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数字化业务环境中,流量波动成为常态。传统固定资源分配模式常导致两种结果:流量高峰时服务响应延迟,资源闲置时成本浪费。阿里云弹性伸缩(Elastic Scaling Service, ESS)通过自动化资源调整机制,实时匹配计算资源与业务需求。据统计,合理使用弹性伸缩可帮助企业降低30%以上的计算成本,同时将资源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云上成本优化与稳定性保障的核心工具。如果你还没有上云账号或上云实际使用云服务过程中有不懂的,可寻小编翼龙云助力上云用云以及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折扣。
二、弹性伸缩核心特性
阿里云弹性伸缩是一种智能资源管理服务,其本质是根据预设策略自动增加或减少云服务器实例(ECS或ECI)。它通过持续监控业务指标(如CPU使用率、网络流量),在设定阈值触发时自动执行扩缩容操作。
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自动化运维:无需人工干预,系统全天候监控并调整资源,减少运维负担
成本优化:仅在需要时启用资源,避免过度配置,实现按需付费
高可用保障:自动替换不健康实例,确保业务连续性
三、设置流程:四步构建弹性体系
创建伸缩组:定义资源管理边界
伸缩组是弹性伸缩的基本管理单元,用于界定实例的伸缩范围。
基础配置:登录阿里云控制台,进入弹性伸缩服务。点击创建伸缩组,设置名称(如"web-server-group")、类型(ECS或ECI)及地域
关键参数:
最小实例数:设置资源池下限(如2台),确保基础服务能力
最大实例数:设定资源池上限(如10台),防止成本失控
网络配置:选择专有网络(VPC)和多个交换机(vSwitch),提升扩容成功率
配置实例模板:定义扩容资源规格
伸缩配置作为扩容模板,决定了新实例的硬件规格和软件环境。
硬件选择:指定实例规格(如2核4G)、系统盘类型(如ESSD)和带宽大小
软件环境:选择镜像(推荐使用已部署应用的自定义镜像),确保新实例可直接提供服务
安全设置:绑定安全组(Security Group),配置网络访问规则
制定伸缩规则:定义扩缩容逻辑
伸缩规则明确每次资源调整的具体方式和数量。
简单规则:直接设定增加/减少固定数量实例(如"增加1台")
目标追踪规则:设定指标目标值(如"CPU使用率维持在50%"),系统自动计算所需实例数
冷却时间:设置伸缩动作的间隔(如300秒),防止频繁波动
设置触发任务:定义伸缩执行条件
触发任务将监控指标与伸缩规则联动,实现自动化决策。
报警任务:基于实时监控数据触发。例如,当平均CPU使用率连续3次超过70%时执行扩容规则
定时任务:针对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例如,每日晚高峰前预设扩容,高峰后自动缩容
混合策略:结合报警与定时任务,应对复杂业务场景
四、典型应用场景与策略选择
无规律业务波动(如新闻热点事件)
场景特征:访问量突发性强,难以预测时间点和规模
推荐策略:报警任务驱动,监控CPU使用率或应用QPS
参数示例:CPU使用率>70%扩容2台,<20%缩容1台,冷却时间300秒
规律性业务高峰(如电商大促、游戏晚间峰值)
场景特征:流量高峰出现时间固定,持续时间明确
推荐策略:定时任务为主,报警任务为辅
参数示例:每日17:55扩容至8台,23:00缩容至2台,同时设置CPU监控兜底
长期稳定业务(企业后台管理系统)
场景特征:流量平稳,但需保障高可用性
推荐策略:健康检查模式,自动替换异常实例
参数示例:最小实例数2台,开启健康检查,故障实例自动替换
五、最佳实践建议
渐进式配置:初次使用建议先设置较宽松的阈值(如CPU阈值60%-80%),观察效果后逐步优化
资源预留:最小实例数建议≥2,并分布在不同可用区,提升基础可用性
成本控制:结合预留实例与弹性伸缩,对基础负载使用预留实例,波动部分使用弹性实例
监控优化:定期查看伸缩活动历史,根据实际效果调整阈值和规则
总结:阿里云弹性伸缩通过伸缩组定义边界、实例模板统一规格、伸缩规则明确逻辑、触发任务驱动执行的四步框架,构建了完整的自动化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可根据业务波动特性选择匹配的触发策略:无规律波动用报警任务,规律高峰用定时任务,稳定系统用健康检查。正确配置后,既能保障业务稳定性,又能实现显著的资源成本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