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Ray 正式加入 PyTorch 基金会

简介: https://www.anyscale.com/blog/ray-by-anyscale-joins-pytorch-foundation 译文

2025年10月22日,Ray 正式加入隶属于 Linux 基金会的 PyTorch 基金会。Linux 基金会是众多基础架构项目的摇篮,其中包括 Kubernetes、PyTorch 以及 vLLM。

过去一年间,Ray 的日下载量增长了近10倍。

image.gif

Ray日下载

如今,Ray 支撑着全球数十亿美元的年度计算消耗,并为各类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提供动力。2025年的Ray Summit将邀请到以下众多企业分享他们的应用案例:

-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xAI、Thinking Machines、Perplexity

- 成熟科技公司:Netflix、ByteDance、Apple、Tencent、Alibaba

- 大型企业:JPMorgan、BMW、Bridgewater、Workday

早期发展

我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启动了 Ray 项目。当时作为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研究生,我们需要将算法扩展到 CPU 和 GPU 集群上运行,却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搭建基础设施,以解决分布式系统在扩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如可靠性、成本、性能问题)。

从项目伊始,我们就致力于开发实用的开源软件。实验室前辈们开发 Apache Spark的经历,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2019年,我们成立了 Anyscale 公司,旨在对 Ray 进行开发并推动其商业化。但在当时,仅有早期先行者存在大规模使用需求。蚂蚁集团(Ant Group)是 Ray 首个重要的生产环境用户,Uber 和 Pinterest 随后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然而事实上,那时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有对人工智能计算进行扩展的需求。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大型语言模型(LLMs)以及如今推理模型(reasoning models)的出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到2025年的今天,对计算扩展的需求已十分明确,而且当前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扩展所面临的软件工程挑战,远比我们启动 Ray 项目时更为艰巨。

回归初心

从某种程度而言,我们的发展仿佛画了一个圈。最初,我们将 Ray 定位为通用框架(其核心是一个 actor 框架),但我们首个探索的应用场景却是强化学习。在 Ray 的原始论文中,我们就以强化学习为例,展示了 Ray 的优势。当时我们之所以聚焦强化学习,是因为团队成员本身就在从事该领域研究(如 TRPO 、RLlib),而且人工智能领域的很大一部分研究者都在专注于让人工智能玩 Atari 游戏,以及在 Mujoco 等物理模拟器中实现运动控制学习。不过,那一轮围绕强化学习的热潮相对孤立,并未转化为广泛的实际应用。

如今,借助在构建推理模型和塑造智能体行为方面的成功,强化学习迎来了强势回归。目前,几乎所有用于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后优化的开源强化学习框架,都是基于Ray 构建的。

PyTorch 基金会

在基础设施软件领域,开源模式始终占据优势。随着人工智能计算软件栈的逐步形成,该软件栈的每一层都将拥有一套开源标准。其中,PyTorch 是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Kubernetes 是主流的容器编排工具,而我们正致力于将 Ray 打造为开源的分布式计算引擎。

过去一年,Ray 的采用率呈爆发式增长。如今 Ray 选择加入 PyTorch 基金会,核心原因在于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全球性的贡献者社区。当前,对计算扩展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我们计划加大投入,围绕 Ray 打造开源社区,以满足人工智能领域快速演变的需求。

