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LINUX进程间通信之无名管道PIPE

简介: IBM上放的这个系统不错,刚好可以系统回温一下LINUX的系统知识。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ipc/part1/ 感觉年纪大了,前几年看的LINUX内核和系统的东东,忘了很多,要慢慢转化成永久记忆才可以。

IBM上放的这个系统不错,刚好可以系统回温一下LINUX的系统知识。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ipc/part1/

感觉年纪大了,前几年看的LINUX内核和系统的东东,忘了很多,要慢慢转化成永久记忆才可以。

今天,又拿起《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慢慢啃下去。

~~~~~~~~~~~~~~

进程通信有如下一些目的:
A、数据传输:一个进程需要将它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进程,发送的数据量在一个字节到几M字节之间
B、共享数据:多个进程想要操作共享数据,一个进程对共享数据的修改,别的进程应该立刻看到。
C、通知事件: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或一组进程发送消息,通知它(它们)发生了某种事件(如进程终止时要通知父进程)。
D、资源共享: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样的资源。为了作到这一点,需要内核提供锁和同步机制。
E、进程控制:有些进程希望完全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如Debug进程),此时控制进程希望能够拦截另一个进程的所有陷入和异常,并能够及时知道它的状态改变。
Linux 进程间通信(IPC)以下以几部分发展而来:
早期UNIX进程间通信、基于System V进程间通信、基于Socket进程间通信和POSIX进程间通信。
UNIX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管道、FIFO、信号。
System V进程间通信方式包括:System V消息队列、System V信号灯、System V共享内存、
POSIX进程间通信包括:posix消息队列、posix信号灯、posix共享内存。
现在linux使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1)管道(pipe)和有名管道(FIFO)
(2)信号(signal)
(3)消息队列
(4)共享内存
(5)信号量
(6)套接字(socket)

~~~~~~~~~~~~~~

手打的代码,总舍不得就没了:)

/*****************
 * * readtest.c*
 * *******************/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main()
{
    int pipe_fd[2];
    pid_t pid;
    char r_buf[100];
    char w_buf[4];
    char* p_wbuf;
    int r_num;
    int cmd;
    
    memset(r_buf, 0, sizeof(r_buf));
    memset(w_buf, 0, sizeof(r_buf));
    p_wbuf = w_buf;
    if(pipe(pipe_fd) < 0)
    {
        printf("pipe create error\n");
        return -1;
    }
    
    if((pid=fork()) == 0)
    {
        printf("\n");
        close(pipe_fd[1]);
        sleep(3);
        r_num = read(pipe_fd[0], r_buf, 100);
        printf("read num is %d the data read from the pipe is %d\n", r_num, atoi(r_buf));
        close(pipe_fd[0]);
        exit(1);
    }
    else if(pid > 0)
    {
        close(pipe_fd[0]);
        strcpy(w_buf, "111");
        if(write(pipe_fd[1], w_buf, 4) != -1)
        {
            printf("parent write over\n");
        }
        close(pipe_fd[1]);
        printf("parent close fd[1] over\n");
        sleep(10);
    }
}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网络协议
从零开始掌握进程间通信: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大揭秘
本文详细介绍了进程间通信(IPC)的六种主要方式: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和套接字。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如管道适用于父子进程间的通信,消息队列能传递结构化数据,共享内存提供高速数据交换,信号量用于同步控制,套接字支持跨网络通信。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并选择合适的IPC机制,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257 14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Linux
Linux:进程间通信(共享内存详细讲解以及小项目使用和相关指令、消息队列、信号量)
通过上述讲解和代码示例,您可以理解和实现Linux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包括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信号量。这些机制在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通信效率。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学习和开发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
186 20
|
4月前
|
存储 Unix Linux
进程间通信方式-----管道通信
【10月更文挑战第29天】管道通信是一种重要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它为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和同步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地使用管道通信,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协作,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
4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Linux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Linux API
Linux c/c++之IPC进程间通信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Linux下C/C++进程间通信(IPC)的三种主要技术:共享内存、消息队列和信号量,包括它们的编程模型、API函数原型、优势与缺点,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它们的创建、使用和管理方法。
87 0
Linux c/c++之IPC进程间通信
|
5月前
|
Linux C++
Linux c/c++进程间通信(1)
这篇文章介绍了Linux下C/C++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包括普通文件、文件映射虚拟内存、管道通信(FIFO),并提供了示例代码和标准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
58 0
Linux c/c++进程间通信(1)
|
6月前
|
消息中间件 Unix Linux
C语言 多进程编程(二)管道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下的进程间通信(IPC),重点讨论了管道通信机制。首先,文章概述了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IPC方式。接着深入探讨了管道通信,包括无名管道(匿名管道)和有名管道(命名管道)。无名管道主要用于父子进程间的单向通信,有名管道则可用于任意进程间的通信。文中提供了丰富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ipe()`和`mkfifo()`函数创建管道,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利用管道进行进程间的消息传递。此外,还分析了管道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errno`判断管道是否存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道通信技术。
|
6月前
|
SQL 网络协议 数据库连接
已解决:连接SqlServer出现 provider: Shared Memory Provider, error: 0 - 管道的另一端上无任何进程【C#连接SqlServer踩坑记录】
本文介绍了解决连接SqlServer时出现“provider: Shared Memory Provider, error: 0 - 管道的另一端上无任何进程”错误的步骤,包括更改服务器验证模式、修改sa用户设置、启用TCP/IP协议,以及检查数据库连接语句中的实例名是否正确。此外,还解释了实例名mssqlserver和sqlserver之间的区别,包括它们在默认设置、功能和用途上的差异。
|
7月前
|
开发者 API Windows
从怀旧到革新:看WinForms如何在保持向后兼容性的前提下,借助.NET新平台的力量实现自我进化与应用现代化,让经典桌面应用焕发第二春——我们的WinForms应用转型之路深度剖析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中,Windows Forms(WinForms)依然是许多开发者的首选。尽管.NET Framework已演进至.NET 5 及更高版本,WinForms 仍作为核心组件保留,支持现有代码库的同时引入新特性。开发者可将项目迁移至.NET Core,享受性能提升和跨平台能力。迁移时需注意API变更,确保应用平稳过渡。通过自定义样式或第三方控件库,还可增强视觉效果。结合.NET新功能,WinForms 应用不仅能延续既有投资,还能焕发新生。 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NET Core中创建包含按钮和标签的基本窗口,实现简单的用户交互。
116 0
|
13天前
|
Linux Shell
Linux 进程前台后台切换与作业控制
进程前台/后台切换及作业控制简介: 在 Shell 中,启动的程序默认为前台进程,会占用终端直到执行完毕。例如,执行 `./shella.sh` 时,终端会被占用。为避免不便,可将命令放到后台运行,如 `./shella.sh &`,此时终端命令行立即返回,可继续输入其他命令。 常用作业控制命令: - `fg %1`:将后台作业切换到前台。 - `Ctrl + Z`:暂停前台作业并放到后台。 - `bg %1`:让暂停的后台作业继续执行。 - `kill %1`:终止后台作业。 优先级调整:
3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