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简介:

 

从过去到现在:OpenStack正在逐渐变成一种使用的规则.

凭借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加速企业创新步伐等优势,OpenStack广受企业用户拥戴。自2010年问世至今,7年的时间里,OpenStack已经成长为业界公认的最成功的开源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开放性开源平台。

今年,OpenStack基金会成员数量从去年7月份的4万人猛增到现在的8万左右,分布在全球的180多个国家。在2016年,有3500左右的研发者为OpenStack作出贡献,每隔六个月就会发行和更新新的软件。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OpenStack的用户包括50%的财富100强企业,管理着500万个处理器核心。

如今,采用OpenStack的户越来越多样化,他们来自各种各样的领域,从探索天文,到电信、金融,再到汽车制造业等等,遍布任何一个细分的行业。

OpenStack 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表示,OpenStack设计理念本身就是基于所有用户的,这对于未来的市场是颇有益的,同时开源本身的概念是可以在众多市场、众多生态系统当中得以应用的。同时,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带来最终用户需要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市场的机会的不断增加。预计2021年,OpenStack市场收入会超过67亿美元。

事实上,OpenStack正在逐渐变成一种使用的规则。

立足现在:为什么OpenStack在中国这么受欢迎

中国市场对于OpenStack基金会以及整个开源平台的兴趣是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也是不断增加的。在OpenStack基金会成员中,对于整个社区和项目贡献最大的白金和黄金会员,在今年新增了8位,其中有5个是来自于中国。

除了这些白金和黄金会员之外,目前还有超过600家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着OpenStack基金会,包括资助或者参与不同的活动和会面,并且对用户社区进行维护。

在争相数字化转型的时代,OpenStack显然提供了一条加速云化,快速实现创新及业务转型的捷径。开源已成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容易掌握的技术,基于开源开放的思想,OpenStack给企业用户带来的花费更少、获得更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例如,金融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促使产生了全球第一个同时支持GPU/FPGA的OpenStack人工智能云平台。

行业云作为公有云、私有云以外的另一种云形态,凭借能够在一个局部共享的环境里满足一些特色需求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金融行业或电力行业的青睐,这无疑也将推动OpenStack的快速发展。

另外,中国政府十分鼓励创新或积极参与开源组织,制定一些标准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国内OpenStack企业,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部署规模远远超过预期。

因此,在大量的开源需求下,中国企业逐渐加大对OpenStack社区的贡献也是必然发展结果。来自英特尔的陈绪认为,为OpenStack做贡献成为核心开发者,比在Linux Kernel社区容易得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某些非核心项目里面一年就可以成为Core。其次,写的代码马上就能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使用中去,这种环境对开发者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作为英特尔中国软件部开源战略总监,陈绪主要负责开源社区相关的应用及云战略规划。他对OpenStack已经成为私有云的平台这一事实深以为然,“我们不仅推动OpenStack在私有云方面的发展,也将它推向公有云厂商,帮助国内的客户和国内的企业更好地利用OpenStack的最新技术构建自己的平台。同时,使得我们的硬件和软件能更好地位客户服务。”他说。

展望未来:迎接挑战 合作共赢

对于未来发展,OpenStack会面临一些挑战。Alan Clark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这些挑战:

首先,通过制定路线图,澄清OpenStack组织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不必要的,什么是最为核心而必要的内容,包括管理层核心层分别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对于市场的架构。

第二,一定要倾听用户的想法。例如给予用户和使用者在整个社区当中更多的话语权和领导力,为社区注入更多的活力。而用户的想法和要求将来会成为OpenStack基金会未来发展的路线蓝图。

第三,减少一些复杂的情况,让产品和解决方案变得非常轻松和简单。例如正在社区中开展的“大扫除”活动,即减少一些不必要冗余的步骤,比如减少一些预先设计的情况。

第四,关注邻近的社区。什么叫做邻近的社区关系呢?OpenStack与用户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这种关系形成邻近的社区。上到董事会层面,以及下到社区层面,都会进行着这种合作和会晤。例如举办OpenStack Days(OpenStack开放日),邀请各个社区成员参与活动,一起讨论技术以及各个方面的问题。

