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命令介绍七:网络传输与安全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网NAT网关,每月750个小时 15CU
简介:

本篇接着介绍网络相关命令

1、wget 文件下载工具

 
 
  1. wget [option]... [URL]... 

wget是一个非交互的下载器,支持HTTP, HTTPS和FTP协议,也可以使用代理。所谓'非交互'意思是说,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启动一个wget下载任务,然后退出系统,wget会在完成下载(或出现异常)之后才退出,不需要用户参与。

 
 
  1. [root@centos7 temp]# wget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pache/tomcat/tomcat-6/v6.0.47/bin/apache-tomcat-6.0.47.tar.gz 
  2. --2016-11-15 12:16:24--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pache/tomcat/tomcat-6/v6.0.47/bin/apache-tomcat-6.0.47.tar.gz 
  3. 正在解析主机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166.111.206.63, 2402:f000:1:416:166:111:206:63 
  4. 正在连接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166.111.206.63|:80... 已连接。 
  5. 已发出 HTTP 请求,正在等待回应... 200 OK 
  6. 长度:7084545 (6.8M) [application/octet-stream] 
  7. 正在保存至: “apache-tomcat-6.0.47.tar.gz” 
  8.  
  9. 100%[===========================================================>] 7,084,545   2.28MB/s 用时 3.0s    
  10.  
  11. 2016-11-15 12:16:27 (2.28 MB/s) - 已保存 “apache-tomcat-6.0.47.tar.gz” [7084545/7084545])  

命令的执行会经过域名解析、建立连接、发送请求、保存文件等过程,wget还会显示下载进度条,包括下载百分比、大小、速度、用时。下载完成后显示完成时间、保存文件名、下载大小/总大小。

选项-q表示禁止输出

选项-b表示后台执行

选项-r表示递归下载

选项-o logfile表示将输出保存到文件logfile中

选项-i file表示从file中读取URL并进行下载

选项-O file表示下载文件保存至file

选项-c断点续传,当下载一个大文件时使用此选项,如果碰到网络故障,可以从已经下载的部分开始继续下载未完成的部分。

选项--limit-rate=amount下载限速,amount可以以k,m等为后缀表示速率为KB/s和MB/s。

选项--user-agent指定用户代理

选项--user和选项--password指定用户和密码

选项--load-cookies file和选项--save-cookies file分别表示使用和保存文件中的cookies。

选项--accept list和选项--reject list表示接受或排除list中所列文件。list中用逗号分隔每个文件名的后缀。注意如果list中包含shell通配符(* ? [...]),将作为一个模式匹配,而不是文件后缀名。

2、curl 网络数据传输工具

 
 
  1. curl [options] [URL...] 

curl同样也可以做为文件下载工具,和wget相比,curl支持更多的协议,在指定下载URL时支持序列或集合。但curl不支持递归下载。

curl的URL可以表示成如下格式:

 
 
  1. #可以将几个个字符串放到大括号里用逗号分隔来表示多个URL 
  2. http://site.{one,two,three}.com 
  3. #可以将字母数字序列放在[]中表示多个文件或URL(和shell通配符类似但并不相同) 
  4. ftp://ftp.numericals.com/file[1-100].txt 
  5. ftp://ftp.numericals.com/file[001-100].txt 
  6. ftp://ftp.letters.com/file[a-z].txt 
  7. #还能用冒号:n表示在序列中每隔n个取一个值 
  8. http://www.numericals.com/file[1-100:10].txt 
  9. http://www.letters.com/file[a-z:2].txt 
  10. #不支持大括号和中括号的嵌套,但可以在一条URL中分开同时使用它们 
  11. http://any.org/archive[1996-1999]/vol[1-4]/part{a,b,c}.html  

选项-C offset表示从断点(offset)的位置继续传输,其中offset是个数字,单位为bytes。使用-C -时,curl会自动在给定的文件中找出断点。

选项-o file表示下载文件保存至file(注意wget使用的是-O)

选项-O表示保存为文件的原始名字

选项-s忽略下载进度显示

选项--limit-rate speed指定下载速度,默认单位为bytes/s,可以使用k/K,m/M,g/G后缀。

还可以指定许多其他下载相关的选项,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当curl没有其他选项时,会将页面内容输出至标准输出。

