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总结之数据链路层

简介: 三,数据链路层(1),基本术语链路(link):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链路数据链路(data link):把实现控制数据运输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循环冗余检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CRC是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的一种检错技术 帧(frame):一个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由一个数据链路层首部和其携带的封包所组成协议数据单元。
+关注继续查看

三,数据链路层

(1),基本术语

链路(link):

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链路

数据链路(data link):

把实现控制数据运输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循环冗余检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CRC是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的一种检错技术

帧(frame):

一个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由一个数据链路层首部和其携带的封包所组成协议数据单元。

MTU(Maximum Transfer Uint ):

最大传送单元。帧的数据部分的的长度上限。

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 ):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

点对点协议。即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下是PPP帧的示意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

点对点协议。即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下是PPP帧的示意图: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

意译为媒体访问控制,或称为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地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MAC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IP地址 。地址是识别某个系统的重要标识符,“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资源,地址指出资源所在的地方,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

网桥(bridge):

一种用于数据链路层实现中继,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设备。

交换机(switch ):

广义的来说,交换机指的是一种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的设备。这里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指的是交换式集线器,其实质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

点对点协议。即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

(2),数据链路层重要知识点总结

1,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链路,数据链路则在链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硬件(如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如协议的实现)

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主要是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两种。

3,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4,循环冗余检验CRC是一种检错方法,而帧检验序列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5,点对点协议PP是数据链路层使用最多的一种协议,它的特点是:简单,只检测差错而不去纠正差错,不使用序号,也不进行流量控制,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6,PPPoE是为宽带上网的主机使用的链路层协议

7,局域网的优点是: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方便地访问全网;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演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8,共向媒体通信资源的方法有二:一是静态划分信道(各种复用技术),而是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为多点接入(随即接入或受控接入)

9,计算机与外接局域网通信需要通过通信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它又称为网络接口卡或网卡。计算器的硬件地址就在适配器的ROM中。

10,以太网采用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目的站收到有差错帧就把它丢掉,其他什么也不做

11,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CSMA/CD。协议的特点是:发送前先监听,边发送边监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即停止发送。然后按照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因此,每一个站点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这遭遇碰撞的可能性。以太网上的各站点平等的争用以太网信道

12,以太网的适配器具有过滤功能,它只接收单播帧,广播帧和多播帧。

13,使用集线器可以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扩展后的以太网任然是一个网络)

(3),数据链路层最重要的内容

①,数据链路层的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特点,以及这两种信道所使用的协议(PPP协议以及CSMA/CD协议)的特点

②,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③,以太网的MAC层硬件地址

④,适配器,转发器,集线器,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以及适用场合

目录
相关文章
|
8天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算法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上)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上)
|
8天前
|
算法 网络虚拟化
计算机网络——链路层(下)
计算机网络——链路层(下)
|
2月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网络虚拟化
计算机网络之数据链路层(全)
本章是历年考试中考查的重点。要求在了解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滑动窗口机制、三种可靠传输协议、各种MAC协议、HDLC协议和PPP协议,特别是CSMA/CD协议和以太网帧格式,以及局域网的争用期和最小帧长的概念、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此外,中继器、网卡、集线器、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的原理及区别也要重点掌握。
255 3
|
5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
8月前
|
算法 网络架构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56 0
|
8月前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60 0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总结
之前断断续续记录了一些概念、协议,在数据链路层走马观花游了一圈,只知局部,未窥全貌,现在是时候作一个总结了。
66 0
|
存储 缓存 安全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134 0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计算机网络(三、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物理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166 0
计算机网络(三、数据链路层)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网络架构 内存技术
计算机网络(二、物理层)
网络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是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OSl模型的第一层也即七层中的最底层。该层中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具体涉及接插件的规格、“0”、“1”信号的电平表示、收发双方的协调等内容。
105 0
计算机网络(二、物理层)
相关产品
机器翻译
推荐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