第五,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在社区当中将持续不断地挖掘更多的领导力。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则强调,在OpenStack平台上,所有的合作伙伴可以达成协同一致的努力,共同去努力、去获得成功,甚至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因为没有一个社区,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去开发出所有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技术。”他说,“我会认为开源是协同共同进行合作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我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开源这一平台,去做更多的项目。我也相信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开源会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趋势,也会成为越来越流行的科技所在。我相信在中国市场上也是一样的。”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相关文章
|
数据建模 计算机视觉
SiMBA:基于Mamba的跨图像和多元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
微软研究者提出了SiMBA,一种融合Mamba与EinFFT的新架构,用于高效处理图像和时间序列。SiMBA解决了Mamba在大型网络中的不稳定性,结合了卷积、Transformer、频谱方法和状态空间模型的优点。在ImageNet 1K上表现优越,达到84.0%的Top-1准确率,并在多变量长期预测中超越SOTA,降低了MSE和MAE。代码开源,适用于复杂任务的高性能建模。[[论文链接]](https//avoid.overfit.cn/post/c21aa5ca480b47198ee3daefdc7254bb)
1999 3
|
消息中间件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10道不得不会的Docker面试题
10道不得不会的Docker面试题,10道不得不会的Docker面试题
9571 1
10道不得不会的Docker面试题
|
监控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数据治理最佳实践
【8月更文第13天】随着数据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数据治理中的一些最佳实践,并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来说明如何实施这些策略。
2407 4
|
消息中间件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一文彻底搞定Redis与MySQL的数据同步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本文介绍了 Redis 与 MySQL 数据同步的原因及实现方式。同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性能和保持数据一致性。实现方式包括基于数据库触发器、应用层双写和使用消息队列。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数据同步时需要注意的数据一致性、性能优化和异常处理等问题。
2540 0
|
JavaScript Java 测试技术
基于SpringBoot+Vue的教学资源库附带文章和源代码
基于SpringBoot+Vue的教学资源库附带文章和源代码
119 2
|
前端开发 Java 数据库连接
Spring Boot常见企业开发场景应用、自动配置原理结构分析(一)
Spring Boot常见企业开发场景应用、自动配置原理结构分析
858 0
|
容器
零起点入门系列教程③:创建一个简单的在线审批流程
【零起点入门系列教程】将会带给大家从业务视角出发由浅入深地学习用宜搭实现应用搭建。即便是没有任何代码基础的新手只要跟着系列课程,从0开始慢慢修炼,也能找到成功搭建应用的乐趣。今天第三讲,分步教学,快速创建一个简单的审批流程。
2816 1
零起点入门系列教程③:创建一个简单的在线审批流程
|
缓存 PHP 开发工具
Composer 更新时报错:PHP Fatal error: composerRequireac6b4…():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src/helpers.php
Composer 更新时报错:PHP Fatal error: composerRequireac6b4…():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src/helpers.php
341 0
Composer 更新时报错:PHP Fatal error:  composerRequireac6b4…(): Failed opening required ‘…/src/helpers.php
|
数据可视化 Python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DataWorks
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PAI使用简明教程(二)
前面在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PAI使用简明教程介绍了使用DataStudio在maxcompute中手动导入数据进行PAI Studio模型的搭建、训练及在线部署调用。实际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数据可能在其它的数据源,目前PAI Studio并不支持直接接入第三方数据源。官方推荐的方式是使用Dataworks的数据集成功能,将数据通过离线同步将数据导入到maxcompute中,然后进行后续操作。本文以Mysql数据库为例,结合GBDT二分类算法组件,演示相关过程的操作流程。
3027 0
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PAI使用简明教程(二)
下一篇
开通os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