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瀚文: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成为人?取代人?

简介:


image

文 | 崔瀚文 阿里研究院

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带来“人类”新的二律背反:

从消费角度而言,人的地位在机器的烘托和帮助下不断攀升,人类的尊严和价值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尊崇,人类群体享受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富足”。

在市场端,机器让客户深层、细微、个性化的的需求,都能被商业主体更敏锐地捕捉;在生产端,机器让采集、捕捞、狩猎、耕种、制造、服务、创新的门槛不断降低。

一方面,越来越先进的生产和流通方式,让人类生存需要的各类物质资料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爆炸和各类模拟场景,让人类的精神生活不再匮乏;更关键的是,以假乱真的聊天程序和性爱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更似乎要改变生物诞生以来两性模式。

从生产角度而言,人类现有的越来越多的工作正在被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尊严和价值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践踏,人类似乎也正将感受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无用和无助。

企业追逐利润的天然基因让资本家选择更低成本的人工智能成为理所应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界线似乎变得模糊起来,在可见的时间内,当前工种越来越多的消失已成既定的事实。

虽然工业社会刚到来时很多人也曾呼喊着人类无用论,但当前自动驾驶、无人商店、无人生产流水线、机器药师、机器记者、自动翻译等技术不断地带来新的进展,让当前依靠脑力劳动享有尊严的很多人似乎有些“走投无路”。

究竟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成为“人”?取代“人”?

我认为,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模拟出人的动作、人的表情、人的声音,甚至能够精确地展示出人的情感,但这些都不能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成为人。

机器人永远不会成为“人”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没有人的“结构”,而结构决定着意识和本质属性。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

人类群体之所以脱离了血腥残暴的野蛮社会,之所以形成为现在发达的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发现了“人拥有相同的感觉、相同的感情”-------“共情”。“共情”是孔子说的“仁”,是墨子说的“兼爱”,是佛说的“慈悲”,也被称为同理心、同情心、同感, 等等。

之所以人类能够产生相同的感受,是因为人类拥有相同的结构。

看到一个人失去了腿、脚,我们会产生同情心,因为他与正常人类的身体结构产生了不同。看到一个人智力极端落后,我们会产生同情心,因为他的大脑发育不完全或脑结构受到破坏。我们在骂某人“变态”时,暗示着我们觉得如果“态”变了,就是人发生了最严重的问题。

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物种不同是由于结构不同造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物种之间有生殖隔离,无法产生后代的。只有极少数物种可以交配产生后代,但是下一代是不可育的,比如驴马杂交产生的骡。即使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77%,在行为和社会行为都近似于人类,我们依然不会称其为“人”。

因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讲,机器人/人工智能都不能与人“同构”。

机器人(robot)可能会模拟出人类的外部结构,但无法拥有人类拥有的系统结构、器官结构、细胞结构、基因结构,乃至终极的碳基的分子结构。

机器人/人工智能只能通过不断模拟逼近人类结构,或者演化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形态,但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

就其根本而言,作为一个生命群体而言,人类依然是已知宇宙中的唯一人类,其不可取代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其自身尊严和价值的问题是不容置疑的。

正如康德所言:“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康德认为,人或人性具有绝对价值和尊严,人拥有尊严是一个自明的前提,道德命令正是从这一前提出发的。

人工智能时代,“人是目的”依然是根本,不能被动摇。如果人工智能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也并不代表着能够取代“人”。

所谓人工智能带来的尊严践踏、价值贬低,那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毁灭人类,就和核武器能够毁灭人类一样,那也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当然,这类复杂的关系如何处理,考验着人类的智慧,而人类必须自己解决。如果人类的智慧能够在自然科学领域创造出人工智能,那么也应当在社会科学领域创造出相应的社会规则,相互呼应、造福人类。

人类将如何适应必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

短期:在现有的社会经济体系框架内,劳动依然是大多数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面对新一轮机器化,职业人需要转变思想,主动升级工作技能。

未来一段时期内,人与机器之间的新型配合作业,将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甚至成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MIT与宝马合作研究发现,“机器人与人类”合作的“组合”比“只有人类”或者“只有机器人”的团队在生产力方面高出85%。

当前,企业培养与发展员工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之间的高效协作能力成为新的关键任务。

中期:从资本主义的角度而言,资本家如果大批量以机器取代人以节省成本,那么整体而言,必然会传导致市场需求层面的萎缩,乃至社会的动荡,从而最终降低资本收益。

因此,机器与人之间工作的取代关系,会经过局部震荡和整体博弈,最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一部分人经过磨合,可以更好地与机器协同进行生产;更多的人从低端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熟练掌握和利用新的AI公共基础服务,进入创意、艺术、科研、社群等领域开展活动,进入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之中。

