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这种“玩具级”设备,真能跑大模型吗?

本文涉及的产品
多模态交互后付费免费试用,全链路、全Agent
简介: 本期教程带你用树莓派5部署Qwen3模型,打造完全离线、自带屏幕与键盘的“AI小终端”。基于C语言实现,不依赖Python或llama.cpp,支持多尺寸Qwen3模型,实现本地化私有推理。跟随步骤,轻松搭建属于你的端侧AI助手。

image.png

👀 欢迎来到「端侧AI创新挑战赛」官方教程第三期!

在前两期中,我们带大家用 Ollama 在 PC 上零代码部署 Qwen3-0.6B,也深入探讨了 Android/iOS 设备上部署轻量级 Qwen 模型。


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向更“硬核”的嵌入式世界——在树莓派5上跑起 Qwen3,打造一台完全离线、自带屏幕与键盘的“AI小终端”

无需联网、不依赖 Python、不用 llama.cpp,仅靠 C 语言实现,连路由器都能跑!

image.png


本教程所采用的方案源自社区开发者 BD4SUR 的个人项目 “电子鹦鹉 Nano”。


该项目基于 Andrej Karpathy 的开源项目 llama2.c 进行二次开发,新增了 I2C 键盘输入与 OLED 屏幕输出功能,属于学习与实验性质的原型实现,已通过 MIT 协议开源。欢迎访问项目仓库(https://github.com/bd4sur/Nano)查看完整代码、模型文件及更多演示场景。


🟣方案具备以下特点:

  • 完全离线的端侧推理,不依赖网络。
  • 支持 Qwen3-0.6B、Qwen3-1.7B、Qwen3-4B、以及 BD4SUR 自主训练的 Nano-168M 语言模型
  • 完全由 C 语言实现,依赖极少,不依赖于 llama.cpp、vLLM 等第三方推理引擎,能够运行在树莓派、RK3588 甚至路由器等嵌入式Linux系统上。
  • 在树莓派5代上,Qwen3-0.6B 的推理速度可以达到每秒8~12个词元。
  • 通过九键输入法输入中英文文本。
  • 暂时不支持多轮对话,只支持单轮对话(历史问答不会被输入到本轮输入的提示词中)。

如果你希望亲手体验“数据不出设备”的私有 AI 助手,不妨跟着本教程一步步操作。为了能够顺利部署,希望您具备一些前置知识,例如访问网络、电子制作、Linux 系统等等。


硬件准备

请根据以下清单准备所需材料:

  • 树莓派5代:建议内存为 4GB 或以上,越大越好。并加装官方主动散热器以保障长时间推理的稳定性;
  • microSD 卡或者 SSD:用于安装系统和存放模型文件,建议容量不小于 16GB(若使用 NVMe SSD,可显著缩短模型加载时间);
  • 电源:推荐使用树莓派官方 5V5A 电源,避免因供电不足导致性能下降或系统不稳定;
  • OLED 屏幕:需为基于 SSD1309 芯片的 128×64 点阵 I2C 接口 OLED 显示屏;
  • 矩阵键盘:I2C 接口,设备地址为 0x27,支持通过指令 0x03 轮询读取键码(无按键时返回键码 16);
  • 杜邦线若干用于连接树莓派与 OLED、键盘模块;
  • 显示器、键盘、鼠标(可选):用于初始系统配置;也可通过 SSH 以“无头”方式远程操作。


按照以下图示,连接各个模块:

F7813DD1-307D-4cae-B314-1975120E7872.png

⚠️ 重要提示:切勿带电插拔模块。切勿接反或短路电源线和地线。避免导电物体接触裸露的电子模块,以防意外短路。建议操作前先通过洗手、触摸墙壁等方式释放身上的静电,或者戴防静电手环操作。

软件准备

🟣第一步:安装系统并配置基础环境

首先,按照树莓派官方文档

(https://www.raspberrypi.com/documentation/computers/getting-started.html) 说明,在电脑上下载树莓派系统烧录工具,将 Raspberry Pi OS (64-bit) 烧录进 microSD卡。建议使用树莓派官方系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注:如果想减少模型加载的等待时间,可以使用 NVMe 的 SSD)

随后,将显示器、键盘、网线连接到树莓派,将烧录了操作系统的 microSD 卡插入插槽,确保所有模块按照上文说明正确连接,插入电源,树莓派应能自动启动。按照树莓派官方文档的说明,完成网络、账户密码等配置下文使用的用户名为pi,进入 Raspberry Pi OS。

打开终端,执gcc --version,若未报错,则意味着编译工具链已成功安装,进入第二步。否则,执行以下命令,更新并安装必要软件: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git build-essential


