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在高六米、长达五十米巨幅屏幕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向世人演示了未来的“框计算”搜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只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输入任何需求,系统就会反馈给我们想要的结果。”
一年多时间过去,框计算这项看似“复杂科幻”的技术理念,在3000多名百度技术工程师的努力下正成为现实。在每天使用带有框计算技术的百度搜索时,你也许并不知道框计算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有趣故事。
“框计算”名称由来?
对于百度来说,近年来一直致力的,是如何通过搜索框和背后复杂的运算,梳理和寻找到互联网上最优质的资源,并将其直接同用户的各式各样的需求准确对接。这显然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范畴。
经过公司内部讨论决定,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发及成果,将要在2009年的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对外发布。
问题在于,这样一个全新的技术理念,该给它起个什么样的名字,既朗朗上口,又言简意赅呢?这可难坏了李彦宏和百度的工程师们。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名字,李彦宏和技术及市场团队的相关人员讨论了好几天,从“魔力盒”到“云搜索”,再到“盒计算”,大家各抒己见,但却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一个午后的技术例会上,李彦宏凝视百度搜索框时突然想到,其实百度的技术后台计算无论多复杂,但是在前台呈现给用户的都是一个简洁的搜索“框”。“框”本身不就包含了一切可能、一切变化么?
“不如就叫做框计算吧?”李彦宏提议,这个名字让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眼前一亮,并在随后的会议中一致通过表决。这也是李彦宏少数几次在为百度产品的“起名”时被采纳意见。此前,李彦宏曾公开表态喜欢网友为百度HI起的名字“百度小声”,结果这个名字仍然被开发团队无情毙掉。
你真的没有体验过框计算?
如果你还在怀疑什么是框计算,或者说是否用过框计算的话,那看过这组数据以后,你应该会有答案。
“根据百度服务器统计的数据,在百度每天接受数十亿的用户查询中,由框计算来负责解答的部分已经达到了57%之多。”
这意味着,平均不到两次搜索就有一次由框计算完成,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而每个普通中国网民平均每天使用百度的次数超过7次。因此,如果是百度用户,你一定已经体验过框计算,只是也许你并未察觉。
在“框计算”快速的搜索体验背后,其实是百度技术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协作。拥有超过2000名业界顶级工程师的百度,每天平均打造出超过200多项技术及产品创新,其速度和数量均为世界领先水平。
框计算让时间变长?
在《盗梦空间》的第四重梦境,时间变得无限长,甚至可以让人在其中度过一生。其实,通过百度工程师的努力,框计算正在创造这样的搜索梦境:
按照现在百度的数据处理量,每天接受约100亿次搜索,平均每次搜索,框计算可节约时间0.05秒,对人类搜索的这一群体时间概念而言,每一天百度节约出来的时间为158年,这已经足够一个人在其中度过一生。
如果时间可以汇聚和辗转腾挪,柯布先生营造第四重梦境就不必那么费力,大家每天百度一下,四重梦境时间就可以轻松获得。
而这仅仅是框计算优化搜索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包括人们通过百度获取知识后的行动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