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gma pack(非常有用的字节对齐用法说明)

简介: 强调一点:#pragma pack(4)typedef struct{ char buf[3];    word a;}kk;#pragma pack()对齐的原则是min(sizeof(word ),4)=2,因此是2字节对齐,而不是我们认为的4字节对齐。

强调一点:


#pragma pack(4)


typedef struct


{


char buf[3];


    word a;


}kk;


#pragma pack()


对齐的原则是min(sizeof(word
),4)=2,因此是2字节对齐,而不是我们认为的4字节对齐。


这里有三点很重要:
1.每个成员分别按自己的方式对齐,并能最小化长度
2.复杂类型(如结构)的默认对齐方式是它最长的成员的对齐方式,这样在成员是复杂类型时,可以最小化长度
3.对齐后的长度必须是成员中最大的对齐参数的整数倍,这样在处理数组时可以保证每一项都边界对齐


补充一下,对于数组,比如:
char
a[3];这种,它的对齐方式和分别写3个char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还是按1个字节对齐.
如果写: typedef char
Array3[3];
Array3这种类型的对齐方式还是按1个字节对齐,而不是按它的长度.
不论类型是什么,对齐的边界一定是1,2,4,8,16,32,64....中的一个.



声明:
整理自网络达人们的帖子,部分参照MSDN。


作用:
指定结构体、联合以及类成员的packing alignment;


语法:
#pragma pack( [show] | [push | pop] [, identifier], n )


说明:
1,pack提供数据声明级别的控制,对定义不起作用;
2,调用pack时不指定参数,n将被设成默认值;
3,一旦改变数据类型的alignment,直接效果就是占用memory的减少,但是performance会下降;


语法具体分析:
1,show:可选参数;显示当前packing aligment的字节数,以warning
message的形式被显示;
2,push:可选参数;将当前指定的packing alignment数值进行压栈操作,这里的栈是the internal
compiler stack,同时设置当前的packing alignment为n;如果n没有指定,则将当前的packing
alignment数值压栈;
3,pop:可选参数;从internal compiler
stack中删除最顶端的record;如果没有指定n,则当前栈顶record即为新的packing
alignment数值;如果指定了n,则n将成为新的packing aligment数值;如果指定了identifier,则internal compiler
stack中的record都将被pop直到identifier被找到,然后pop出identitier,同时设置packing
alignment数值为当前栈顶的record;如果指定的identifier并不存在于internal compiler
stack,则pop操作被忽略;
4,identifier:可选参数;当同push一起使用时,赋予当前被压入栈中的record一个名称;当同pop一起使用时,从internal
compiler
stack中pop出所有的record直到identifier被pop出,如果identifier没有被找到,则忽略pop操作;
5,n:可选参数;指定packing的数值,以字节为单位;缺省数值是8,合法的数值分别是1、2、4、8、16。


重要规则:
1,复杂类型中各个成员按照它们被声明的顺序在内存中顺序存储,第一个成员的地址和整个类型的地址相同;
2,每个成员分别对齐,即每个成员按自己的方式对齐,并最小化长度;规则就是每个成员按其类型的对齐参数(通常是这个类型的大小)和指定对齐参数中较小的一个对齐;
3,结构、联合或者类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放在偏移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两个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也就是说,当#pragma
pack指定的值等于或者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指定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
4,复杂类型(如结构)整体的对齐是按照结构体中长度最大的数据成员和#pragma
pack指定值之间较小的那个值进行;这样在成员是复杂类型时,可以最小化长度;
5,结构整体长度的计算必须取所用过的所有对齐参数的整数倍,不够补空字节;也就是取所用过的所有对齐参数中最大的那个值的整数倍,因为对齐参数都是2的n次方;这样在处理数组时可以保证每一项都边界对齐;



更改c编译器的缺省字节对齐方式:
在缺省情况下,c编译器为每一个变量或数据单元按其自然对界条件分配空间;一般地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方法来改变缺省的对界条件:
方法一:
使用#pragma
pack(n),指定c编译器按照n个字节对齐;
使用#pragma pack(),取消自定义字节对齐方式。


方法二:
__attribute(aligned(n)),让所作用的数据成员对齐在n字节的自然边界上;如果结构中有成员的长度大于n,则按照最大成员的长度来对齐;
__attribute((packed)),取消结构在编译过程中的优化对齐,按照实际占用字节数进行对齐。



综上所述,下面给出例子并详细分析:


例子一:
#pragma pack(4)
class TestB
{
public:
int aa;
//第一个成员,放在[0,3]偏移的位置,
  char a; //第二个成员,自身长为1,#pragma
pack(4),取小值,也就是1,所以这个成员按一字节对齐,放在偏移[4]的位置。
  short b; //第三个成员,自身长2,#pragma
pack(4),取2,按2字节对齐,所以放在偏移[6,7]的位置。
  char c;
//第四个,自身长为1,放在[8]的位置。
};
可见,此类实际占用的内存空间是9个字节。根据规则5,结构整体的对齐是min( sizeof(
int ), pack_value ) = 4,所以sizeof( TestB ) = 12;