🟣第二步:启用并设置I2C端口

打开终端,执行:


sudo nano /boot/firmware/config.txt

编辑器打开后,在 config 文件中,将 dtparam=i2c_arm=off这一行改成以下内容,以启用 I2C 端口,并将其速率设置为 400kHz


dtparam=i2c_arm=on,i2c_arm_baudrate=400000

保存并退出,随后执行 sudo reboot 重启树莓派。

重启之后,执行以下命令,检查能否正确识别OLED屏幕和矩阵键盘两个设备:


sudo i2cdetect 1 -y

如果显示的内容中有 27 和 3c (如下),说明树莓派已经识别到了两个 I2C 设备,其中 0x27 是矩阵键盘, 0x3c 是 OLED 屏幕。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0: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27 -- -- -- -- -- -- -- --
30: -- -- -- -- -- -- -- -- -- -- -- -- 3c -- -- --
40: --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 -- -- -- --
70: -- -- -- -- -- -- -- --


🟣第三步:拉取代码并编译

首先,拉取代码仓库到本地,并进入代码目录:

# 假设当前用户名为pi
cd /home/pi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bd4sur/Nano.git
cd Nano/nanochat

再将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

make -j4

编译完成后,在当前目录中会出现一个新的可执行文件 nanochat


在执行程序之前,先HuggingFace或者ModelScope下载转换好的模型文件,并将其放置于 model目录下(注:所有模型加起来大约将近7GB)

# 进入模型目录
cd model

# 从HuggingFace下载
wget -c https://huggingface.co/bd4sur/Qwen3/resolve/main/qwen3-0b6-q80.bin
wget -c https://huggingface.co/bd4sur/Qwen3/resolve/main/qwen3-1b7-q80.bin
wget -c https://huggingface.co/bd4sur/Qwen3/resolve/main/qwen3-4b-instruct-2507-q80.bin
wget -c https://huggingface.co/bd4sur/Nano-168M/resolve/main/nano_168m_625000_sft_947000_q80.bin

# 或者从ModelScope下载
wget -c https://modelscope.cn/models/bd4sur/qwen3_nano/resolve/master/qwen3-0b6-q80.bin
wget -c https://modelscope.cn/models/bd4sur/qwen3_nano/resolve/master/qwen3-1b7-q80.bin
wget -c https://modelscope.cn/models/bd4sur/qwen3_nano/resolve/master/qwen3-4b-instruct-2507-q80.bin
wget -c https://modelscope.cn/models/bd4sur/Nano-168M/resolve/master/nano_168m_625000_sft_947000_q80.bin


模型下载完成后,返回上一级目录,执行刚刚编译得到的 nanochat

cd ..
./nanochat


如果一切正常,OLED屏幕亮起,可以开始与电子鹦鹉对话啦(效果见文末)

image.png

使用方法

首先介绍 16 键矩阵键盘的功能。

1

2

3

4

1

英文符号

2

ABC

3

DEF

A

返回/退格

4

GHI

5

JKL

6

MNO

B

汉英数切换

7

PQRS

8

TUV

9

WXYZ

C

无功能

*

向上

0

符号

#

向下

D

确认/输入


程序启动后,OLED 屏幕首先显示主屏幕(图1)。在主屏幕中,按下任意按键,即可进入主菜单图2)。在主菜单中,使用 【*】 和 【#】 键上下移动光标,按 【D】 键确认选择。

image.png

                                                    图1、图2

选择“电子鹦鹉”选项,进入模型选择菜单(图3),选择所需的模型,待模型加载完毕后(模型加载需要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具体因模型的尺寸而异),进入文字输入状态图4)

image.png

                                                    图3、图4

在文字输入状态下,按【*】和【#】键移动光标,按【A】键删除光标左侧的1个字符,按【B】键切换汉字/英文字母/数字输入状态,按【D】键确认输入。如果输入框内没有内容,则按【A】键会返回主菜单。


▪️汉字输入状态,类似于手机的九键拼音输入法。

例如,要输入“你”字,依次按【6】键(mno)和【4】键【ghi】,随着按键输入,屏幕最下方会出现已输入的按键组合所对应的全部候选字(图5)


若拼音输入完毕,按下【D】键,开始选字,此时在候选字列表上方会出现一行数字(图6),直接按下对应的数字键,即可选中并输入相应的数字。


数字上方的(1/5)是候选字列表的页码,按【*】和【#】键可以向前向后翻页,查看更多候选字。在拼音输入的任何阶段,按【A】键都会退出拼音输入状态,回到文字输入状态。