选项-I表示只获得HTTP头信息:

 
 
  1. [root@centos7 ~]# curl -I www.baidu.com 
  2. HTTP/1.1 200 OK 
  3. Server: bfe/1.0.8.18 
  4. Date: Tue, 15 Nov 2016 07:20:50 GMT 
  5. Content-Type: text/html 
  6. Content-Length: 277 
  7. Last-Modified: Mon, 13 Jun 2016 02:50:02 GMT 
  8. Connection: Keep-Alive 
  9. ETag: "575e1f5a-115" 
  10. Cache-Control: private, no-cache, no-store, proxy-revalidate, no-transform 
  11. Pragma: no-cache 
  12. Accept-Ranges: bytes  

选项-w format按格式输出。

 
 
  1. #如获得HTTP状态码: 
  2. [root@centos7 ~]# curl -s -w "%{http_code}\n" www.baidu.com -o /dev/null  
  3. 200 
  4. [root@centos7 ~]# 
  5. #如获得服务器端IP地址: 
  6. [root@centos7 ~]# curl -s -w "%{remote_ip}\n" www.baidu.com -o /dev/null          
  7. 61.135.169.125 
  8. [root@centos7 ~]#  

选项-X METHOD指定http请求方法

选项-L 当指定的URL被重定向时(http状态码为3xx),使用-L会使curl重新发送请求至新地址。

选项-d指定发送数据

这些选项在操作一个远程http API时会很有用

 
 
  1. #删除peer2 
  2. curl -L -XDELETE http://127.0.0.1:2380/v2/admin/machines/peer2 
  3. #用PUT方法发送给指定URL数据 
  4. curl -L http://127.0.0.1:2379/v2/keys/message -XPUT -d 'value="Hello world"' 
  5. #指定数据可以是JSON格式的字符串 
  6. curl -L http://127.0.0.1:2380/v2/admin/config -XPUT -d '{"activeSize":3, "removeDelay":1800,"syncInterval":5}'  

选项-T file表示上传文件file

 
 
  1. curl -T test.sql ftp://name:password@ip:port/demo/curtain/bbstudy_files/ 
  2. #注意这里是如何指定ftp用户、密码、IP、端口的;也可以使用选项-u user:password指定用户和密码  

3、rsync 文件传输工具

rsync的初衷是为了取代scp,作为一个更快速,功能更强的文件传输工具。它使用“rsync”算法,可以实现每次只传输两个文件的不同部分(即增量备份)。

 
 
  1. rsync [OPTION...] SRC... [DEST] 
  2. #类似于cp,本地传输。当目的(DEST)省略时,会以`ls -l`的风格列出源文件列表 
  3. [root@centos7 temp]# rsync . 
  4. drwxr-xr-x         102 2016/11/16 09:47:10 . 
  5. -rw-r--r--           0 2016/11/10 22:02:25 b.txt 
  6. -rw-r--r--           0 2016/11/10 22:02:25 c.txt 
  7. -rw-r--r--           0 2016/11/10 22:02:25 d.txt 
  8. -rw-r--r--           0 2016/11/10 22:02:25 e.txt 
  9. -rw-r--r--           0 2016/11/10 22:02:25 f.txt 
  10. -rw-r--r--        1979 2016/11/08 15:49:31 file 
  11. -rw-r--r--          10 2016/11/07 18:01:33 test 
  12. -rwxr-xr-x          24 2016/11/04 09:03:18 test.sh 

rsync在本地和远程之间传输文件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利用ssh加密传输,类似于scp;一种是守护进程(daemon)模式,使用命令rsync --daemon启动,作为rsync服务器为客户端服务。

 
 
  1. #通过ssh 
  2.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3.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4. #通过daemon 
  5.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6. rsync [OPTION...] rsync://[USER@]HOST[:PORT]/SRC... [DEST] 
  7.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8. rsync [OPTION...] SRC... rsync://[USER@]HOST[:PORT]/DEST  

