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将与行业走向深度融合

简介:

从Google、IBM将云计算带出实验室至今已经差不多10年了,这期间人们对云计算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IT行业人人都谈云计算,这个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项技术也给整个科技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一项重要推动力。站在2017年的开端,我们认为今年云计算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发展态势,同时与其他各种技术的结合也将更为紧密,并将更深入地融合各行各业之中,在中国市场这一特征将更为明显。

混合云:想说爱你不容易

云计算通常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虽然也有个别厂商宣称公有云才是未来,但混合云仍被公认为才是未来。毕竟,从目前用户的心态和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现实来看,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不具有一统天下的实力,既有公有云也有私有云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才是现实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不少云计算厂商打出了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宣传口号。不过,泥沙俱下难免鱼目混珠,不少解决方案可能要令人失望。有些号称做混合云的只能做到统一的管理视图,根本不能统一调度,还有的只能实现单方向的迁移。实际上,混合云最重要的卖点是要解决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统一管理,并确保工作负载在两个云平台之间自由迁移问题。但是,综观今天的云计算市场:公有云是AWS、阿里云、Azure当道,而私有云市场则是一片混战状态之中,要实现这两个市场的整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具有相当高的门槛。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很有希望的尝试,比如微软的Azure Stack,还有VMware和AWS的合作——VMware得到了AWS的支持,使得基于VMware vCloud的私有云可以原生地运行在AWS之上。鉴于两家的市场地位,这一混合云方案被不少人看好。在国内,阿里云也在有意学习这种模式,不久前,阿里云领头投资Zstack,也是在为混合云布局。

私有云:Stack们还需给用户更多信心

就私有云市场而言,2016年OpenStack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成为OpenStack基金会会员,除了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还有很多Stack们,包括EasyStack、九洲云等。同时,中国还出现了国家电网、中国移动这样的OpenStack超级用户。另一个表现是:在OpenStack的源代码中,来自中国程序员的贡献越来越多。据统计,在 Newton版本中,共有23家中国企业上榜;而上一个版本Mitaka代码贡献的中国上榜企业是13家,同比增长高达77%。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OpenStack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市场也出现了一批以OpenStack为主要业务的创业公司。一时间,在市场也有不少乐观的声音,认为OpenStack将成为私有云的事实上标准。显然,目前来看,OpenStack要将成为私有云的事实标准过于乐观,今天的OpenStack最多还只是开源私有云的事实标准。

应该说,在一片繁荣之下OpenStack的危机警报并没有解除。首先是大部分Stack们还是没有很好解决盈利问题。这里有Stack们自身能力的原因,而有些则是OpenStack与生俱来的。比如,开源软件缺乏周边的工具,影响了OpenStack的普及。又如,OpenStack架构过于复杂,易用性差导致不少使用者对其望而却步。其次,开源商业模式仍待探索,到底是该走软件免费服务收费还是走License,目前都还没有特别成功的先例。第三,对于用户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对OpenStack的信心。这几年,关于OpenStack的质疑从没断过,包括引起轩然大波的Gartner的一篇报告,该报告披露,2015年全球OpenStack营收仅3.5亿美元,Gartner预计即使到2020年也就大约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另外,还有惠普和IBM对OpenStack态度的大转变也影响了一些用户的选择。

因此,目前来看,OpenStack在成为开源私有云的事实标准之后,还有太多工作要做,才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另外,谈到私有云就不得不提VMware。尽管OpenStack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要论市场的占有率,VMware才是真正的霸主。近年来,依托其在虚拟化的市场优势,VMware大举进军云计算市场,除了传统的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之外,在存储、网络虚拟化以及安全也同时发力,成为云计算市场的一个主要的玩家。当然,对VMware而言,2017年的挑战也是存在的,一个是需要发力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市场,并让混合云落地来巩固其在私有云市场的优势,同时还要在技术包容容器以应对OpenStack的“偷袭”。

公有云:扎根行业是出路

在公有市场,目前市场看起来很热闹,一线的有阿里、Azure、AWS,身后是金山云、UCloud、青云、华云、华为云、浪潮云以及腾讯云、百度云、网易云,这么多的选手挤在一起争夺一个还没有真正起来的市场,竞争肯定是难免的。

不过,目前这个市场正在悄然变化。为了生存,更是未来发展,厂商阵营开始出现分化。一个是不少厂商开始把业务向私有云扩展,比如青云和华云,都在积极开展私有云业务。在目前公有云市场赢利不顺利的情况下,将力量向公有云转移也算是一条出路。另一变化是,不少厂商为了避开与巨头的直接竞争,纷纷扎根行业,致力于做行业云,其中尤以华为和浪潮最为典型。实际上,经过几年的市场探索,我们可以看到,行业云可以把厂商对于行业的积累和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提供入门的门槛,不失为一条发展之路。

总体上,我们认为2017年,云计算市场将继续高歌猛进,增幅必将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大量的企业负载将陆续转移到云上。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年2月4日

本文作者:邹大斌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

相关文章
|
3天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
AI被攻击怎么办?
阿里云提供 AI 全栈安全能力,其中对网络攻击的主动识别、智能阻断与快速响应构成其核心防线,依托原生安全防护为客户筑牢免疫屏障。
|
13天前
|
域名解析 人工智能
【实操攻略】手把手教学,免费领取.CN域名
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购买万小智AI建站或云·企业官网,每单可免费领1个.CN域名首年!跟我了解领取攻略吧~
|
7天前
|
安全 Java Android开发
深度解析 Android 崩溃捕获原理及从崩溃到归因的闭环实践
崩溃堆栈全是 a.b.c?Native 错误查不到行号?本文详解 Android 崩溃采集全链路原理,教你如何把“天书”变“说明书”。RUM SDK 已支持一键接入。
509 203
|
5天前
|
人工智能 移动开发 自然语言处理
2025最新HTML静态网页制作工具推荐:10款免费在线生成器小白也能5分钟上手
晓猛团队精选2025年10款真正免费、无需编程的在线HTML建站工具,涵盖AI生成、拖拽编辑、设计稿转代码等多种类型,均支持浏览器直接使用、快速出图与文件导出,特别适合零基础用户快速搭建个人网站、落地页或企业官网。
780 157
|
11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国内主流Agent工具功能全维度对比:从技术内核到场景落地,一篇读懂所有选择
2024年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达52.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471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领先。国内Agent工具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涵盖政务、金融、电商等多场景。本文深入解析实在智能实在Agent等主流产品,在技术架构、任务规划、多模态交互、工具集成等方面进行全维度对比,结合市场反馈与行业趋势,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科学选型指南,助力高效落地AI智能体应用。
|
5天前
|
数据采集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跨系统数据搬运的全方位解析,包括定义、痛点、技术、方法及智能体解决方案
跨系统数据搬运打通企业数据孤岛,实现CRM、ERP等系统高效互通。伴随数字化转型,全球市场规模超150亿美元,中国年增速达30%。本文详解其定义、痛点、技术原理、主流方法及智能体新范式,结合实在Agent等案例,揭示从数据割裂到智能流通的实践路径,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释放数据价值。
|
存储 人工智能 监控
从代码生成到自主决策:打造一个Coding驱动的“自我编程”Agent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LM的“自我编程”Agent系统,通过代码驱动实现复杂逻辑。该Agent以Python为执行引擎,结合Py4j实现Java与Python交互,支持多工具调用、记忆分层与上下文工程,具备感知、认知、表达、自我评估等能力模块,目标是打造可进化的“1.5线”智能助手。
67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