BAC0735E-1B27-403c-8CDB-5AC2C2D1557B.png

                                                    图5、图6

▪️英文字母输入状态,类似于传统的T9英文输入法。

例如,要输入字母“d”,则按【2】键(def),屏幕下方会出现这个按键对应的候选字母(图7),同时出现一个倒计时进度条。


反复按同一个键,光标向右滚动,直至停留在想要的字母上,停止按键,待倒计时进度掉读完,则选中的字母被输入。【1】键对应的是常用的英文符号,输入方法与普通的字母按键一致。


▪️数字输入状态,按下某个数字键,直接输入对应的数字。

无论在哪种输入状态,长按【0】键,都会呼出符号候选列表(图8)。按【*】和【#】键可以向前向后翻页,按数字键,可选中并输入对应的符号。

image.png

                                                    图7、图8

文字输入完成后,按【D】键确认输入,此时屏幕上显示“Pre-filling...”和进度条,意味着模型推理引擎正在逐词读取输入内容。


读取完毕后,进入解码阶段,此时屏幕上开始显示大模型的回答内容,同时自动翻页到最底部。


待大模型回答完毕后,屏幕底部显示本次对话的生成速度。


此时,按【*】和【#】键可以向上向下翻页,查看全部回答内容,每按1次滚动1行,滚动到顶部或底部时可自动返回最底部或者最顶部。按【A】键,返回到文字输入状态。按【D】键,可以再次询问刚刚问过的问题。

点击查看效果gif图🔼

至此,你已成功在树莓派5上部署了一个完全离线、可交互的 Qwen3 AI 终端。


无需联网、不依赖云服务,所有推理都在你手中这台小巧的设备上完成,本教程所展示的“电子鹦鹉 Nano”为实验性原型,我们鼓励你在此基础上继续尝试:更换模型、优化交互、适配更多硬件,甚至为长辈打造一台“说明书问答机”或“离线办公助手”。


如果你完成了部署,或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有趣的改进,欢迎投稿至「端侧AI创新挑战赛」赛道一

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获得奖金、项目扶持、商业合作等机会,欢迎扫码报名!

                                                                  image.png

                                                               钉钉扫码,提交创意表单!



相关文章
|
9天前
|
机器人 API 调度
基于 DMS Dify+Notebook+Airflow 实现 Agent 的一站式开发
本文提出“DMS Dify + Notebook + Airflow”三位一体架构,解决 Dify 在代码执行与定时调度上的局限。通过 Notebook 扩展 Python 环境,Airflow实现任务调度,构建可扩展、可运维的企业级智能 Agent 系统,提升大模型应用的工程化能力。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API
前端接入通义千问(Qwen)API:5 分钟实现你的 AI 问答助手
本文介绍如何在5分钟内通过前端接入通义千问(Qwen)API,快速打造一个AI问答助手。涵盖API配置、界面设计、流式响应、历史管理、错误重试等核心功能,并提供安全与性能优化建议,助你轻松集成智能对话能力到前端应用中。
674 154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Java
Spring AI Alibaba、Dify、LangGraph 与 LangChain 综合对比分析报告
本报告对比Spring AI Alibaba、Dify、LangGraph与LangChain四大AI开发框架,涵盖架构、性能、生态及适用场景。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基于公开资料分析,实际发展可能随技术演进调整。
939 152
|
负载均衡 Java 微服务
OpenFeign:让微服务调用像本地方法一样简单
OpenFeign是Spring Cloud中声明式微服务调用组件,通过接口注解简化远程调用,支持负载均衡、服务发现、熔断降级、自定义拦截器与编解码,提升微服务间通信开发效率与系统稳定性。
357 156
|
7天前
|
分布式计算 监控 API
DMS Airflow:企业级数据工作流编排平台的专业实践
DMS Airflow 是基于 Apache Airflow 构建的企业级数据工作流编排平台,通过深度集成阿里云 DMS(Data Management Service)系统的各项能力,为数据团队提供了强大的工作流调度、监控和管理能力。本文将从 Airflow 的高级编排能力、DMS 集成的特殊能力,以及 DMS Airflow 的使用示例三个方面,全面介绍 DMS Airflow 的技术架构与实践应用。
|
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Qoder全栈开发实战指南:开启AI驱动的下一代编程范式
Qoder是阿里巴巴于2025年发布的AI编程平台,首创“智能代理式编程”,支持自然语言驱动的全栈开发。通过仓库级理解、多智能体协同与云端沙箱执行,实现从需求到上线的端到端自动化,大幅提升研发效率,重塑程序员角色,引领AI原生开发新范式。
4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