选项-r表示递归

选项-v表示显示详细信息

选项-a表示保持文件所有属性并且递归地传输文件

如使用ssh将本地/root/temp目录及其内容同步至10.0.1.253的/root/temp:

 
 
  1. #注意源和目的主机都需要有rsync命令 
  2.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 . root@10.0.1.253:/root/temp 
  3.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4. created directory /root/temp 
  5. ./ 
  6. b.txt 
  7. c.txt 
  8. d.txt 
  9. e.txt 
  10. f.txt 
  11. file 
  12. test 
  13. test.sh 
  14.  
  15. sent 2468 bytes  received 167 bytes  5270.00 bytes/sec 
  16. total size is 2013  speedup is 0.76  

命令的执行开始会在源端(此例中的本机:发送端)创建文件列表(file list),在创建的过程中会将文件列表发送至目的端(此例中的10.0.1.253:接收端)。发送完成之后,接收端对文件列表进行计算处理,保留接收端不存在的或变化的文件,创建新文件列表,然后发送回源端;发送端收到新文件列表后开始进行传输。

返回结果中显示了发送的文件以及一些汇总信息。

如执行完上述命令后更新其中一个文件,然后再次执行同步:

 
 
  1. [root@centos7 temp]# echo "hello world" >> d.txt  
  2.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 . root@10.0.1.253:/root/temp 
  3.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4. d.txt 
  5.  
  6. sent 193 bytes  received 31 bytes  448.00 bytes/sec 
  7. total size is 2025  speedup is 9.04  

这次只有变化了的文件才被传输。

选项--delete会将接收端存在但发送端不存在的文件删除:

 
 
  1. [root@centos7 temp]# rm -f test 
  2.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 --delete . root@10.0.1.253:/root/temp 
  3.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4. ./ 
  5. deleting test                      #这里删除了接收端的test文件 
  6.  
  7. sent 132 bytes  received 15 bytes  98.00 bytes/sec 
  8. total size is 2015  speedup is 13.71  

选项--exclude=PATTERN排除符合模式PATTERN的文件不传输(同tar命令,例子见这里)

选项--exclude-from=FILE排除符合文件FILE内模式(一行一个PATTERN)的文件不传输

选项--include=PATTERN和--include-from=FILE同理,表示包含某模式的文件才被传输

选项-z表示将文件压缩之后再传输。(即使使用此选项,有些文件默认时也不会被压缩,如某些gz jpg mp4 avi zip等结尾的文件)

默认时,rsync会将部分传输的文件(如连接被中断导致文件没有传输完)删除。

选项--partial会保留这些部分传输的文件

选项--progress会打印出每个文件传输的状态信息,类似于:

 
 
  1. 782448 63% 110.64kB/s 0:00:04 #这里文件已被传输了63% 

选项-P等同于选项--partial和--progress。

当使用daemon模式时,服务端使用默认配置文件/etc/rsyncd.conf和密码文件/etc/rsyncd.secrets(可选)。(如不存在可手动创建)

配置文件的格式:

/etc/rsyncd.conf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模块(modules)和参数(parameters);

模块以中括号包含模块名(`[modul]`)为开头一直到下一个模块开头之前。

模块包含形如"name = value"的多个参数。

文件中以符号#开头的行是注释行,起描述性作用,没有实际效果。

文件是基于行的。意思是说每一行表示一条注释或者模块开头或者一个参数,多个参数的话,只有第一个起作用。

在第一个模块之前的参数会作为全局参数,作为默认值适用于每个模块。

举例说明如下:

 
 
  1. [root@idc-v-71253 temp]# cat /etc/rsyncd.conf   
  2. # /etc/rsyncd: configuration file for rsync daemon mode 
  3. # 注释行 
  4. global parameters 
  5. uid = nobody            #指定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uid 
  6. gid = nobody            #指定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gid 
  7. use chroot = true       #在传输之前会chroot到该模块path参数所指定的目录 
  8. max connections = 4     #最大并发连接数量 
  9.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指定rsync的pid文件 
  10. timeout = 900           #指定超时时间,单位是秒 
  11. read only = false       #允许客户端上载文件到服务端(默认为true,禁止上传)。 
  12. dont compress = *.gz *.tgz *.zip *.z *.bz2 #指定特定后缀名的文件在传输之前不被压缩 
  13.  
  14. #modules 
  15. [temp]          #模块 
  16.     path = /home/temp  #服务端该模块可用目录,每个模块都必须指定此参数 
  17.     comment = test for command rsync(daemon) #描述字符串 
  18. [cvs] 
  19.     path = /data/cvs 
  20.     comment = CVS repository (requires authentication) 
  21.     auth users = tridge, susan   #允许连接到此模块的用户,这里的用户和系统用户没关系。 
  22.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前面参数“auth users”所使用的密码文件 

