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进阶10 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

简介: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欢迎转载,也请保留这段声明。谢谢!   整个教程中已经不时的出现一些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的相关知识。这里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欢迎转载,也请保留这段声明。谢谢!

 

整个教程中已经不时的出现一些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的相关知识。这里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Java是在JVM所虚拟出的内存环境中运行的。内存分为栈(stack)和堆(heap)两部分。我们将分别考察这两个区域。

 

栈的基本概念参考纸上谈兵: 栈 (stack)。许多语言利用栈数据结构来记录函数调用的次序和相关变量(参考Linux从程序到进程)。

在Java中,JVM中的栈记录了线程的方法调用。每个线程拥有一个栈。在某个线程的运行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方法调用,那么该线程对应的栈就会增加一个存储单元,即帧(frame)。在frame中,保存有该方法调用的参数、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

 

调用栈

Java的参数和局部变量只能是基本类型的变量(比如int),或者对象的引用(reference)。因此,在栈中,只保存有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引用。

引用所指向的对象保存在堆中。(引用可能为Null值,即不指向任何对象)

 

引用与对象

当被调用方法运行结束时,该方法对应的帧将被删除,参数和局部变量所占据的空间也随之释放。线程回到原方法,继续执行。当所有的栈都清空时,程序也随之运行结束。


如上所述,栈(stack)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堆必须要小心对待。堆是JVM中一块可自由分配给对象的区域。当我们谈论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时,我们主要回收堆(heap)的空间。

Java的普通对象存活在堆中。与栈不同,堆的空间不会随着方法调用结束而清空。因此,在某个方法中创建的对象,可以在方法调用结束之后,继续存在于堆中。这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断的创建新的对象,内存空间将最终消耗殆尽。

 

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可以自动清空堆中不再使用的对象。垃圾回收机制最早出现于1959年,被用于解决Lisp语言中的问题。垃圾回收是Java的一大特征。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垃圾回收功能。比如在C/C++中,并没有垃圾回收的机制。程序员需要手动释放堆中的内存。

由于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程序员在编程中也可以减少犯错的机会。利用垃圾回收,程序员可以避免一些指针和内存泄露相关的bug(这一类bug通常很隐蔽)。但另一方面,垃圾回收需要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垃圾回收实际上是将原本属于程序员的责任转移给计算机。使用垃圾回收的程序需要更长的运行时间。

 

在Java中,对象的是通过引用使用的(把对象相像成致命的毒物,引用就像是用于提取毒物的镊子)。如果不再有引用指向对象,那么我们就再也无从调用或者处理该对象。这样的对象将不可到达(unreachable)。垃圾回收用于释放不可到达对象所占据的内存。这是垃圾回收的基本原则。

(不可到达对象是死对象,是垃圾回收所要回收的垃圾)

 

 

早期的垃圾回收采用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的机制。每个对象包含一个计数器。当有新的指向该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器加1。当引用移除时,计数器减1。当计数器为0时,认为该对象可以进行垃圾回收。

然而,一个可能的问题是,如果有两个对象循环引用(cyclic reference),比如两个对象互相引用,而且此时没有其它(指向A或者指向B)的引用,我们实际上根本无法通过引用到达这两个对象。

因此,我们以栈和static数据为根(root),从根出发,跟随所有的引用,就可以找到所有的可到达对象。也就是说,一个可到达对象,一定被根引用,或者被其他可到达对象引用。

橙色,可到达;绿色,不可到达

 

JVM实施

JVM的垃圾回收是多种机制的混合。JVM会根据程序运行状况,自行决定采用哪种垃圾回收。

我们先来了解"mark and sweep"。这种机制下,每个对象将有标记信息,用于表示该对象是否可到达。当垃圾回收启动时,Java程序暂停运行。JVM从根出发,找到所有的可到达对象,并标记(mark)。随后,JVM需要扫描整个堆,找到剩余的对象,并清空这些对象所占据的内存。

另一种是"copy and sweep"。这种机制下,堆被分为两个区域。对象总存活于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当垃圾回收启动时,Java程序暂停运行。JVM从根出发,找到可到达对象,将可到达对象复制到空白区域中并紧密排列,修改由于对象移动所造成的引用地址的变化。最后,直接清空对象原先存活的整个区域,使其成为新的空白区域。

可以看到,"copy and sweep"需要更加复杂的操作,但也让对象可以紧密排列,避免"mark and sweep"中可能出现的空隙。在新建对象时,"copy and sweep"可以提供大块的连续空间。因此,如果对象都比较"长寿",那么适用于"mark and sweep"。如果对象的"新陈代谢"比较活跃,那么适用于"copy and sweep"。

 

上面两种机制是通过分代回收(generational collection)混合在一起的。每个对象记录有它的世代(generation)信息。所谓的世代,是指该对象所经历的垃圾回收的次数。世代越久远的对象,在内存中存活的时间越久。

根据对Java程序的统计观察,世代越久的对象,越不可能被垃圾回收(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因此,当我们在垃圾回收时,要更多关注那些年轻的对象。

 

现在,具体看一下JVM中的堆:

 

我们看到,堆分为三代。其中的永久世代(permanent generation)中存活的是Class对象。这些对象不会被垃圾回收。我们在RTTI中已经了解到,每个Class对象代表一个类,包含有类相关的数据与方法,并提供类定义的代码。每个对象在创建时,都要参照相应的Class对象。每个对象都包含有指向其对应Class对象的引用。

