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电信获4G牌照 工信部解读LTE FDD牌照发放

简介:
2015年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发放“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 FDD)”经营许可。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就此进行了解读。

一、为什么我国已发TD-LTE牌照,现在还要发放LTE FDD牌照?

答:TD-LTE和LTE FDD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手机终端多模多频发展,LTE系统设备共平台研发制造。目前全球已有17个TD-LTE和LTE FDD的商用双模网络。我国统筹发展TD-LTE和LTE FDD符合全球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规律。

在TD-LTE已商用的情况下,发放LTE FDD牌照,可以更充分利用我国已规划的TDD和FDD制式的无线电频率资源,方便用户在国内国外都能很好使用移动通信业务。2014年6月以来,我部有序组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在56个城市开展了LTE混合组网试验,系统验证了两种制式融合组网的技术成熟度和发展模式,积累了发展经验。

发放LTE FDD牌照,推动4G技术在我国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国内市场的规模效应,带动全球4G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并拉动投资增长,加快我国产业抢占国际4G创新的制高点,并增加我国在全球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发展中的话语权。
  
二、为何本次只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LTE FDD牌照?

答:去年以来,为顺应全球发展趋势,我部有序组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在全国56个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系统验证了两家企业混合组网的可行性。通过试验,企业已经在网络覆盖、互操作、干扰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具备了TD-LTE/LTE FDD融合网络规模商用的条件。

前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LTE混合组网试验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向我部提交了LTE FDD牌照申请的相关材料。在综合考虑企业愿望、产业状况、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我部依照法定程序,向两家企业发放了LTE FDD牌照,推动其4G网络融合发展。

总体来看,运营企业的网络基础、频率资源和产业支撑能力等条件是决定企业选择4G发展路径的关键因素。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3G网络为FDD制式,采取LTE混合组网模式,既可有效利用其现有网络资源,节约建设投资,又可充分发挥TDD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4G网络服务水平。
  
三、LTE FDD发牌是否会影响我国TD-LTE发展?

答:TD-LTE牌照发放以来,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大力开展TD-LTE商用网络建设,发展4G业务。截至2014年底,我国TD-LTE网络已经实现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县城的连续覆盖,发达乡镇、农村的数据业务热点覆盖,建成TD-LTE基站75.8万个,发展4G用户约1亿户,发展速度超出行业预期。

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目前已实现全面发展,国内网络设备企业、终端企业纷纷采用TDD/FDD共平台研发制造,在TD-LTE和LTE FDD领域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国在TD-LTE成功商用的基础上,发放LTE FDD牌照,加快推动4G融合发展,既顺应了TD-LTE和LTE FDD融合发展的全球趋势,也满足了相关运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更为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海内外市场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四、我国2013年底发放TD-LTE牌照,期间间隔只有1年多,现在又发放LTE FDD牌照,是否会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答: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向我部提出LTE FDD牌照申请前,已充分考虑了业务市场需求、产业成熟度、公司网络基础和财力状况等因素。近几年,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呈爆炸性增长,无论是启动TD-LTE商用,还是现在启动LTE FDD商用,推进TD-LTE/LTE FDD融合组网,都是为了充分发挥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整体容量,有效支撑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从前期企业LTE混合组网试验情况来看,混合组网模式中LTE FDD与TD-LTE共用一张核心网,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同时,两家企业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技术的特点,按照业务量增长情况合理设计和使用FDD和TDD接入资源,按需建设4G基站,配合使用,共同吸收业务流量,并未造成资源浪费。

后续,我部将进一步推动三家运营企业开展共建共享的相关工作,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通过租建结合的方式组建4G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五、发放LTE FDD牌照会为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带来哪些影响?

答:LTE FDD牌照的发放会进一步释放我国电信市场的活力,拉动4G相关领域投资增长,促进信息消费,让用户更好地分享4G发展的成果。一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加大4G融合网络建设力度,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容量,为其4G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市场选择。二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4G发展会进一步带动手机终端市场的蓬勃发展,将有更多款式、更低价格的4G终端上市,供广大消费者选择。三是可以促进我国4G市场更充分地竞争,进一步推动4G资费水平降低,为我国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促进各种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的涌现,为广大消费者和各行各业带来更加便捷、更加精彩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六、LTE混合组网是什么含义?