我们在10.0.1.253这台机器上的配置文件中写入了上述内容,然后把它作为rsync服务端启动起来:

 
 
  1. [root@idc-v-71253 temp]# rsync --daemon 
  2. [root@idc-v-71253 temp]# ls -l /var/run/rsyncd.pid 
  3. -rw-r--r-- 1 root root 6 11月 16 14:03 /var/run/rsyncd.pid 
  4. #这里看到新创建的pid文件 
  5. [root@idc-v-71253 log]# cat /var/run/rsyncd.pid  
  6. 29623 
  7. #默认守护进程模式的rsync服务端会通过系统的syslog(一个系统服务)记录日志,保存于/var/log/messages中 
  8. [root@idc-v-71253 log]# tail -1 /var/log/messages 
  9. Nov 16 14:03:44 idc-v-71253 rsyncd[29623]: rsyncd version 3.0.9 starting, listening on port 873 
  10. #这里看到rsyncd已经启动了,监听端口873 
  11. [root@idc-v-71253 log]# chown -R nobody.nobody /root/temp  
  12. #改变模块中path所指定的目录的权限以使它和全局参数uid,gid一致  

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rsync服务器来传输文件了。注意服务端防火墙允许对TCP 873端口的连接,本文后面有对防火墙的描述。如在10.0.1.254上拉取(pull):

 
 
  1. [root@centos7 temp]# ls 
  2. b.txt  c.txt  d.txt  e.txt  file  f.txt  test.sh 
  3. [root@centos7 temp]# rm -rf * 
  4.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P --delete 10.0.1.253::temp ./  #注意书写格式与使用ssh时的不同 
  5. receiv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6. ./ 
  7. b.txt 
  8.        13 100%   12.70kB/s    0:00:00 (xfer#1, to-check=6/8) 
  9. c.txt 
  10.         0 100%    0.00kB/s    0:00:00 (xfer#2, to-check=5/8) 
  11. d.txt 
  12.        12 100%   11.72kB/s    0:00:00 (xfer#3, to-check=4/8) 
  13. e.txt 
  14.         0 100%    0.00kB/s    0:00:00 (xfer#4, to-check=3/8) 
  15. f.txt 
  16.         0 100%    0.00kB/s    0:00:00 (xfer#5, to-check=2/8) 
  17. file 
  18.      1979 100%    1.89MB/s    0:00:00 (xfer#6, to-check=1/8) 
  19. test.sh 
  20.        24 100%   23.44kB/s    0:00:00 (xfer#7, to-check=0/8) 
  21.  
  22. sent 162 bytes  received 2476 bytes  5276.00 bytes/sec 
  23. total size is 2028  speedup is 0.77  

或者推送(push):

 
 
  1. [root@centos7 temp]# echo 'BLOG ADDRESS IS "https://segmentfault.com/blog/learnning"' >> c.txt    
  2. [root@centos7 temp]# rm -f file 
  3.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P --delete . rsync://10.0.1.253/temp #注意格式 
  4.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5. ./ 
  6. deleting file 
  7. c.txt 
  8.           58 100%    0.00kB/s    0:00:00 (xfer#1, to-check=4/7) 
  9.  
  10. sent 235 bytes  received 30 bytes  530.00 bytes/sec 
  11. total size is 107  speedup is 0.40 
  12. [root@centos7 temp]#   

根据配置文件,当同步cvs模块时需要对用户进行认证

在服务器端(10.0.1.253):

 
 