年轻世代(young generation)和成熟世代(tenured generation)需要进行垃圾回收。年轻世代中的对象世代较近,而成熟世代中的对象世代较久。

世代

年轻世代进一步分为三个区域

eden(伊甸): 新生对象存活于该区域。新生对象指从上次GC后新建的对象。

新生对象生活于伊甸园

from, to: 这两个区域大小相等,相当于copy and sweep中的两个区域。

当新建对象无法放入eden区时,将出发minor collection。JVM采用copy and sweep的策略,将eden区与from区的可到达对象复制到to区。经过一次垃圾回收,eden区和from区清空,to区中则紧密的存放着存活对象。随后,from区成为新的to区, to区成为新的from区。

如果进行minor collection的时候,发现to区放不下,则将部分对象放入成熟世代。另一方面,即使to区没有满,JVM依然会移动世代足够久远的对象到成熟世代。

如果成熟世代放满对象,无法移入新的对象,那么将触发major collection。JVM采用mark and sweep的策略,对成熟世代进行垃圾回收。

 

总结

以上是对JVM内存管理的一个概述。实际上,JVM拥有众多版本。不同版本实施的GC机制会有不小的差异。另一方面,Java本身并没有规定JVM的GC实施方式。GC依然是JVM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我们可以预期JVM的GC机制在未来会发生许多变化。

 

参考链接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java/library/j-jtp11253/

http://www.cs.princeton.edu/picasso/mats/HotspotOverview.pdf

http://www.cs.umd.edu/class/spring2008/cmsc433/lectures/gc.pdf

 

欢迎继续阅读“Java快速教程”系列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Java
Java数组全解析:一维、多维与内存模型
本文深入解析Java数组的内存布局与操作技巧,涵盖一维及多维数组的声明、初始化、内存模型,以及数组常见陷阱和性能优化。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开发者彻底理解数组本质,并提供Arrays工具类的实用方法与面试高频问题解析,助你掌握数组核心知识,避免常见错误。
|
21天前
|
缓存 监控 Kubernetes
Java虚拟机内存溢出(Java Heap Space)问题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 解决Java Heap Space溢出需从多角度综合施策; 包括但不限于配置调整、代码审查与优化以及系统设计层面改进; 同样也不能忽视运行期监控与预警设置之重要性; 及早发现潜在风险点并采取相应补救手段至关重要.
167 17
|
1月前
|
监控 Kubernetes Java
最新技术栈驱动的 Java 绿色计算与性能优化实操指南涵盖内存优化与能效提升实战技巧
本文介绍了基于Java 24+技术栈的绿色计算与性能优化实操指南。主要内容包括:1)JVM调优,如分代ZGC配置和结构化并发优化;2)代码级优化,包括向量API加速数据处理和零拷贝I/O;3)容器化环境优化,如K8s资源匹配和节能模式配置;4)监控分析工具使用。通过实践表明,这些优化能显著提升性能(响应时间降低40-60%)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内存减少30-50%,CPU降低20-40%)和能耗(服务器功耗减少15-35%)。建议采用渐进式优化策略。
124 1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Java垃圾回收机制(GC)与内存模型
本文主要讲述JVM的内存模型和基本调优机制。
|
1月前
|
边缘计算 算法 Java
Java 绿色计算与性能优化:从内存管理到能耗降低的全方位优化策略与实践技巧
本文探讨了Java绿色计算与性能优化的技术方案和应用实例。文章从JVM调优(包括垃圾回收器选择、内存管理和并发优化)、代码优化(数据结构选择、对象创建和I/O操作优化)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和智能工厂的实际案例,展示了通过Java新特性提升性能、降低能耗的显著效果。最终指出,综合运用这些优化方法不仅能提高系统性能,还能实现绿色计算目标,为企业节省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
80 0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固态存储
说一说 Java 中的内存映射(mmap)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155 1
说一说 Java 中的内存映射(mmap)
|
3月前
|
缓存 监控 Cloud Native
Java Solon v3.2.0 高并发与低内存实战指南之解决方案优化
本文深入解析了Java Solon v3.2.0框架的实战应用,聚焦高并发与低内存消耗场景。通过响应式编程、云原生支持、内存优化等特性,结合API网关、数据库操作及分布式缓存实例,展示其在秒杀系统中的性能优势。文章还提供了Docker部署、监控方案及实际效果数据,助力开发者构建高效稳定的应用系统。代码示例详尽,适合希望提升系统性能的Java开发者参考。
164 4
Java Solon v3.2.0 高并发与低内存实战指南之解决方案优化
|
2月前
|
SQL 缓存 安全
深度理解 Java 内存模型:从并发基石到实践应用
本文深入解析 Java 内存模型(JMM),涵盖其在并发编程中的核心作用与实践应用。内容包括 JMM 解决的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问题,线程与内存的交互机制,volatile、synchronized 和 happens-before 等关键机制的使用,以及在单例模式、线程通信等场景中的实战案例。同时,还介绍了常见并发 Bug 的排查与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写出高效、线程安全的 Java 程序。
156 0
|
2月前
|
存储 Java
Java对象的内存布局
在HotSpot虚拟机中,Java对象的内存布局分为三部分:对象头(Header)、实例数据(Instance Data)和对齐填充(Padding)。对象头包含Mark Word、Class对象指针及数组长度;实例数据存储对象的实际字段内容;对齐填充用于确保对象大小为8字节的整数倍。
|
3月前
|
存储 Java
说一说 JAVA 内存模型与线程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1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