答:简单地说,LTE混合组网就是统筹发挥TD-LTE和LTE FDD技术优势,充分利用TDD/FDD频率资源,在LTE网络中同时包含1张共用的核心网和TD-LTE、LTE FDD两种无线网络接入方式,结合各覆盖区域实际需求和频率情况灵活选择LTE基站的制式,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网络深度覆盖和广覆盖,最大化提升整体网络容量。两种接入方式间可以实现互操作以及共网管,可以实现LTE终端自由切换网络、TD-LTE/LTE FDD网络间流量负载均衡等功能,共同为用户提供4G服务。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年7月6日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目录
相关文章
|
新零售 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联合汉仪重磅推出五款人工智能字体:汉仪天真体、英雄体等
众所周知传统做字的人力成本非常之高,如果全靠人类设计师来完成,一套标准字库从设计到完成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13303 0
|
缓存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Flutter Fish_Redux 3.0起航!
fish_redux新篇章,更具有生命力3.0版本扬帆起航,一起探究精简且具有想象力的fish_redux。
765 106
Flutter Fish_Redux 3.0起航!
|
弹性计算 黑灰产治理
阿里云学生服务器免费用半年(申请全流程)
阿里云学生服务器免费用半年教程,2023阿里云学生服务器免费领取,先完成学生认证即可免费领取一台云服务器ECS,配置为2核2G、1M带宽、40G系统盘,在云服务器ECS实例过期之前,完成实验与认证任务,还可以免费续费6个月,阿里云百科来详细说下2023阿里云学生服务器活动、学生机配置、免费时长及学生服务器领取条件:
4963 0
阿里云学生服务器免费用半年(申请全流程)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运维
云原生消息、事件、流超融合平台——RocketMQ 5.0 初探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云原生消息事件流超融合平台 RocketMQ 5.0 初探,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带大家回顾业务消息领域首选 RocketMQ 4 发展历史以及 4.x 版本的演进与发展。 其次,会为大家详细介绍 RocketMQ 5.0 发展情况以及一些新特性。 最后,会为大家介绍 RocketMQ 5.0 的发展路线图,方便社区小伙伴能够一起参与进来到 5.0 的贡献中来。
3473 81
|
前端开发 C#
C# Net MVC 大文件下载几种方式、支持速度限制、资源占用小
C# Net MVC 大文件下载几种方式、支持速度限制、资源占用小
|
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深入了解IBCS虚拟专线:二层网络模型及其优势
IBCS虚拟专线(IBCS Cloud Virtual Line)能够在本地体验和公有云一致的云服务,是一种智能网络通信技术(非内网穿透),它可以在公共互联网上构建一个类似于专用线路的虚拟通道,实现类似于物理专线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虚拟专线充分利用公有云优势的同时,又兼顾本地现有的IT设施,实现灵活一体,可伸缩的安全网络环境, 用户无需租用上云所需的昂贵云服务资源(如IP、带宽、硬盘),完全使用本地的数据中心环境,实现降本增效。采用二层网络模型进行数据传输。
766 0
深入了解IBCS虚拟专线:二层网络模型及其优势
|
Linux 对象存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OSS图形化管理工具使用
OSS图形化管理工具使用
893 0
OSS图形化管理工具使用
|
芯片 Docker 容器
MacBook Pro M1 Pro 构建的 docker 镜像无法在其他平台使用
MacBook Pro M1 Pro 构建的 docker 镜像无法在其他平台使用
837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6.2万字报告剖析「智能写作」全貌,从落地产品看NLP商业化突破
近年来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巴巴、美团点评、微软等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注智能创作/写作,并已在自有资讯、内容平台、电商、办公文书等业务场景中广泛应用;同时达观数据、智搜、妙笔智能、文因互联等 NLP 领域领先创业公司扎根营销文案、文本业务自动化、金融数据分析等场景,让 NLP 技术产生更显著的商业价值。 「智能写作」让我们看到论文中 SOTA 的 NLP 模型也可以被快速应用到工业场景中,辅助或直接成为人类的生产力。因此我们针对这一技术应用领域,搜集了数百余篇论文、第三方市场报告及国内外新闻报道,并采访了多位国内智能写作公司与产品线的产品经理或技术负责人,撰写了 6.2 万字报告,从基础概念到
1984 0
6.2万字报告剖析「智能写作」全貌,从落地产品看NLP商业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