例子二:
#pragma pack(2)
class TestB
{
public:
int aa;
//第一个成员,放在[0,3]偏移的位置,
  char a; //第二个成员,自身长为1,#pragma
pack(4),取小值,也就是1,所以这个成员按一字节对齐,放在偏移[4]的位置。
  short b; //第三个成员,自身长2,#pragma
pack(4),取2,按2字节对齐,所以放在偏移[6,7]的位置。
  char c;
//第四个,自身长为1,放在[8]的位置。
};
可见结果与例子一相同,各个成员的位置没有改变,但是此时结构整体的对齐是min( sizeof(
int ), pack_value ) = 2,所以sizeof( TestB ) = 10;



例子三:
#pragma pack(4)
class TestC
{
public:
char a;
//第一个成员,放在[0]偏移的位置,
  short b; //第二个成员,自身长2,#pragma
pack(4),取2,按2字节对齐,所以放在偏移[2,3]的位置。
  char c;
//第三个,自身长为1,放在[4]的位置。
};
整个类的实际内存消耗是5个字节,整体按照min( sizeof( short ), 4 ) =
2对齐,所以结果是sizeof( TestC ) = 6;



例子四:
struct Test
{
char x1; //第一个成员,放在[0]位置,
short x2;
//第二个成员,自身长度为2,按2字节对齐,所以放在偏移[2,3]的位置,
float x3;
//第三个成员,自身长度为4,按4字节对齐,所以放在偏移[4,7]的位置,
char x4;
//第四个陈冠,自身长度为1,按1字节对齐,所以放在偏移[8]的位置,
};
所以整个结构体的实际内存消耗是9个字节,但考虑到结构整体的对齐是4个字节,所以整个结构占用的空间是12个字节。



例子五:
#pragma pack(8)


struct s1
{
short a; //第一个,放在[0,1]位置,
long b; //第二个,自身长度为4,按min(4,
8) = 4对齐,所以放在[4,7]位置
};
所以结构体的实际内存消耗是8个字节,结构体的对齐是min( sizeof( long ),
pack_value ) = 4字节,所以整个结构占用的空间是8个字节。


struct s2
{
char c; //第一个,放在[0]位置,
s1 d; //第二个,根据规则四,对齐是min( 4,
pack_value ) = 4字节,所以放在[4,11]位置,
long long e;
//第三个,自身长度为8字节,所以按8字节对齐,所以放在[16,23]位置,
};
所以实际内存消耗是24自己,整体对齐方式是8字节,所以整个结构占用的空间是24字节。


#pragma pack()
所以:
sizeof(s2) = 24, s2的c后面是空了3个字节接着是d。

目录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算法
计算机设计大赛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获奖经验剖析解读—助力4C大赛【全网最全万字攻略-获奖必读】
计算机设计大赛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获奖经验剖析解读—助力4C大赛【全网最全万字攻略-获奖必读】
|
应用服务中间件 Apache Windows
Windows平台及服务器部署安装多个Tomcat服务(详细版)
Windows平台及服务器部署安装多个Tomcat服务(详细版)
730 0
Windows平台及服务器部署安装多个Tomcat服务(详细版)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建模
Dify数据库结构导出到PowerDesigner
Dify是开源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助力快速构建生成式AI应用。PowerDesigner是SAP的企业级建模工具,用于数据建模、业务流程建模和企业架构规划。通过PostgreSQL的`pg_dump`导出表结构到SQL文件,然后在PowerDesigner中导入生成物理数据模型,从而实现Dify数据库结构到PowerDesigner的迁移。
671 1
|
运维 监控 负载均衡
如何构建高可用的系统基础架构
【8月更文挑战第15天】构建高可用的系统基础架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和实践策略等多个方面。通过冗余设计、分布式架构、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技术的运用,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运维团队的能力建设和制定完善的高可用性策略也是确保系统高可用性的重要保障。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在构建高可用系统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编译器 C# Windows
C#基础:手动编译一个.cs源代码文件并生成.exe可执行文件
通过上述步骤,应该能够高效准确地编译C#源代码并生成相应的可执行文件。此外,这一过程强调了对命令行编译器的理解,这在调试和自动化编译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937 2
|
网络协议 C语言
C语言 网络编程(十)TCP通信创建流程---客户端
在TCP通信中,客户端需通过一系列步骤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首先使用 `socket()` 函数创建一个流式套接字,然后通过 `connect()` 函数连接服务器。连接成功后,可以使用 `send()` 和 `recv()` 函数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最后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客户端示例代码,实现了与服务器的通信过程。
|
人工智能 决策智能 C++
【AI Agent系列】【阿里AgentScope框架】5. Pipeline模块的组合使用及Pipeline模块总结
【AI Agent系列】【阿里AgentScope框架】5. Pipeline模块的组合使用及Pipeline模块总结
517 1
|
中间件 Linux 芯片
一张图秒懂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一张图秒懂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648 0
|
网络协议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Windows
|
移动开发 资源调度 JavaScript
【Three.js】入门教程
【Three.js】入门教程
6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