,取出TCP的包。接收端每收到一个TCP的数据包都需要返回给发送端一个ACK的数据包告诉发送端已接到此数据包,如果发收端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某个数据包的ACK响应,会再次发送这个数据包,这样就保证了数据都能被接收端接收到(因特网上丢数据包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没有数据包重发机制,很难保证发送的数据都能被接收端完整的收到)。

每个TCP数据包也是由包头和实际数据组成,包头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l         Source port2字节)

发送端的端口号

l         Destination port2字节)

接收端的端口号

TCP包头中只包含双方的端口号,双方的IP地址在IP包的包头,所以在TCP数据包的包头中没有IP地址。

l         Sequence number4字节)

数据的顺序号,表示当前数据包中的数据起始顺序号,比如前一个数据包的SEQ为十六进制的:df d5 aa 3d ,数据包的实际数据长度为16字节,那么下一个数据包的SEQ就要在前一个数据包的SEQ基础上加上16,为:df d5 aa 4d

l         Acknowledgement number4字节)

接收到对方的某个数据包后的回应顺序号。如果接收到了对方主动发送来的某个数据包,必须要返回对方一个ACK回应数据包,数据包的头部的Acknowledgement number部分根据对方发送数据的SEQ和实际数据长度,返回SEQ + 实际数据长度,表示已经接收到这个数据包。对方收到这个回应,根据数值计算后知道这个数据包已经被对方接收。如果接收不到ACK的回应,就意味着这个数据包已经在网上被丢失,需要重新发送此数据包。

l         Header length1字节)

表示TCP数据包的包头长度,整个TCP数据包的长度减包头长度就能得到TCP数据包的实际传送的数据长度。

l         Flags1字节)

标志字节,每一位都是一个标志,以下是几个主要标志:

ACK – 表示数据包是个ACK回应数据包,表示接收到了对方的某个数据包,具体哪个包由包头的Acknowledgement number部分指示。

PSH – 表示这是个有实际数据的包。

SYN – 表示这是个建立连接的数据包,通讯双方要通讯,总是由客户端先发送SYN数据包到服务端以建立TCP的连接。

FIN – 表示通讯结束,拆除连接的数据包。

 

下面描述一次TCP传送数据的完整过程,以一个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些数据为例。

clip_image001

Figure 1.一次完整的TCP通讯的过程

 

1、建立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客户端和服务端要通讯就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首先通讯双方都有地址,就是IP地址加端口号(IP:Port)标识通讯的每一端,客户端的IP:Port跟服务器IP:Port之间就构成一个socket套接字。所谓建立连接就是在客户端的IP:Port跟服务器IP:Port之间建立一个通道,初始化一些通讯的基础设置,以便以后的数据通讯的正常进行。

1.1.    客户端发送SYN

总是客户端发起连接,首先客户端发送SYN数据包到服务端以建立TCP连接。

SYN数据包只有TCP包头,没有实际数据。

Flags标志字节的SYN位置位,表示是SYN数据包。

Sequence number由客户端随机生成一个4字节的数据,作为本次连接通讯客户端数据的起始顺序号,以后客户端发往服务端的数据包的Sequence number都在此基础上加上每次传送的实际数据长度依次相加递增,这样根据每个数据包的Sequence number就能判断出数据包的前后顺序,以便接收方根据数据包的顺序拼接数据包。

1.2.    服务端回应ACKSYN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SYN后,首先要发送一个ACK数据包给客户端表示收到了这个数据包。

数据包的Flags标志字节的ACK置位,表示是ACK回应数据包。

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 SEQ + 数据包实际长度,因为接收到的SYN的实际数据长度为0,但是TCP协议认为实际长度为0的主动发送的数据长度为1SYN是客户端主动发送的数据包,所以服务端把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 SEQ + 1

TCP通讯可以是双向的,一旦建立了连接,服务端也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所以服务端也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数据包的Flags标志字节的SYN置位,表示是SYN数据包,同时随机生成一个4字节的数据,作为本次连接通讯服务端数据的起始顺序号Sequence number

实际中,服务端把这两个数据包合并为一个数据包,SYNACK都是置位,Sequence numberAcknowledgement number也同时设置,作为一个数据包发送回客户端。

