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 性能调优

简介: 内存是影响Linux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内存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使用性能。 free命令:监控Linux内存使用状况。 由上图可知,空闲内存是free+buffers+cached=155MB 一般来说如果空闲内存/物理内存>70%,内存性能优;如果小于20%,则性能差,需要添加内存。


内存是影响Linux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内存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使用性能。

free命令:监控Linux内存使用状况。

由上图可知,空闲内存是free+buffers+cached=155MB

一般来说如果空闲内存/物理内存>70%,内存性能优;如果小于20%,则性能差,需要添加内存。

vmstat命令:显示关于系统各种资源之间相关性能的简要信息。

如果si和so数值很大的话,可能是出现系统资源紧缺。

sat命令:可以对每个方面进行单独的统计,但是增加了系统开销,但是对系统的统计结果不会有很大影响。

r是查看内存和交换分区的使用率的。

%commit:应用程序使用内存百分比。

kbcommit:应用程序使用内存的大小。

由上面2行就可以看出系统目前的内存使用情况。

kbmemfree:空闲物理内存的大小。

kbmemused:已经使用物理内存的大小。

%memused:已使用内存占总内存大小的百分比。

 

 

 

 

==========================

 

#free -m

 

                       used         free
-/+ buffers/cache:    2571840    1480216


- buffers/cache 反应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
+ buffers/cache 反应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buffers    cached
Mem:   255268     238332     16936      0      85540   126384
-/+ buffers/cache:26408      228860
Swap:  265000     0          265000

 

 

Mem: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 buffers/cached:表示物理内存的缓存统计
Swap:表示硬盘上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不去关心。


系统的总物理内存:255268Kb(256M),但系统当前真正可用的内存b并不是第一行free 标记的16936Kb,它仅代表未被分配的内存。
我们使用total1、used1、free1、used2、free2 等名称来代表上面统计数据的各值,1、2分别代表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数据。

  total1:   表示物理内存总量。
used1:    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rs 与cache )使用的数量,但其中可能部分缓存并未实际使用。
free1:    未被分配的内存。
shared1:  共享内存,一般系统不会用到,这里也不讨论。
buffers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buffers 数量。
cached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cache数量。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见后面。
used2:     实际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总量,也是实际使用的内存总量。
free2:     未被使用的buffers 与cache 和未被分配的内存之和,这就是系统当前实际可用内存。


  可以整理出如下等式:
total1 = used1 + free1
total1 = used2 + free2
used1   = buffers1 + cached1 +used2
free2   = buffers1 + cached1 +free1


  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
A buffer is something that has yet to be "written" to disk.
A cache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read" from the disk and storedfor later use.
  更详细的解释参考:Difference Between Buffer andCache
对于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主要用于在UNIX环境下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应用程序不会申请使用共享内存,笔者也没有去验证共享内存对上面等式的影响。如果你有兴趣,请参考:What is Shared Memory?



  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 高速缓存,是位于 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 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 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作为 buffercache的内存,是 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 page cache的内存,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bi会非常小。



Buffer和Cache的区别
   缓存(cached)是 把读取过的数据保存起来,重新读取时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数据)就不要去读硬盘了,若没有命中就读硬盘。其中的数据会根据读取频率进行组织,把最频繁读取的内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读的内容不断往后排,直至从中删除。
   缓冲(buffers)是根据 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linux有一个守护进程定期清空缓冲内容(即写如磁盘),也可以通过sync命令手动清空缓冲。举个例子吧:我这里有一个ext2的U盘,我往里面cp一个3M的MP3,但U盘的灯没有跳动,过了一会儿(或者手动输入sync)U盘的灯就跳动起来了。卸载设备时会清空缓冲,所以有些时候卸载一个设备时要等上几秒钟。

修改/etc/sysctl.conf中的vm.swappiness右边的数字可以在下次开机时调节swap使用策略。该数字范围是0~100,数字越大越倾向于使用swap。默认为60,可以改一下试试。
两者都是RAM中的数据。简单来说,buffer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而cache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
buffer是由各种进程分配的,被用在如输入队列等方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某个进程要求有多个字段读入,在所有字段被读入完整之前,进程把先前读入的字段放在buffer中保存。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

 

 

Linux的内存管理,实际上跟windows的内存管理有很相像的地方,都是用虚拟内存这个的概念,说到这里不得不骂MS,为什么在很多时候还有很大的物理内存的时候,却还是用到了pagefile.所以才经常要跟一帮人吵着说Pagefile的大小,以及如何分配这个问题,在Linux大家就不用再吵什么swap大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swap设个512M已经足够了,如果你问说512M的SWAP不够用怎么办?只能说大哥你还是加内存吧,要不就检查你的应用,是不是真的出现了memoryleak.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command free
[root@nonamelinux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86024     377116    8908      0          21280    155468
-/+buffers/cache:    200368   185656
Swap:   393552           0         393552
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
第二行(mem):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释了。
区别: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8908KB,已用内存是377116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185656=8908+21280+155468
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交换,以及按什么方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会进行交换.
如何看额定值(RHEL4.0):
#cat /proc/meminfo
交换将通过三个途径来减少系统中使用的物理页面的个数: 
1.减少缓冲与页面cache的大小,
2.将系统V类型的内存页面交换出去, 
3.换出或者丢弃页面。(Application 占用的内存页,也就是物理内存不足)。
事实上,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响到系统性能的。



