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成为委员们口中的高频词汇,而这正是聊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而对于聊城来说,这个“火车头”集中体现在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上。
“具体到我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针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提案中,来自民盟聊城市委的政协委员明确指出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应做好“截、渗、蓄”三方面文章:截,就是截留,通过构建绿色屋顶和植物冠层实现;渗,即下渗,通过减少水泥硬化面积,促进雨水的下渗,降低地表径流量;蓄,通过河湖体系、生态沟、雨水花园、 多功能调蓄池等的建设把雨洪水储存起来。
相比于海绵城市的润物细无声,智慧城市建设则更加明显地体现在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面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十三五”集中释放的大环境,“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市内需增长的最大动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其中,信息化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IT系统将成为核心业务系统及决策系统,而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结合。
委员建议,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便民惠民为重点,进一步推广网格化管理,积极构建适应特大型城市发展要求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同时,应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结合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和原有基础,组织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探索新型建设推广模式,建立健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