  1. #编辑密码文件写入所示内容 
  2. [root@idc-v-71253 cvs]# vim /etc/rsyncd.secrets 
  3. tridge:123456 
  4. susan:654321 
  5. #还需要改变文件权限 
  6. [root@idc-v-71253 cvs]#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s  

在客户端(10.0.1.254):

 
 
  1. [root@centos7 temp]# touch /etc/tridge.pass 
  2. [root@centos7 temp]# echo 123456 > /etc/tridge.pass  
  3. [root@centos7 temp]# touch /etc/susan.pass 
  4. [root@centos7 temp]# echo 654321 > /etc/susan.pass 
  5. [root@centos7 temp]# chmod 600 /etc/tridge.pass /etc/susan.pass  

客户端同步时需要使用选项--password-file指定所用密码文件

PULL:

 
 
  1.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P --delete --password-file=/etc/tridge.pass rsync://tridge@10.0.1.253/cvs /data/cvs #注意格式 
  2. receiv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3. A/a.txt 
  4.       20 100%   19.53kB/s    0:00:00 (xfer#1, to-check=675/703) 
  5. A/b.txt 
  6.       20 100%    6.51kB/s    0:00:00 (xfer#2, to-check=674/703) 
  7. .... #省略部分输出 
  8. Z/y.txt 
  9.       78 100%    1.27kB/s    0:00:00 (xfer#675, to-check=1/703) 
  10. Z/z.txt 
  11.       78 100%    1.27kB/s    0:00:00 (xfer#676, to-check=0/703) 
  12.  
  13. sent 16981 bytes  received 71532 bytes  1416.21 bytes/sec 
  14. total size is 34632  speedup is 0.39  

PUSH:

 
 
  1. [root@centos7 temp]# echo "baby on the way..." | tee -a /data/cvs/A/* 
  2. baby on the way... 
  3. [root@centos7 temp]# rm -rf /data/cvs/B 
  4. [root@centos7 temp]# rsync -avP --delete --password-file=/etc/susan.pass /data/cvs/ susan@10.0.1.253::cvs 
  5.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6. ./ 
  7. deleting B/z.txt 
  8. deleting B/y.txt 
  9. deleting B/x.txt 
  10. .... 
  11. deleting B/a.txt 
  12. deleting B/ 
  13. A/a.txt 
  14.       55 100%    0.00kB/s    0:00:00 (xfer#1, to-check=675/703) 
  15. A/b.txt 
  16.       55 100%   53.71kB/s    0:00:00 (xfer#2, to-check=674/703) 
  17. .... 
  18. A/y.txt 
  19.       55 100%   53.71kB/s    0:00:00 (xfer#25, to-check=651/703) 
  20. A/z.txt 
  21.       55 100%   53.71kB/s    0:00:00 (xfer#26, to-check=650/703) 
  22.  
  23. sent 10331 bytes  received 684 bytes  22030.00 bytes/sec 
  24. total size is 35542  speedup is 3.23  

要注意上例中源目录的书写,在rsync中如果源目录不以/结尾,意味着将在目的目录下创建子目录,如:

 
 
  1. rsync -avz foo:src/bar /data/tmp 
  2. #此时会将源目录src/bar内所有的内容传送至目标/data/tmp/bar内  

可以在源目录结尾增加/来阻止这一行为:

 
 
  1. rsync -avz foo:src/bar/ /data/tmp 
  2. #此时会将源目录src/bar内所有的内容传送至目标/data/tmp内,不会创建子目录bar

配置文件中还可以设置其他参数如设置监听端口、指定日志文件、指定允许客户端列表等等,可使用命令man rsyncd.conf自行查看。

4、iptables 防火墙设置(注:基于linux2.6内核)

iptables通过定义一系列的规则利用内核的netfilter对每个网络包进行过滤。用户可以定义多种规则,实现对系统的防护。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一个网络数据包是怎样在系统中流转的,再来说明netfilter在哪些位置起作用:

