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垃圾收集算法

简介:

本文“垃圾收集算法”节选自《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作者:周志明】

由于垃圾收集算法的实现涉及大量的程序细节,而且各个平台的虚拟机操作内存的方法又各不相同,因此本节不打算过多地讨论算法的实现,只是介绍几种算法的思想及其发展过程。

1 标记-清除算法

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是“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如它的名字一样,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它的标记过程其实在前一节讲述对象标记判定时已经基本介绍过了。之所以说它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是因为后续的收集算法都是基于这种思路并对其缺点进行改进而得到的。

它的主要缺点有两个:

  • 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 另外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当程序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标记-清除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2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Copying)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其中的一块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只是这种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未免太高了一点。复制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IBM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98%是朝生夕死的,所以并不需要按照1∶1的比例来划分内存空间,而是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拷贝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最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的空间。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是8∶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80%+10%),只有10%的内存是会被“浪费”的。当然,98%的对象可回收只是一般场景下的数据,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当Survivor空间不够用时,需要依赖其他内存(这里指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Handle Promotion)。

内存的分配担保就好比我们去银行借款,如果我们信誉很好,在98%的情况下都能按时偿还,于是银行可能会默认我们下一次也能按时按量地偿还贷款,只需要有一个担保人能保证如果我不能还款时,可以从他的账户扣钱,那银行就认为没有风险了。内存的分配担保也一样,如果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的存活对象,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关于对新生代进行分配担保的内容,本章稍后在讲解垃圾收集器执行规则时还会再详细讲解。

3 标记-整理算法

复制收集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执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更关键的是,如果不想浪费50%的空间,就需要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以应对被使用的内存中所有对象都100%存活的极端情况,所以在老年代一般不能直接选用这种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标记-整理”算法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4 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这种算法并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而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监控 算法 Java
JVM—垃圾收集算法和HotSpot算法实现细节
JVM的垃圾收集算法和HotSpot的实现细节复杂但至关重要,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算法,可以为Java应用程序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并进行有效的性能调优。选择适当的垃圾收集策略,结合合理的内存配置和日志分析,能够显著提升应用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103 15
|
11月前
|
缓存 算法 Java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JVM)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包括垃圾的定义、垃圾回收算法、堆内存的逻辑分区、对象的内存分配和回收过程,以及不同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
491 4
JVM知识体系学习六:JVM垃圾是什么、GC常用垃圾清除算法、堆内存逻辑分区、栈上分配、对象何时进入老年代、有关老年代新生代的两个问题、常见的垃圾回收器、CMS
|
11月前
|
算法 Java
JVM进阶调优系列(4)年轻代和老年代采用什么GC算法回收?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中的GC算法,包括年轻代的复制算法和老年代的标记-整理算法。复制算法适用于年轻代,因其高效且能避免内存碎片;标记-整理算法则用于老年代,虽然效率较低,但能有效解决内存碎片问题。文章还解释了这两种算法的具体过程及其优缺点,并简要提及了其他GC算法。
 JVM进阶调优系列(4)年轻代和老年代采用什么GC算法回收?
|
1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JVM调优深度剖析:内存模型、垃圾收集、工具与实战
【10月更文挑战第9天】在Java开发领域,Java虚拟机(JVM)的性能调优是构建高性能、高并发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资深架构师,深入理解JVM的内存模型、垃圾收集机制、调优工具及其实现原理,对于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内容,并提供针对单机几十万并发系统的JVM调优策略和Java代码示例。
179 2
|
10月前
|
算法 Java
JVM有哪些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不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清除没有标记的对象,会造成许多内存碎片。 (2)复制算法: 将内存分为两块,只使用一块,进行垃圾回收时,先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区域,然后清空之前的区域。用在新生代 (3)标记整理算法: 与标记清除算法类似,但是在标记之后,将存活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清除边界外的垃圾对象。用在老年代
99 0
|
11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VM】垃圾释放方式: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分代回收
【JVM】垃圾释放方式:标记-清除、复制算法、标记-整理、分代回收
281 2
|
11月前
|
缓存 算法 Java
GC垃圾收集算法
这篇文章详细讨论了垃圾收集(GC)的几种算法,包括引用计数、可达性分析、标记-清除、标记-复制和标记-整理算法,并介绍了这些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163 0
GC垃圾收集算法
|
存储 算法 Java
JVM自动内存管理之垃圾收集算法
文章概述了JVM内存管理和垃圾收集的基本概念,提供一个关于JVM内存管理和垃圾收集的基础理解框架。
JVM自动内存管理之垃圾收集算法
|
存储 算法 Java
JVM组成结构详解:类加载、运行时数据区、执行引擎与垃圾收集器的协同工作
【8月更文挑战第25天】Java虚拟机(JVM)是Java平台的核心,它使Java程序能在任何支持JVM的平台上运行。JVM包含复杂的结构,如类加载子系统、运行时数据区、执行引擎、本地库接口和垃圾收集器。例如,当运行含有第三方库的程序时,类加载子系统会加载必要的.class文件;运行时数据区管理程序数据,如对象实例存储在堆中;执行引擎执行字节码;本地库接口允许Java调用本地应用程序;垃圾收集器则负责清理不再使用的对象,防止内存泄漏。这些组件协同工作,确保了Java程序的高效运行。
154 3
|
存储 监控 算法
(六)JVM成神路之GC基础篇:对象存活判定算法、GC算法、STW、GC种类详解
经过前面五个章节的分析后,对于JVM的大部分子系统都已阐述完毕,在本文中则开始对JVM的GC子系统进行全面阐述,GC机制也是JVM的重中之重,调优、监控、面试都逃不开的JVM话题。
569 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