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1.46 虹膜识别更安全

简介: 本节书摘来自CCAI《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一书中的第1章,第1.46节,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CCAI”公众号查看。

1.46 虹膜识别更安全

虹膜识别技术受追捧的另一个因素是:安全

因为人眼的虹膜在出生 6 个月后即发育成熟,之后就会保持终生不变,更不会出现如指纹磨损、面容变化导致设备拒识本人的情况,而且眼球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而失去活性,很难被伪造。相较于指纹 0.8%、人脸识别 2% 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下面是虹膜与市场现有其他生物特征的比较:

在国内,早期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煤矿行业的考勤。西安中媒科技、北京中科虹霸是当时最大的两家虹膜识别设备提供商,前者的技术来源于西安交大,后者主要成员来自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它们都具备技术研发的基础,同时也做代理国外产品的生意,比如中媒科技就是 LG 在中国的最大代理商,后来中媒科技由于内部出现问题分支出两家公司:西安中虹智
能科技、西安凯虹电子科技,同样是做代理。

一位专注虹膜识别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钛媒体,当时虹膜识别设备的均价大概是 10 W 一台,业绩好的公司每年能够有 800 W 人民币的流水。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趋于高额的利润,一些没有技术研发能力的公司纷纷代理 LG、Panasonic 的产品,然后包外壳,号称是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这样一来,就导致虹膜考勤行业的整体利润大幅降低,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有 意 思 的 是, 当 时 国 内 争 相 代 理 的 LG 和Panasonic 的产品也并非自主研发,而是购买了 Iridian的虹膜核心算法授权,Iridian 是最早的虹膜识别算法供应商,称得上是虹膜识别领域的技术开创者,曾先后两次被收购,目前属于法国赛峰 (SAFRAN) 集团,前文所说虹膜识别技术的开创者 JohnDaugman 就是Iridian 公司的股东之一。

虽然行业被搅乱,利润被压缩,但虹膜识别整个市场的需求却有增无减,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在国内寻找具备成型产品的公司。直到 2009、2010 年的时候,国内虹膜产品市场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划分:

  1. 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和供应商,国内仅有 2 到 3 家;
  2. 生产厂商,从技术供应商那里购买算法授权,再经过自家的工业设计提高品牌溢价,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进行全球范围的分发,LG 和Panasonic 就属于这一类;
  3. 纯代理商,没有任何技术研发,全靠代理国外设计成型的产品,从中赚取差价。

当时,国内的虹膜识别技术提供商,主要来源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图像所,它们分别衍生了前文所提到的中科虹霸和聚虹光电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时间都超过 10 年,业内人士称之为北中科、南聚虹。

从技术研发角度来看,中科虹霸和聚虹光电均属国内一线阵营,作为技术提供商,处于价值链的最上游,主要以算法授权为主,面向的是厂商和集成商,并不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所以行业外的人对此所知甚少。国内虹膜技术的研发方向是针对东亚人的黑色虹膜识别,黑色虹膜由于纹理少,表面色素多,光线原因导致不稳定性又强等因素,是被虹膜识别理论创立者 Daugman 公认的最难识别的,这也决定着黑色虹膜在可见光下是不能看到的,必须用到红外光识别。中国恰恰又是黑色虹膜最大样本市场。所以,这两家目
前在煤矿、电力、安全等领域都有落地的案例。

相关文章
|
4月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欧阳欣:AI时代下的安全新范式
2024 云栖大会技术主论坛重磅发布
895 4
阿里云欧阳欣:AI时代下的安全新范式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算法
上交大、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源首个多轮安全对齐数据集 SafeMTData
最近,以 OpenAI o1 为代表的 AI 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代码、数学的评估上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效果。OpenAI 声称,推理可以让模型更好的遵守安全政策,是提升模型安全的新路径。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CCF-CV企业交流会: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可信AI,探索AI安全治理新路径
近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主办的《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可信AI》论坛顺利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从立法、监管、前沿研究等多角度探讨AI安全治理。合合信息等企业展示了图像篡改检测等技术,助力AI向善发展。
66 11
CCF-CV企业交流会:打造大模型时代的可信AI,探索AI安全治理新路径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先知安全沙龙(武汉站) ——AI赋能软件漏洞检测,机遇, 挑战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漏洞检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2023年全球披露的漏洞数量达26447个,同比增长5.2%,其中超过7000个具有利用代码,115个已被广泛利用,涉及多个知名软件和系统。文章探讨了从人工审计到AI技术的应用,强调了数据集质量对模型性能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不同检测模型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此外,还讨论了对抗攻击对模型的影响及提高模型可解释性的多种方法,展望了未来通过任务大模型实现自动化漏洞检测与修复的趋势。
|
25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算法
PAI负责任的AI解决方案: 安全、可信、隐私增强的企业级AI
在《PAI可信AI解决方案》会议中,分享了安全、可信、隐私增强的企业级AI。会议围绕三方面展开:首先通过三个案例介绍生活和技术层面的挑战;其次阐述构建AI的关键要素;最后介绍阿里云PAI的安全功能及未来展望,确保数据、算法和模型的安全与合规,提供全方位的可信AI解决方案。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机器人
OpenAI重拾规则系统,用AI版机器人定律守护大模型安全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语言模型(LLM)展现出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但也带来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挑战。OpenAI研究人员提出“规则基于奖励(RBR)”方法,通过明确规则引导LLM行为,确保其符合人类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实验显示,RBR方法在安全性与有用性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F1分数达97.1。然而,规则制定和维护复杂,且难以完全捕捉语言的多样性。论文:https://arxiv.org/pdf/2411.01111。
88 13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开源AI视频监控系统在监狱安全中的应用——实时情绪与行为分析、暴力预警技术详解
针对监狱环境中囚犯情绪波动和复杂人际互动带来的监控挑战,传统CCTV系统难以有效预警暴力事件。AI视频监控系统基于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行为、情绪的实时分析,尤其在低光环境下表现优异。该系统通过多设备协同、数据同步及自适应训练,确保高精度识别(95%以上)、快速响应(<5秒),并具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力,极大提升了监狱安全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
5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保护隐私安全?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隐私安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
2月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用AI来做云安全是怎样一种体验?阿里云安全AI能力大曝光
阿里云内容安全大模型获CSA安全金盾奖
1118 2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安全
揭秘!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全方位安全攻略与优化秘籍,让你的AI项目稳如磐石,数据安全无忧!
【10月更文挑战第24天】本文探讨了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安全性考量与优化策略,涵盖数据安全、防火墙配置、性能优化、容器化部署、模型更新和数据备份等方面,提供了实用的示例代码,旨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
15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