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mkimage指定Linux内核地址时的两种方式

简介: uImage的制作是使用的u-boot工具mkimage,build完u-boot后也会将mkimage build出來到/tools目录下,可以直接拿來用,它的作用就是在zImage的前面加上64个字节的头,让u-boot能够识别要加载内核的类型、加载地址等。

uImage的制作是使用的u-boot工具mkimage,build完u-boot后也会将mkimage build出來到/tools目录下,可以直接拿來用,它的作用就是在zImage的前面加上64个字节的头,让u-boot能够识别要加载内核的类型、加载地址等。

基本格式:mkimage -A arch -O os -T type -C comp -a addr -e ep -n name -d data_file[:data_file...] image

-A 指定CPU的体系结构:(u-boot支持多种的架构,这里应该是arm)
取值        表示的体系结构
alpha       Alpha 
arm          A RM 
x86          Intel x86
ia64         IA64
mips         MIPS
mips64     MIPS 64 Bit
ppc          PowerPC
s390        IBM S390
sh            SuperH
sparc       SPARC
sparc64   SPARC 64 Bit
m68k       MC68000


-O 指定操作系统类型,可以取以下值:(u-boot支持多种的OS,这里应该是linux)
openbsd、netbsd、freebsd、4_4bsd、linux、svr4、esix、solaris、irix、sco、dell、ncr、lynxos、vxworks、psos、qnx、u-boot、rtems、artos


-T 指定映象类型,可以取以下值:(u-boot可以加载不同的映像,这里应该是kernel)
standalone、kernel、ramdisk、multi、firmware、script、filesystem


-C 指定映象压缩方式,可以取以下值:(除了zImage本身是压缩格式外,u-boot还可以对其再压缩,这里应该是none)
none 不压缩
gzip 用gzip的压缩方式
bzip2 用bzip2的压缩方式


-a 指定映象在内存中的加载地址,可以于实际加载(如tftp加载)时的地址不相同,也可以相同,详见后面的解释。


-e 指定映像运行的入口地址,可以等于加载地址,也可以是加载地址偏移64字节(+0x40)后的地址,详见后面的解释。


-n 指定映像名称


-d 指定【源文件】和生成的【目标文件名

 

调整的最多的参数是-a, -e,这两个参数需要与实际加载到内存时的动作保持一致。


1、如果加载时的地址与-a参数指定的不相同,则-e必须等于-a。u-boot会把kernel image去掉不包括64字节的信息头后搬移到-e处,直接启动。要注意两个image的存储空间不要重叠,两者之间至少要留image size的空间。

编译环境:

mkimage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0x70008000 -e 0x70008000 -n 'Linux' -d zImage uImage
        cp uImage /tftpboot/        

目标板环境:

tftp   0x72200000  uImage;   bootm   0x72200000;

 

2、如果加载时的地址与-a参数指定相同,则-e必须是-a + 0x40的地址。这时u-boot不需要再执行搬移的动作,根据-e的地址直接启动。 

        编译环境:

        mkimage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none -a 0x0x70008000 -e 0x70008040 -n 'Linux‘ -d zImage uImage

        cp uImage /tftpboot/           

        目标板环境:

        tftp   0x70008000  uImage;    bootm  0x70008000;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并行计算 Linux
Linux内核中的线程和进程实现详解
了解进程和线程如何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编写程序,充分利用多核CPU,实现并行计算,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计算效能。记住,适当平衡进程和线程的使用,既要拥有独立空间的'兄弟',也需要在'家庭'中分享和并行的成员。对于这个世界,现在,你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84 67
|
1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Linux2.6内核进程调度队列
本篇文章是Linux进程系列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来是想放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单独写一篇文章吧,虽然说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的,所有一般来说是简单的提及带过的,但是为了让大家对进程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还是看了一些别人的文章,然后学习了学习,然后对此做了总结,尽可能详细的介绍明白。最后推荐一篇文章Linux的进程优先级 NI 和 PR - 简书。
39 0
|
3月前
|
存储 Linux
Linux内核中的current机制解析
总的来说,current机制是Linux内核中进程管理的基础,它通过获取当前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的地址,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修改进程的信息。这个机制在内核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对于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41 11
|
3月前
|
JavaScript Linux Python
在Linux服务器中遇到的立即重启后的绑定错误:地址已被使用问题解决
总的来说,解决"地址已被使用"的问题需要理解Linux的网络资源管理机制,选择合适的套接字选项,以及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服务重启。以上就是对“立即重启后的绑定错误:地址已被使用问题”的全面解答。希望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197 20
|
4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Linux
Linux 内核源码分析---proc 文件系统
`proc`文件系统是Linux内核中一个灵活而强大的工具,提供了一个与内核数据结构交互的接口。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 `proc`文件系统的实现原理,包括其初始化、文件的创建与操作、动态内容生成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利用 `proc`文件系统来监控和调试内核,同时也为系统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167 16
|
6月前
|
安全 Linux 测试技术
Intel Linux 内核测试套件-LKVS介绍 | 龙蜥大讲堂104期
《Intel Linux内核测试套件-LKVS介绍》(龙蜥大讲堂104期)主要介绍了LKVS的定义、使用方法、测试范围、典型案例及其优势。LKVS是轻量级、低耦合且高代码覆盖率的测试工具,涵盖20多个硬件和内核属性,已开源并集成到多个社区CICD系统中。课程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LKVS进行CPU、电源管理和安全特性(如TDX、CET)的测试,并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37 4
|
6月前
|
Ubuntu Linux 开发者
Ubuntu20.04搭建嵌入式linux网络加载内核、设备树和根文件系统
使用上述U-Boot命令配置并启动嵌入式设备。如果配置正确,设备将通过TFTP加载内核和设备树,并通过NFS挂载根文件系统。
341 15
|
7月前
|
算法 Linux
深入探索Linux内核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探讨Linux内核如何高效地分配、回收和优化内存资源,我们揭示了这一复杂系统背后的原理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同于常规的摘要,本文将直接进入主题,不包含背景信息或研究目的等标准部分,而是专注于技术细节和实际操作。
|
8月前
|
算法 Linux 调度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从基础到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为读者揭开其高效管理CPU资源的神秘面纱。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直接以一段精简代码片段作为引子,展示一个简化版的任务调度逻辑,随后逐步深入,详细探讨Linux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数据结构、调度算法演变以及性能调优策略,旨在为开发者与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 ####
221 4
|
8月前
|
缓存 并行计算 Linux
深入解析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包括内核参数调整、内存管理、CPU调度以及文件系统性能提升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如何有效地提高Linux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和高效的计算体验。
28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