转自: http://zhengdl126.iteye.com/blog/1144600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存储 缓存 网络协议
阿里云内存型实例规格性能、价格、适用场景与选型指南参考
阿里云服务器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存型实例规格族,专为需要高性能内存资源的应用场景设计。从最新的r8a系列到经过优化的re6p系列,阿里云内存型实例旨在提供稳定、高效且安全的计算环境。这些实例不仅具备强大的计算性能与内存配比,还通过支持ESSD云盘和高效网络协议,显著提升了存储I/O能力和网络带宽,适用于大数据分析、高性能数据库、内存密集型应用等多种场景。本文将详细解析阿里云ECS中的多个内存型实例规格族,包括它们的核心特点、适用场景、实例规格及具体指标数据,为用户在选型时提供参考。
阿里云内存型实例规格性能、价格、适用场景与选型指南参考
|
2月前
|
缓存 监控 Linux
Linux内存问题排查命令详解
Linux服务器卡顿?可能是内存问题。掌握free、vmstat、sar三大命令,快速排查内存使用情况。free查看实时内存,vmstat诊断系统整体性能瓶颈,sar实现长期监控,三者结合,高效定位并解决内存问题。
188 0
Linux内存问题排查命令详解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千亿消息“过眼云烟”?Kafka把硬盘当内存用的性能魔法,全靠这一手!
Apache Kafka 是由 LinkedIn 开发并捐赠给 Apache 基金会的分布式消息队列系统,具备高吞吐、可扩展和容错能力。其核心设计围绕主题、分区、分段和偏移量展开,通过顺序写入磁盘和 Page Cache 提升性能,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实时处理场景。
121 0
|
4月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固态存储
阿里云服务器配置费用整理,支持一万人CPU内存、公网带宽和存储IO性能全解析
要支撑1万人在线流量,需选择阿里云企业级ECS服务器,如通用型g系列、高主频型hf系列或通用算力型u1实例,配置如16核64G及以上,搭配高带宽与SSD/ESSD云盘,费用约数千元每月。
384 0
|
5月前
|
存储 缓存 分布式计算
高内存场景必读!阿里云r7/r9i/r8y/r8i实例架构、性能、价格多维度对比
阿里云针对高性能需求场景,一般会在活动中推出内存型r7、内存型r9i、内存型r8y和内存型r8i这几款内存型实例规格的云服务器。相比于活动内的经济型e和通用算力型u1等实例规格,这些内存型实例在性能上更为强劲,尤其适合对内存和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场景。这些实例规格的云服务器在处理器与内存的配比上大多为1:8,但它们在处理器架构、存储性能、网络能力以及安全特性等方面各有千秋,因此适用场景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内存型r7、r9i、r8y、r8i实例的性能、适用场景的区别以及选择参考。
|
弹性计算 安全 数据库
【转】云服务器虚拟化内存优化指南:提升性能的7个关键策略
作为云计算服务核心组件,虚拟化内存管理直接影响业务系统性能表现。本文详解了内存优化方案与技术实践,助您降低30%资源浪费。
133 0
【转】云服务器虚拟化内存优化指南:提升性能的7个关键策略
|
6月前
|
缓存 Linux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Linux环境下如何通过手动调用drop_caches命令释放内存
总的来说,记录住“drop_caches” 命令并理解其含义,可以让你在日常使用Linux的过程中更加娴熟和自如。
1172 23
|
6月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安全
阿里云服务器内存型实例怎么选?r7/r8y/r8i实例性能、适用场景与选择参考
在选择阿里云服务器时,针对内存密集型应用和数据库应用,内存型实例因其高内存配比和优化的性能表现,成为了众多用户的热门选择。在目前阿里云的活动中,内存型实例主要有内存型r7、内存型r8y和内存型r8i实例可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三款实例的区别,本文将详细对比它们的实例规格、CPU、内存、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的性能,并附上活动价格对比,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以供选择和参考。
|
5月前
|
存储 缓存 数据挖掘
阿里云服务器实例选购指南:经济型、通用算力型、计算型、通用型、内存型性能与适用场景解析
当我们在通过阿里云的活动页面挑选云服务器时,相同配置的云服务器通常会有多种不同的实例供我们选择,并且它们之间的价格差异较为明显。这是因为不同实例规格所采用的处理器存在差异,其底层架构也各不相同,比如常见的X86计算架构和Arm计算架构。正因如此,不同实例的云服务器在性能表现以及适用场景方面都各有特点。为了帮助大家在众多实例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本文将针对阿里云服务器的经济型、通用算力型、计算型、通用型和内存型实例,介绍它们的性能特性以及对应的使用场景,以供大家参考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