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席宁教授:纳米机器人是国内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 | CCF-GAIR 2017

简介: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程承办的 AI 盛会——「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日前于 7.7-7.9 日在深圳召开。CCF-GAIR 为国内外学术、业界专家提供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既在宏观上把握全球人工智能趋势脉搏,也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每一个垂直领域的应用实践细节。

在本次 CCF-GAIR 大会的未来医疗专场上,席宁教授做了《Nano Robots for Biomed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rug Discovery》的主题报告。

香港大学席宁教授:纳米机器人是国内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 | CCF-GAIR 2017

席宁,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座教授、IEEE RAS 候任主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制造自动化、微/纳米制造、纳米传感器和设备,以及智能控制与系统等。于 1993 年 12 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的系统科学与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大学杰出教授及 John D. Ryder 讲座教授,并于 1997-2015 年兼该大学机器人自动化实验室主任。2011-2013 年时,他暂离密歇根州立大学,于香港城市大学创办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担任该系的首任系主任。如今,席教授为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座教授,并担任香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席教授获奖无数,他在 1995 年 8 月荣获 IEEE / RSJ 智能机器人系统国际会议 (IROS) 的最佳论文奖,也在 1998 年于《柔性自动化技术——日美联合论坛》上荣获最佳论文奖。在 1999 年 5 月,席教授赢得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的青年科学家奖。2007 年时,他除获得 IEEE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会刊的最佳论文奖外,还荣获 SPIE 的纳米工程大奖。此外,他更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得主。席教授还拥有 30 多项发明专利。

在 CCF-GAIR 2017 的大会报告中,席教授以生动的案例、翔实的论证阐述了采用自动化手段进行新药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分子和细胞的层面阐述了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医学与新药开发的重要作用。在演讲结束后,席宁教授在百忙之中与雷锋网进行了一次对话。

席教授表示,目前医学研究,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已经呈现了新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尺度缩小。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受到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需要在肉眼不可见的环境中观测与操作;另一个是需要在真正的生理环境进行原位研究。

因此,席教授认为机器人技术就在于扩展人这两方面的能力。正如他在演讲中所提及的案例,目前在医学研究的实验室里已经成功采用了纳米机器人技术。那么,怎么把这个技术与临床结合起来?席教授表示,目前有两个领域可能会有突破口。

  • 第一个是诊断。「诊断需要在细胞和分子的尺度上对各种指标进行测量,,这就涉及到我刚才讲的两个方面,尺度小和环境特殊。因此,这项技术可以直接用于其中。」

  • 第二个是个性化治疗,即解决个异性给治疗带来的区别。同样患了癌症,可能不同人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和个性化的测量方式,也就是所谓的「量体裁衣」。

现在的药物治疗手段是「一药治百人病」,实际上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并没有合适的技术手段把这些差别考虑进去。以席教授在演讲中所提及的淋巴癌为例,同样的一种靶向药物,但不同的人效果不同,如果能够提前预测出药物在对应患者身上的治疗效果,那么临床意义是很大的。

席教授还强调,随着材料的可实现性与技术的发展,这些条件的具备对机器人的应用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软体机器人虽然近年才开始火起来,实际上 20 多年前就有对它的研究,但由于制造软体机器人的材料非常昂贵,制作起来难度也很大,因此也局限了它的推广。现在,由于有了 3D 打印及相关的技术,软体机器人才慢慢拓展开来。」但就像席宁教授所说的,并没有一个学科是独立的,以纳米机器人为例,同样需要涉及材料、控制、传感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内容。实际上,新研究领域的应用与拓展也给国内的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以席宁教授担任院长的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例,研究院于 2015 年正式成立,通过引进孔雀团队(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六个研究所,包括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物联网和智能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服务机器人及微纳米机器人与微纳米系统等六个领域。而在微纳米机器人与微纳米系统领域中,除了席教授在演讲中所介绍的新药开发材料的研究,还涉及微纳米制造(传感器)以及生物医药等三个应用方向的研究。

「中国起步比较晚,但在纳米机器人领域是一个新兴的机器人与应用领域,虽然与传统机器人的研究有些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把各国拉到相距更近的起跑线上。」中国人口多、需求大,这个特性从另外一个层面又给国内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席教授也相信,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很好的前景。

本文作者:奕欣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机器人
纳米技术与医疗:纳米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前景
【9月更文挑战第28天】纳米机器人作为纳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医疗的面貌。它们在药物输送、癌症治疗、手术辅助和疾病诊断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机器人将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纳米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确保其在医疗应用中的安全和有效。
|
2月前
|
搜索推荐 机器人 云计算
纳米机器人:医疗领域的微型革命与精准治疗
【9月更文挑战第16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成为推动多个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医疗领域,纳米机器人以其独特优势引领着微型革命与精准治疗新时代。本文探讨其在药物输送、癌症治疗、手术辅助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小型化、精准化、智能化与综合化的优势。尽管面临制造技术、体内控制等挑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机器人有望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
124 10
|
4月前
|
安全 机器人
Nature子刊:人机融合即将成真!纳米机器人杀死癌细胞,肿瘤生长抑制70%
【7月更文挑战第9天】DNA纳米机器人成功抑制小鼠体内癌细胞生长70%,展示出人机融合治疗癌症的前景。卡罗林斯卡学院科学家利用DNA构造的纳米机器人,识别并选择性攻击癌细胞,其pH敏感设计确保只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减少对健康细胞的影响。尽管需进一步研究优化设计及进行临床试验,这一创新为癌症疗法带来新希望。[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76-4)**
54 1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机器人
AI:2020年6月22日北京智源大会演讲分享之机器感知专题论坛—15:30-16:10孙富春教授《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与主动感知》
AI:2020年6月22日北京智源大会演讲分享之机器感知专题论坛—15:30-16:10孙富春教授《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与主动感知》
AI:2020年6月22日北京智源大会演讲分享之机器感知专题论坛—15:30-16:10孙富春教授《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与主动感知》
|
机器人
CMU计算机教授造出海上飞蛇:蛇状机器人为军舰保驾护航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备受关注的蛇状机器人现在可以在水下滑行,人们以此用来检查船舶,潜艇和基础设施是否损坏等。
224 0
CMU计算机教授造出海上飞蛇:蛇状机器人为军舰保驾护航
|
机器人
敏捷如黄蜂!MIT华人助理教授造出「厘米级」类昆虫机器人
MIT华人助理教授Kevin Chen成功造出能够飞行的厘米级类昆虫机器人,不仅能飞,还能翻筋斗,实现了仿生昆虫无人机一大飞跃。
185 0
敏捷如黄蜂!MIT华人助理教授造出「厘米级」类昆虫机器人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atlas
机器人的五大世界之最,你觉得哪个最有机会战胜人类?
今年三月,随着AlphaGo跟围棋九段选手李世乭展开对弈,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随着胜利的天平逐渐向AlphaGo倾斜,最终最能体现人类直觉的围棋都被机器所征服。很多人不禁叹息:“这是不是表明人类已经完全败给机器”。
334 0
机器人的五大世界之最,你觉得哪个最有机会战胜人类?
|
人工智能 安全 机器人
战疫之后,医疗机器人的下一个机会是“老龄化”
医疗服务机器人将是医疗机器人量化的终极市场。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智能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前景###
本文探讨了智能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应用,包括其在制造业中的集成、操作灵活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分析当前技术趋势和案例研究,预测了智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对工业生产模式的潜在影响。 ###
42 9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