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要调整参数
- 不同服务器之间的配置、性能不一样
- 不同业务场景对数据的需求不一样
- Mysql的默认参数只是个参考值,并不适合所有的应用场景
优化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 服务器相关的配置
- 服务器型号
- 操作系统版本
- 内核版本
- 磁盘存储介质(sas sata ssd)
- 业务相关的情况
- 读多写少,读少写多
- 业务数据增长量
- mysql相关的配置
- 服务器相关的配置
服务器上需要关注那些
- 硬件情况
- cpu(几核、超线程)
- 内存
- 磁盘(容量、性能)
- 操作系统版本(是否为稳定版)
- CPU、网卡节电模式(建议数据库应用的服务器,关闭节电模式)
- 服务器numa设置
- RAID卡缓存
- 硬件情况
- 磁盘调度策略-write back(回写)(宕机的话cache中数据,如果没有刷入磁盘,可能丢失)
- 数据写入cache既返回,数据异步的从cache刷入存储介质
- 数据写入cache既返回,数据异步的从cache刷入存储介质
磁盘调度策略-write through(安全但性能比write back低)
- 数据同时写入cache和存储介质才返回写入成功
- 数据同时写入cache和存储介质才返回写入成功
RAID
- 生产环境里一般不太会用裸设备,通常会使用RAID卡对一个盘或多块盘做RAID
- RAID卡会预留一块内存,来保证数据高效的存储与读取
- 常见的RAID类型:RAID1、RAID0,RAID10、RAID5
- RAID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 BBU(backup battery unit)
- BBU保证在WB策略下,即使服务器发生掉电或宕机,也能够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
- BBU损坏或没电了,这时如果宕机,cache中数据可能丢失。并且,调度策略会从WB->WT,这时数据库性能会瞬间下降。
Mysql注意事项
- Mysql的部署安装
- Mysql的监控(监控程序,及时报警保存错误现场)
- Mysql参数调优
部署Mysql的要求
- 推荐Mysql版本>5.5
- 推荐的Mysql存储引擎:innoDB(支持事务,支持宕机故障恢复等)
- 推荐Mysql版本>5.5
系统调优的依据:监控
- 实时监控Mysql的slow log
- 实时监控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情况(IO、load、cpu利用率、网卡流量)
- 实时监控Mysql内部状态值
- Com_Select/Update/Delete/Insert(以判断数据库的请求是否变多)
- Bytes_received/Bytes_sent(接收发送字节数,反映mysql总的吞吐量)
- Buffer Pool Hit Rate(innoDB buffer区的命中率,直接反映性能)
- Threads_connected/Treads_created/Threads_running(连接的状态,如果前两项特别多,可以看看应用是否使用连接池或者设置是否合理;)
Mysql参数调优
读优化
- 合理的利用索引对Mysql查询性能至关重要
- 适当的调整Mysql参数也能提高查询性能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innoDB存储引擎自己维护一块内存区域完成新老数据的替换
- 内存越大越能缓存更多的数据
-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在5.5以后的版本,建议关闭)
- innoDB内部并发控制参数,设置为0代表不做控制
- 如果并发请求较多,参数设置较小,后进来的请求将会排队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写优化
- 表结果设计上使用自增字段作为表的主键
- 只对合适的字段加索引,索引太多影响写入性能
- 监控服务器磁盘IO情况,如果写延迟较大则需要扩容
- 选择正确的mysql版本,合理的设置参数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sync_binlog(写性能主要参数)
- innodb log file size
- innodb_io_capacity
- innodb insert buffer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控制redo日志的刷新
- 控制innoDB事务的刷新方式,一共有三个值:0,1,2
- N=0 每隔一秒,把事务日志缓冲区的数据写到日志文件中,以及把日志文件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上(高效,但不安全)
- N=1 每个事务提交时候,把事务日志从缓冲区写到日志文件中,并且刷新日志文件的数据到磁盘上,优先使用此模式保障数据安全性(低效,非常安全)
- N=2 每个事务提交的时候,把事务日志数据从缓存区写到日志文件中;每隔一秒,刷新一次日志文件,但不一定刷新到磁盘上,而是取决于操作系统的调度(高效,但不安全)
- sync_binlog 控制innoDBbinlog日志的刷新
- 控制每次写入binlog,是否都需要进行一次持久化
- 控制innoDB事务的刷新方式,一共有三个值:0,1,2
- 保障事务的安全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和sync_binlog都设为1
- 事务要和binlog保证一致性
innoDB中事务提交的过程
- 串行的问题
- SAS盘一般每秒只能有150-200个Fsync
- 换算到数据库每秒只能执行50-60个事务
社区和官方的改进
- MariaDB提出改进,即使两个参数都是1也能做到合并效果,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 官方吸收了MariaDB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性能再次得到了提升
- Tips:官方在5.6以后才有这个优化;Percona和MariaDB版本的mysql5.5已经包含了这个优化
InnoDB Redo Log
- write ahead log
- write ahead log
- redo log的作用
- 用于数据库崩溃后的故障恢复
redo log的问题
- 如果写入频繁导致redo log里对应的最老的数据脏页还没有刷新到磁盘,此时数据库将卡住,强制刷新脏页到磁盘
- Mysql默认配置两个文件才10M,非常容易写满,生产环境中应适当调整大小
innodb_io_capacity
- innoDB每次刷多少个脏页,决定InnoDB存储引擎的吞吐能力。
- 在SSD等高性能存储介质下,应该提高该参数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Insert Buffer(本质是把随机请求合并为顺序请求)
- 5.1开始支持insert buffer
- 5.5同时支持update和delete的merge
- insert buffer只对二级索引且非唯一索引有效
总结
- 服务器配置要合理(内核版本、磁盘调度策略、RAID卡缓存)
- 完善的监控系统,提前发现问题
- 数据库版本要跟上,不要太新,也不要太老:
- 数据库优化
- 查询优化:索引优化为主,参数优化为辅
- 写入优化:业务优化为主,参数优化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