1.3.    客户端回应ACK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SYN数据包后,需要回应一个ACK数据包,表示接收到此数据包。同样ACK数据包的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 SEQ + 1SYNACK数据包的实际数据长度也是0)。

2、相互收发数据

通讯双方建立了连接后,就可以相互进行数据包的传送。

发送数据的一端,把数据包的Flags标准字节的PSH置位,表示是有实际数据的数据包。

Sequence number置为前一次的数据包的Sequence number加上前一次数据包的长度。

如果数据包还兼做ACK包,则把ACK置位,同时设置好Acknowledgement number把数据包发送到对方。

接收方收到对方主动发送的数据数据包后,一定要回复ACK数据包,如果同时有数据发往对方,可以把实际数据包跟ACK数据包合在一起发送。

在拆除连接之前,通讯双方可以一直相互发送接收数据,数据的顺序都建立在各自的Sequence number基础上。

1中,蓝色部分的数据通讯就表示这一阶段。

3、拆除连接

双方数据交换完毕,需要拆除连接,结束通讯。

3.1.    客户端发送FIN

通讯的一方向另一方发送FIN数据包表示要结束通讯,拆除连接。

客户端把数据包的Flags标准字节的FIN置位,表示是通讯结束数据包。

3.2.    服务端返回ACKFIN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FIN数据包后,先回应一个ACK数据包,然后也发送一个FIN数据包,还是服务端也结束通讯。

3.3.    客户端回应ACK

客户端回应ACK表示接收到服务端的FIN数据,双方通讯结束。

转:http://www.cnblogs.com/chnking/archive/2007/12/28/1017981.html



本文转自左正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soundcode/archive/2011/08/10/2133528.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实践学习
深入解析Docker容器化技术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容器平台。开发人员利用Docker可以消除协作编码时“在我的机器上可正常工作”的问题。运维人员利用Docker可以在隔离容器中并行运行和管理应用,获得更好的计算密度。企业利用Docker可以构建敏捷的软件交付管道,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的信誉为Linux和Windows Server应用发布新功能。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Docker技术栈,从环境安装到容器、镜像操作以及生产环境如何部署开发的微服务应用。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目录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存储
硬盘碎片整理的原理是什么?
硬盘碎片整理的原理是什么?
418 4
|
10月前
|
SQL 数据可视化 关系型数据库
开源低代码平台推荐!10款优秀的开源低代码平台!
本文介绍了10款免费开源低代码开发平台,包括JeeLowCode、Ample、WaveMaker、JeecgBoot等,它们各自具备独特优势,如高性能架构、多数据库支持、实时开发部署等,适用于不同开发需求和应用场景,帮助企业高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1307 3
|
弹性计算 Linux
【ECS最佳实践】基于多块云盘构建LVM逻辑卷
一、LVM简介   LVM是逻辑盘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它是Linux环境下对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LVM是建立在硬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逻辑层,来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
10920 0
|
安全 索引 Java
Hashtable源码解析
Hashtable同样是基于哈希表实现的,同样每个元素是一个key-value对,其内部也是通过单链表解决冲突问题,容量不足(超过了阀值)时,同样会自动增长。 Hashtable也是JDK1.0引入的类,是线程安全的,能用于多线程环境中。
1371 0
|
1天前
|
弹性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微服务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1061 0
|
10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
1天前
|
弹性计算 Kubernetes jenkins
如何在 ECS/EKS 集群中有效使用 Jenkins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 Jenkins 与 AWS ECS 和 EKS 集群集成,以构建高效、灵活且具备自动扩缩容能力的 CI/CD 流水线,提升软件交付效率并优化资源成本。
242 0
|
8天前
|
人工智能 异构计算
敬请锁定《C位面对面》,洞察通用计算如何在AI时代持续赋能企业创新,助力业务发展!
敬请锁定《C位面对面》,洞察通用计算如何在AI时代持续赋能企业创新,助力业务发展!
|
9天前
|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API
智能体(AI Agent)搭建全攻略:从概念到实践的终极指南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智能体(AI Agent)正成为变革性技术。它们具备自主决策、环境感知、任务执行等能力,广泛应用于日常任务与商业流程。本文详解智能体概念、架构及七步搭建指南,助你打造专属智能体,迎接智能自动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