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2017 年 7 月 8 日,由 CCF 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 CCF-GAIR 大会进入第二天。在智能助手专场会议上,声智科技创始人陈孝良以《人机语音交互的技术趋势与商业机遇》为题做了主题演讲。演讲结束后,陈接受了雷锋网专访,以下是他与雷锋网对话实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修改。
雷锋网:国内有你看好的智能音箱厂商么?
陈孝良:现在来说还有点早,从我们评测来看,还没有一款能达到 80 分的产品,明年可能才会有比较好的产品出现,现在所有产品和 Echo还是有一定差距。
雷锋网:很多人认为 Echo 的很多应用场景在国内不成立,你是怎么定位智能音箱的?
陈孝良:首先要看公司对这款产品的命名,国内所有公司都命名为“智能音箱”,那它核心属性就是音乐。国外就不是这样,叫 Echo、Home、Invoke、HomePod,都和音箱没太大关系。如果是定位成音箱,那就应该把音质做好,内容补全,至于所谓的控制、内容聚合,就没必要过于强调。可以看到的是,如果智能音箱把音质和内容都做好了,同时它和蓝牙音箱又处于同一价位,那蓝牙音箱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然,那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把“智能音箱”定位拉得有点低,但是它的量是有保证。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趋势是,天猫精灵已经定价在 499 了,我相信还会有比它更便宜的。
雷锋网:你在演讲中提到,远场语音识别的数据和近场语音数据不一样,需要重新采集,这个过程绕不过去吗?
陈孝良:全世界有这个数据的只有亚马逊,Amazon Echo 的冷启动做了一年。大家都知道,Echo 在第一年是不卖的,是邀请制。因为早期的用户体验肯定不好,大批量出货肯定有很多人会回来骂,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亚马逊度过了这个过程,所以其他厂商去跟的时候都很痛苦,因为大家都面临一个冷启动的问题。亚马逊那时候没任何竞争,它有充足的时间,现在很多厂商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产品不得不发。至于能不能绕过去,那就考验每家厂商的智慧了。
雷锋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行业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
陈孝良:对,现在的麦克风都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就像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大部分厂商都在出驻极体麦克风,等到 iPhone 开卖的时候,就大规模出 MEMS 麦克风了。智能音响的下一步也一定会产业升级,不过现在对 Knowles(MEMS 麦克风与扬声器的制造商)来说,它也没有太大的诉求去推新的麦克风,因为整个市场还没起来。芯片和元器件厂商是很谨慎的,一旦生产线开动,会有大量的库存积压。
雷锋网:Echo 已经出了这么多货,供应链应该标准化了,理论上其他厂商跟进就行了?
陈孝良: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亚马逊是不是这么考虑的,就是它愿不愿意这些厂商跟着它走。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Amazon Echo 降价非常随意,如果有厂商跟它,它一降价,那这个跟进它的厂商怎么办?一般的产品利润也就 10 到 20 美元,它一下就降了 100 美元,这样的话,其他厂商是承受不起的。
雷锋网:所以发展节奏还主要把控在这些上游厂商手中?
陈孝良:我们可以来算一下,产业终局的时候都有谁来收割利润。Knowles 是麦克风厂商,肯定要收割一部分;还有 ARM,大家都用它的架构,显然也能分一杯羹;至于操作系统,可能收割不到,因为大家很多都基于 Linux;内容服务商暂时也收割不到,因为现在内容都是免费的,大家都想收集点数据就 OK 了,其他都没法想。所以现在这个链条里面,有资格收割的还是国外那些巨头。
雷锋网:这么说的话,其他厂商很难逃过为别人打工的命运。
陈孝良:就赚硬件钱,利润很薄,而且是苦活累活,未来 AI 时代肯定会加剧这个状况。商业模式会变得更简单,出了巨头会更加垄断,用技术或算法去和他们竞争很难很难,因为它一直是正向循环,除非它自己犯错。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要感到幸运,因为正是碎片化严重,大家才能很容易就找到合作厂商,不过五年后,十年后呢?我们怎么应对国际上这波凶猛的竞争?我们现在也一直想走到国外,但这条路走得非常痛苦。所以说现在国内的很多家厂商,包括声智在内,都没有什么可竞争的,本来就没有生态,又没有多少用户。要知道 Amazon Echo 迟早会进入中国,并且它进中国的难度远远低于 Google。
本文作者:六爷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