相应的整个人类也将再次升华。

长期:人工智能将极大提升生产和创新效率,对人类整体和人均消费而言,都将进入新的更富足的阶段;但从人类社会内部来看,实质上控制和法律上拥有“最高级智能算法”的少数人群,其财富将因其掌握的“先进工具”而实现几何倍数的积累,人类社会内部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届时,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似乎真的要走到尽头了。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规则和原则需要再次革新、重新定义、重新构建:

一方面,要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惠化、多元化,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公平、友善的基础环境,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另一方面,所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少数最底层的逻辑代码,即相当于人类最根本的法律法规,应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自然科学转为社会科学、人生科学来主导,务必要防范部分关键核心算法的集权化,防止个别人利用先进技术作恶。

来源:阿里研究院
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24天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开发工具
Amazon Nova Act:网页操作全自动!亚马逊黑科技把浏览器变AI机器人,请假/订餐/写邮件一键搞定
Amazon Nova Act是亚马逊AGI实验室推出的通用AI代理系统,通过原子化分解网页操作任务并配合Playwright实现高可靠性浏览器自动化,其配套SDK支持开发者快速构建智能体应用原型。
92 13
Amazon Nova Act:网页操作全自动!亚马逊黑科技把浏览器变AI机器人,请假/订餐/写邮件一键搞定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2025年AI客服机器人推荐:核心能力与实际场景应用分析
据《2024年全球客户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AI客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文章分析了主流AI客服机器人,如合力亿捷等服务商的核心功能、适用场景及差异化优势,并提出选型标准,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机器学习能力、多模态交互能力等技术层面考量,以及行业适配性、集成能力、数据安全、可定制化程度和成本效益等企业维度评估。
131 12
|
2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机器人
【01】人形机器人研究试验-被有些网友痛骂“工业垃圾”“人工智障”上春晚的人形AI机器人-宇树科技机器人到底怎么样??-本系列优雅草卓伊凡亲自尝试下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从0开始学习并且制作机器人-可以跟随卓伊凡
【01】人形机器人研究试验-被有些网友痛骂“工业垃圾”“人工智障”上春晚的人形AI机器人-宇树科技机器人到底怎么样??-本系列优雅草卓伊凡亲自尝试下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从0开始学习并且制作机器人-可以跟随卓伊凡
135 1
【01】人形机器人研究试验-被有些网友痛骂“工业垃圾”“人工智障”上春晚的人形AI机器人-宇树科技机器人到底怎么样??-本系列优雅草卓伊凡亲自尝试下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从0开始学习并且制作机器人-可以跟随卓伊凡
|
1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九牧的“AI梦想曲”:卫浴场景进入到机器人时代
十年后的卫浴空间将不再仅仅是功能性场所,而是进化为个性化健康管理中枢。据DeepSeek预测,未来卫浴将引入全自动清洁与管理机器人、个性化健康管家等智能设备,成为家庭中的“第四生活伙伴”。九牧集团等企业已开始布局这一领域,启动AI马桶与家用机器人产业园建设,致力于打造智能卫浴产品,如机器人洗澡机、健康马桶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标志着卫浴行业正迈向AI与机器人新时代,引领全球制造业变革。
|
2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开发工具
LazyLLM:还在为AI应用开发掉头发?商汤开源智能体低代码开发工具,三行代码部署聊天机器人
LazyLLM 是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可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多智能体大语言模型应用,支持一键部署、跨平台操作和多种复杂功能。
109 3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Magma:微软放大招!新型多模态AI能看懂视频+浏览网页+UI交互+控制机器人,数字世界到物理现实无缝衔接
Magma 是微软研究院开发的多模态AI基础模型,结合语言、空间和时间智能,能够处理图像、视频和文本等多模态输入,适用于UI导航、机器人操作和复杂任务规划。
201 2
|
3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算法
Seer:上海 AI Lab 与北大联合开源端到端操作模型,结合视觉预测与动作执行信息,使机器人任务提升成功率43%
Seer是由上海AI实验室与北大等机构联合推出的端到端操作模型,结合视觉预测与动作执行,显著提升机器人任务成功率。
150 20
Seer:上海 AI Lab 与北大联合开源端到端操作模型,结合视觉预测与动作执行信息,使机器人任务提升成功率43%
|
5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具身智能高校实训解决方案 ----从AI大模型+机器人到通用具身智能
在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中,AI 大模型的出现成为了关键的推动力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需要紧跟这一前沿趋势,开展具身智能实训课程。通过将 AI 大模型与具备 3D 视觉的机器人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425 64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PeterCat:一键创建开源项目 AI 问答机器人,自动抓取 GitHub 仓库信息、文档和 issue 等构建知识库
PeterCat 是一款开源的智能答疑机器人,能够自动抓取 GitHub 上的文档和 issue 构建知识库,提供对话式答疑服务,帮助开发者和社区维护者高效解决技术问题。
343 7
PeterCat:一键创建开源项目 AI 问答机器人,自动抓取 GitHub 仓库信息、文档和 issue 等构建知识库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智能化世界的未来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智能化世界的未来
697 3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oss创建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