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之美:平面最近点对

简介: 一.概念引入         最接近点对问题的提法是:给定平面上n个点,找其中的一对点,使得在n个点的所有点对中,该点对的距离最小。严格地说,最接近点对可能多于1对。为了简单起见,这里只限于找其中的一对。

一.概念引入

        最接近点对问题的提法是:给定平面上n个点,找其中的一对点,使得在n个点的所有点对中,该点对的距离最小。严格地说,最接近点对可能多于1对。为了简单起见,这里只限于找其中的一对。

        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暴力,也可以分治,使用分治的话关键是如何合并,如果两边都是n/2个点比较的话,合并的时间是O(n^2),那么T(n)=2T(n/2)+O(n2),它的解为T(n)=O(n2),还是没什么优势,这就引导我们去优化合并算法。

        为了找到一个有效的合并算法,可以先考虑一维情形,看下图:

0

        假设左右两边的最小距离是ans={ans1,ans2},很有可能最小距离分别存在于直线两端p3、q3,如果真是这样,则一定在p3∈(m-δ,m],q3∈(m,m+δ],且根据鸽巢原理,在这两个半闭区间只有一个点,否则就违背了ans的定义(两边存在更小距离),关键是选好划分点,最坏T(n)=T(n-1)+O(n),它的解是T(n)=O(n2),这种效率降低的现象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分割点m,使左右两边有大致相等个数的点。

        下面看二维情形:

0

        考虑P1中任意一点p,它若与P2中的点q构成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则必有dis(p,q)<ans(图中的sigma)。满足这个条件的P2中的点有多少个呢?容易看出这样的点一定落在一个δ×2δ的矩形R中,由δ的意义可知P2中任何2个S中的点的距离都不小于δ。由此可以推出矩形R中最多只有6个S中的点。事实上,我们可以将矩形R的长为2δ的边3等分,将它的长为δ的边2等分,由此导出6个(δ/2)×(2δ/3)的矩形,如下图

0

        若矩形R中有多于6个S中的点,则由鸽舍原理易知至少有一个δ×2δ的小矩形中有2个以上S中的点。设u,v是这样2个点,它们位于同一小矩形中,则因此d(u,v)≤5δ/6<δ 。这与δ的意义相矛盾。也就是说矩形R中最多只有6个S中的点。图4(b)是矩形R中含有S中的6个点的极端情形。由于这种稀疏性质,对于P1中任一点p,P2中最多只有6个点与它构成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因此,在分治法的合并步骤中,我们最多只需要检查6×n/2=3n对候选者,而不是n2/4对候选者。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O(n)时间内完成分治法的合并步骤呢?现在还不能作出这个结论,因为我们只知道对于P1中每个S1中的点p最多只需要检查P2中的6个点,但是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要检查哪6个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p和P2中所有S2的点投影到垂直线l上。由于能与p点一起构成最接近点对候选者的S2中点一定在矩形R中,所以它们在直线l上的投影点距p在l上投影点的距离小于δ。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这种投影点最多只有6个。因此,若将P1和P2中所有S的点按其y坐标排好序,则对P1中所有点p,对排好序的点列作一次扫描,就可以找出所有最接近点对的候选者,对P1中每一点最多只要检查P2中排好序的相继6个点。

        参考资料:http://blog.csdn.net/junerfsoft/article/details/2975495

二.算法Java实现

        以hdu1007为例,果断AC……

import java.util.*;
/*
 * x轴排序tle,y轴果断ac
 */
public class HDU100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DK().go();
    }
}

class Point implements Comparable<Point>{
    double x;
    double y;
    
    public Point() {
        this.x = 0;
        this.y = 0;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Point obj) {
        Point other = obj;
        if(this.y!=other.y) {//由小到大排序
            return (int)Math.ceil(this.y - other.y);
        }
        return (int)Math.ceil(this.x - other.x);
    }
}

class DK {

    double x;
    double y;
    Point point[];
    int a[];
    