#入站

1)数据包从网络到达网卡,网卡接收帧,放入网卡buffer中,并向系统发送中断请求。

2)cpu调用网卡驱动程序中相应的中断处理函数,将buffer中的数据读入内存。

3)链路层对帧进行CRC校验,正常则将其放入自己的队列,置软中断标志位。

4)进程调度器看到了标志位,调度相应进程,该进程将包从队列取出,与相应协议匹配,一般为ip协议,再将包传递给该协议接收函数。

5)网络层对包进行错误检测,没错的话,进行路由选择。

6)此时的路由操作将包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地包,继续交给传输层处理;一类是转发包,将会到达出站的第5步,路由选择之后。

7)传输层收到报文段后将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查找相应端口关联socket,数据被放入相应socket接收队列

8)socket唤醒拥有该socket的进程,进程从系统调用read中返回,将数据拷贝到自己的buffer。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出站

1)应用程序调用系统调用,将数据发送给socket。

2)socket检查数据类型,调用相应的send函数。

3)send函数检查socket状态、协议类型,传给传输层。

4)传输层为这些数据创建数据结构,加入协议头部,比如端口号、检验和,传给网络层。

5)ip(网络层协议)添加ip头,对包进行路由选择,然后将包传给链路层。

6)链路层将包组装成帧,发送至至网卡的send队列。

7)网卡将帧组织成二进制比特流发送至物理媒体上(网线)。

netfilter在5个位置放置了关卡

PREROUTING (入站网络层错误检测之后,路由选择之前)

INPUT (入站路由选择后,交给传输层处理之前)

FORWARD (入站路由选择后,进行转发之前;然后到达POSTROUTING)

OUTPUT (出站路由选择之前)

POSTROUTING (出站路由选择之后)

这5个位置即对应了iptables的5个规则链,如图所示:

对于如何处理数据包,iptables还定义了如下4张不同功能的表:

1、raw 决定数据包是否被状态跟踪机制处理

可以作用的位置:OUTPUT、PREROUTING

2、mangle 修改数据包的服务类型、TTL、并且可以配置路由实现QOS

可以作用的位置:PREROUTING、POSTROUTING、INPUT、OUTPUT、FORWARD

3、nat 用于网络地址转换

可以作用的位置:PREROUTING、POSTROUTING、OUTPUT

4、filter 过滤数据包

可以作用的位置:INPUT、FORWARD、OUTPUT

同一位置的不同表处理的优先级为 raw->mangle->nat->filter,但各表的使用频度正好相反,filter表最常用(也是iptables不使用选项-t指定表时的默认表),raw表极少使用。

 
 
  1. #语法 
  2. iptables [-t table] COMMAND chain rule-specification 
  3. -t table 指定表,省略时表示filter表 
  4. COMMAND 定义如何对规则进行管理 
  5. chain   指定规则生效的位置(规则链) 
  6. rule-specification = [matches...] [target] 特定规则,包括匹配和目标 
  7. match = -m matchname [per-match-options] 匹配 
  8. target = -j targetname [per-target-options] 目标  

netfilter在处理数据包时,会对照iptables指定的规则从上至下逐条进行匹配,如果符合某一条规则,就按这条规则的ACTION进行处理,这个表(table)后面的所有规则都将不会再对此包起作用。如果本表中所有的规则都没有匹配上,则进行默认的策略处理。(注意:同样的表可以作用于不同的链<位置>,不同的位置又可以有多张表。在定义规则或跟踪数据包在防火墙内的流动时,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当前数据包在哪个位置、进入了哪张表、匹配到表中相应规则链的哪条语句)

COMMAND 选项:

-A 追加规则(尾部)。

-D 删除规则(后面可以是规则描述或者规则号<第几条>)

-I 插入规则(可以指定在第几条之后插入)

-R 替换规则

-L 列出规则

-F 清除规则

-Z 清空匹配统计

-N 创建自定义链

-X 删除自定义链(链必须为空且没有其它链指向此链)

-P 指定链默认策略

-E 重命名链

规则选项:

-p 指定协议

-s 指定源(可以是ip地址,ip网段,主机名)

-d 指定目的(同-s)

-j target 跳转到目标,目标可以是:用户自定义链;特殊内建目标(DROP,ACCEPT等);扩展(EXTENSIONS)