加入 Ray 社区

    这只是一个开始。

    - 2025年11月3日至5日,来旧金山参加 Ray 峰会,与社区成员面对面交流

    - 报名参加全新的“Ray 入门”课程

    - 前往 GitHub 为 Ray 项目贡献代码

    - 加入 Ray Slack 社区

    未来,我们将携手共进,继续打造开放化、社区驱动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未来。

    相关文章
    |
    1天前
    |
    人工智能 开发框架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体来了!智能体教育新纪元:从黎跃春的智能体开发实训,看AI人才培养的未来路径
    智能体时代来临,AI教育迈向“系统智能”新阶段。从零基础入门到项目实训,再到产教融合,培养具备AI思维与实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
    |
    1天前
    |
    人工智能 JSON 测试技术
    Dify入门实战:5分钟搭建你的第一个AI测试用例生成器
    本文教你利用Dify平台,结合大模型API,5分钟内搭建一个无需编程基础的AI测试用例生成器。通过配置提示词、连接AI模型,实现自动输出覆盖正常、异常及边界场景的结构化测试用例,提升测试效率与质量,并支持集成到CI/CD流程,助力智能化测试落地。
    |
    12天前
    |
    算法 API 流计算
    《3D古城场景角色碰撞优化的实战指南》
    本文聚焦开放世界3A项目“燕云古城废墟”场景的角色物理碰撞优化,记录从解决“穿模”“帧率骤降”等核心问题切入的工程化实践。先针对静态物体碰撞体冗余,设计“层级碰撞体”方案并制定精度规范,大幅降低计算量;再通过“预破碎资源池”优化可破坏物体,减少实时破碎的性能消耗;开发“动态碰撞剔除系统”,基于距离与视野实现碰撞计算按需触发;结合移动端特性,通过碰撞简化与物理步长调整完成多设备适配;最后构建“碰撞-动画协同系统”,提升交互真实感。
    107 32
    |
    12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用AI重构人机关系,OPPO智慧服务带来了更“懂你”的体验
    OPPO在2025开发者大会上展现智慧服务新范式:通过大模型与意图识别技术,构建全场景入口矩阵,实现“服务找人”。打通负一屏、小布助手等系统级入口,让服务主动触达用户;为开发者提供统一意图标准、一站式平台与安全准则,降低适配成本,共建开放生态。
    125 31
    |
    1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前端开发
    别再用均值填充了!MICE算法教你正确处理缺失数据
    MICE是一种基于迭代链式方程的缺失值插补方法,通过构建后验分布并生成多个完整数据集,有效量化不确定性。相比简单填补,MICE利用变量间复杂关系,提升插补准确性,适用于多变量关联、缺失率高的场景。本文结合PMM与线性回归,详解其机制并对比效果,验证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优势。
    421 11
    别再用均值填充了!MICE算法教你正确处理缺失数据
    |
    9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自然语言处理
    别再靠“救火”过日子了:智能运维,正在重塑IT服务的未来
    别再靠“救火”过日子了:智能运维,正在重塑IT服务的未来
    103 15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监控
    别让运维只会“救火”——用数据点燃业务增长的引擎
    别让运维只会“救火”——用数据点燃业务增长的引擎
    76 12
    |
    21天前
    |
    数据挖掘 测试技术 图形学
    《3D动作游戏受击反馈:从模板化硬直到沉浸式打击感的开发拆解》
    本文记录3D动作游戏角色受击反馈系统的开发实践,针对早期依赖引擎模板导致的反馈雷同、硬直僵化等问题展开优化。通过联合多岗位梳理“视觉差异化、物理动态化、音效分层”需求,放弃传统组件,自研受击反馈状态机,实现状态独立配置与优先级切换;构建伤害类型-反馈参数映射表适配不同场景,开发动态硬直判定器平衡攻防体验。经性能优化(特效实例化、粒子分级)与细节打磨(弱点反馈强化、残血感知优化),解决卡顿、反馈不清晰等痛点,最终实现“每一击有重量”的沉浸打击感,为动作游戏受击系统开发提供实用参考。
    92 11
    |
    2月前
    |
    人工智能 API 开发工具
    京东:对接白条API提供分期付款,降低消费门槛
    本文详解京东白条API集成,涵盖技术原理、分步对接流程及Python代码实现,帮助开发者快速接入分期付款功能。通过API调用实现信用评估与分期计算,降低消费门槛,提升电商转化率。内容基于官方文档,确保准确可靠。
    176 8
    下一篇
    开通os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