    public void go() {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true) {
            int n = sc.nextInt();
            if(0==n) {
                break;
            }
            point = new Point[n];
            for(int i=0; i<n; i++) {
                point[i] = new Point();
            }
            for(int i=0; i<n; i++) {
                x = sc.nextDouble();
                y = sc.nextDouble();
                point[i].x = x;
                point[i].y = y;
            }
            Arrays.sort(point);
//            for(int i=0; i<n; i++) {
//                System.out.println(point[i].x+" "+point[i].y);
//            }
            a = new int[n];
            double ans = solve(0,n-1)/2;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2f", ans));
        }
    }
    private double solve(int left, int right) {
        double ans = 1e-7;
        if(left==right) {
            return ans;
        }
        if(left==right-1) {
            return distance(point[left], point[right]);
        }
        int mid = (left+right)>>1;
        double ans1 = solve(left,mid);
        //注意:不是mid+1
        double ans2 = solve(mid,right);
        ans = Math.min(ans1,ans2);
        int j = 0;
        for(int i=left; i<=right; i++) {
            if(Math.abs(point[i].y-point[mid].y)<=ans) {
                a[j++] = i;
            }
        }
        /*
         * 加上下面的排序就AC,否则WA,我认为至多TLE,
         * 因为扫描的是和point[i]最相近的两个矩形2*ans区间
         */
        //不知道如何用comparator接口实现间接排序,所以就写了个选择排序
        mySort(a,j);
        for(int i=0; i<j; i++) {
            for(int k=i+1; k<j&&Math.abs(point[a[i]].x - point[a[k]].x)<ans; k++) {
                double dis = distance(a[i], a[k]);
                if(ans>dis) {
                    ans = dis;
                }
            }
        }
        return ans;
    }
    private void mySort(int[] a, int j) {
        for(int i=0; i<j; i++) {
            for(int k=i+1; k<j; k++) {
                if(point[a[i]].x<point[a[k]].x) {
                    int temp = a[i];
                    a[i] = a[k];
                    a[k] = temp;
                }
            }
        }
    }
    private double distance(Point p1, Point p2) {
        double dis = Math.hypot(p1.x-p2.x, p1.y-p2.y);
        return dis;
    }
    private double distance(int i, int j) {//point搞为成员变量
        double dis = Math.hypot(point[i].x-point[j].x, point[i].y-point[j].y);
        return dis;
    }
}
//class Com implements Comparator<Point> {
//
//    @Override
//    public int compare(Point o1, Point o2) {
//        
//        return o1.y - o2.y;
//    }
//}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探索编程之美:从代码到艺术的转变
【10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数字世界中,代码是构建一切的基石。本文将通过一次个人的技术感悟之旅,探讨如何将冷冰冰的代码转变为温暖人心的艺术。我们将一起走进编程的世界,了解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并揭示那些隐藏在代码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抛开复杂的技术术语,以简单直白的语言,一起感受编程的魅力。
|
3月前
|
弹性计算 安全 Python
编程之美:几行代码带你走进雪的世界
冬季来临,用Python的`turtle`库绘制美丽的雪花图案。代码包括设置绘图窗口、定义雪花颜色、绘制雪花的递归函数以及绘制多个随机位置和大小的雪花。运行代码,享受雪花飘落的视觉盛宴。
100 5
|
3月前
2020-8-26 剑指offer编程小哥令狐 075211
2020-8-26 剑指offer编程小哥令狐 075211
25 1
|
4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程序员
探索编程之美:从代码中寻找艺术
【9月更文挑战第16天】在数字的世界中,编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逻辑与算法。它如同绘画、雕塑或音乐一样,拥有其独特的美学。本文将带你领略编程的艺术性,从简单的代码示例出发,深入探讨代码结构、设计模式以及编程思维中的美。通过这些视角,我们不仅能够提升代码的效率和可读性,还能在日常的编程实践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和创造性。
|
4月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JavaScript
编程之美:从代码到艺术的转变
【9月更文挑战第17天】在技术的世界里,代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指令序列,它同样可以是流动的艺术。本文将带你走进编程的内在世界,探索如何通过代码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我们将一起见证一个简单功能的实现,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同时不忘提升其背后的技术深度和实用性。
|
设计模式 架构师 Java
牛皮了!世界级架构师,图解面向对象编程,小学生都能看得懂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缩写:OOP)是软件工程中一种具有对象概念的编程范式(Programming Paradigm),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开发的抽象方针,与之对应的编程范式还有:函数式编程(Functional Programming)、过程式编程(Procedural Programming)、响应式编程(Reactive Programming)等。
|
芯片
【计算机基础恶补】南桥北桥
【计算机基础恶补】南桥北桥
214 0
【计算机基础恶补】南桥北桥
|
Java
【牛客刷题】每日一练——Java语法的强化
【牛客刷题】每日一练——Java语法的强化
123 0
【牛客刷题】每日一练——Java语法的强化
|
双11 C语言
【牛客刷题】/*开胃菜——简单四道编程题*/
【牛客刷题】/*开胃菜——简单四道编程题*/
210 0
听说你想学Java并发编程?先把这个学了(3)下
大家好,我是指北君。 这是AQS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也是最后一篇,如果没看过AQS系列前两篇的童鞋,建议先去公号中的"Java并发编程"专栏中把前两篇看完。这篇主要是讲AQS是如何解决线程同步通信问题的。
听说你想学Java并发编程?先把这个学了(3)下

相关实验场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