-g chain 使数据包到指定自定义链中处理,完成后继续在上一次由-j跳转到本链的位置处继续处理

-i name 指定入站网卡名

-o name 指定出站网卡名

-v 显示详细信息

-n 数字化输出(域名等显示为IP)

--line-numbers 显示行号

target

 
 
  1. ACCEPT 表示允许包通过 
  2. DROP   表示丢弃该包 
  3. RETURN 表示停止执行当前链后续规则,返回到调用链中 
  4. QUEUE  将数据包移交到用户空间  

EXTENSIONS包含两种,一种是target扩展,表示对数据包做某种处理;一种是使用选项-m构成的匹配扩展,表示指定某种匹配方式。

target扩展

DNAT对数据包进行目的地址转换,接受选项--to-destination(只能用于nat表,PREROUTING和OUTPUT链)

SNAT对数据包进行源地址转换,接受选项--to-source(只能用于nat表,POSTROUTING和INPUT链)

 
 
  1. #将目的地址为221.226.x.x,目的端口为80的数据包做DNAT,使目的地址为192.168.5.16,目的端口为80 
  2.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i eth1 -d 221.226.x.x --dport 80 -j DNAT --to-destination 192.168.5.16:80 
  3. #将源地址为192.168.5.16,源端口为80的数据包做SNAT,使源地址变为221.226.x.x 
  4.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p tcp -o eth1 -s 192.168.5.16 --sport 80 -j SNAT --to-source 221.226.x.x  

LOG对匹配包进行日志记录

REJECT同DROP一样丢弃包,但返回错误信息。(只能用于INPUT、FORWARD和OUTPUT链)

REDIRECT重定向匹配包(只能用于nat表,PREROUTING和OUTPUT链)

 
 
  1. #将目标端口8888的重定向至本机443端口 
  2. 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p tcp --dport 8888 -j REDIRECT --to 443  

匹配扩展

icmp匹配icmp协议,接受选项--icmp-type指定icmp类型

 
 
  1. iptables -A OUTPUT -p icmp --icmp-type echo-request -j ACCEPT 

tcp匹配tcp协议

udp匹配udp协议

connlimit连接限制

 
 
  1. #限制每个C段IP http最大并发连接数为16 
  2. iptables -p tcp --syn --dport 80 -m connlimit --connlimit-above 16 --connlimit-mask 24 -j REJECT  

limit限速

 
 
  1. #创建自定义链SYNFLOOD 
  2. iptables -N SYNFLOOD 
  3. #没有超过限定值的话返回 
  4. iptables -A SYNFLOOD -m limit --limit 10/s --limit-burst 20 -j RETURN 
  5. #超过限定值,就视为SYNFLOOD攻击,记录日志并丢弃 
  6. iptables -A SYNFLOOD -m limit --limit 1/s --limit-burst 10 -j LOG --log-level=1 --log-prefix "SYNFLOOD: " 
  7. iptables  -A SYNFLOOD -j DROP  

multiport多端口

 
 
  1. #允许转发至多个TCP端口 
  2. iptables -A FORWARD -p tcp -m multiport --dport 135,137,138,139,445 -j ACCEPT  

state状态匹配

 
 
  1. #允许从端口eth1进入的状态是ESTABLISHED和RELATED的转发包 
  2. iptables -A FORWARD -i eth1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3. #允许http新建连接 
  4.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80 -m state --state NEW -j ACCEPT  

string字符串匹配

 
 
  1. #对匹配到字符串GET /index.html的http请求包进行日志记录(--algo bm为指定匹配算法) 
  2.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80 -m string --algo bm --string 'GET /index.html' -j LOG  

time匹配时间

一些例子:

 
 
  1. #清空规则 
  2. iptables -F 
  3. #查看nat表的所有规则 
  4. iptables -t nat -nvL 
  5. #设置INPUT链的默认规则 
  6. iptables -P INPUT DROP 
  7. #删除转发链中的第二条规则 
  8. iptables -D FORWARD 2 
  9. #允许内网samba,smtp,pop3,连接 
  10. ip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11. 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multiport --dports 110,25 -j ACCEPT 
  12. iptables -A INPUT -p tcp -s 192.168.0.0/24 --dport 139 -j ACCEPT 
  13. #允许DNS连接 
  14. iptables -A INPUT -i eth1 -p udp -m multiport --dports 53 -j ACCEPT 
  15. #星期一到星期六的8:15-12:30禁止qq通信 
  16. iptables -I FORWARD -p udp --dport 53 -m string --string "tencent" -m time --timestart 8:15 --timestop 12:30 --days Mon,Tue,Wed,Thu,Fri,Sat  -j DROP 
  17. #只允许每组ip同时15个80端口转发 
  18. iptables -A FORWARD -p tcp --syn --dport 80 -m connlimit --connlimit-above 15 --connlimit-mask 24 -j DROP 
  19. #保存规则到文件 
  20. iptables-save >/etc/sysconfig/iptables.rule 
  21. #装载保存在文件中的规则 
  22. iptables-restore </etc/sysocnfig/iptables.rule  

由于mangle表和raw表很少使用,就没有举相关的例子,另外,如果允许linux主机进行转发(FORWARD),需要设置内核参数: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临时),或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1 &>/dev/null(永久)。iptables的规则定义较复杂,还有许多选项没有在例子中使用到,读者可以自行man。





作者:vvpale
来源:51CTO
目录
相关文章
|
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监控
linux查看CPU、内存、网络、磁盘IO命令
`Linux`系统中,使用`top`命令查看CPU状态,要查看CPU详细信息,可利用`cat /proc/cpuinfo`相关命令。`free`命令用于查看内存使用情况。网络相关命令包括`ifconfig`(查看网卡状态)、`ifdown/ifup`(禁用/启用网卡)、`netstat`(列出网络连接,如`-tuln`组合)以及`nslookup`、`ping`、`telnet`、`traceroute`等。磁盘IO方面,`iostat`(如`-k -p ALL`)显示磁盘IO统计,`iotop`(如`-o -d 1`)则用于查看磁盘IO瓶颈。
|
21小时前
|
安全 Ubuntu Linux
Linux 网络操作命令Telnet
Linux 网络操作命令Telnet
4 0
Linux 网络操作命令Telnet
|
1天前
|
Ubuntu Linux
Linux(22) Linux设置网络优先级顺序
Linux(22) Linux设置网络优先级顺序
2 0
|
1天前
|
Ubuntu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20) Ubuntu 20.04 网络接口自动切换路由配置
Linux(20) Ubuntu 20.04 网络接口自动切换路由配置
14 0
|
2天前
|
Linux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Linux常用命令实例带注释
Linux常用命令实例带注释
17 0
|
2天前
|
Linux 开发工具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Linux(19)常用解压命令记录
Linux(19)常用解压命令记录
6 0
|
3天前
|
Linux Perl
Linux系统替换字符串常用命令
请注意,`sed`命令可以非常强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选项和正则表达式来进行更复杂的字符串替换操作。
16 0
|
4天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构筑安全之盾: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策略
【4月更文挑战第19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和个人越来越依赖于云服务来存储、处理和交换数据。然而,这种便利性背后隐藏着潜在的安全风险。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云计算背景下,如何通过综合性的安全措施和策略来强化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我们将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并基于最新的技术进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有效防御外部威胁和内部漏洞的目的。
16 4
|
4天前
|
运维 监控 安全
等保合规:保护企业网络安全的必要性与优势
等保,全称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特定行业和企业通过安全评估确保网络安全。等保涉及物理安全(如门禁、人员管理、设备保护等)、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与数据安全、制度与人员安全、系统建设管理及系统运维管理等七个方面,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企业进行等保合规是为了满足《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防止网络数据泄露,避免罚款。等保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测评、建设整改等,企业需建立良好的安全保护生态,确保网络安全。通过等保,企业能构建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防御系统入侵,保障用户信息,提升故障修复效率,并符合法律义务。
|
5天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构筑安全之盾: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与实践
【4月更文挑战第19天】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计算已成为企业IT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云服务使用的普及化,网络安全问题亦变得日益复杂和挑战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中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我们将从云服务模型出发,分析不同服务模型下的安全威胁,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文章还将讨论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加密技术、身份验证、访问控制以及安全监控等方面,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全面的云计算安全防护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