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EEMDAN-VMD-BiLSTM的多变量输入单步时序预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简介: 基于CEEMDAN-VMD-BiLSTM的多变量输入单步时序预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内容如下:🎁🎁🎁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解答你胸中升起的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基于CEEMDAN-VMD-BiLSTM的多变量输入单步时序预测研究

摘要

风电功率受气象因素影响呈现强非线性与非平稳特性,传统预测方法难以有效捕捉其动态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完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变分模态分解(VMD)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混合预测模型。通过CEEMDAN-VMD双重分解降低数据复杂度,结合BiLSTM捕捉多变量时序依赖关系,实现高精度单步预测。实验表明,该模型在风电场数据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较传统LSTM模型降低28.7%,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降低21.3%,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CEEMDAN;VMD;BiLSTM;多变量预测;风电功率;时序分解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然而,风电功率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导致电网调度难度增加,准确预测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传统ARIMA、SVM等模型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数据时存在局限性,而深度学习模型虽能捕捉复杂时序关系,但直接应用于原始数据易受噪声干扰,导致预测精度下降。

1.2 研究意义

本文提出的CEEMDAN-VMD-BiLSTM模型通过多尺度分解与深度学习融合,解决了以下问题:

  1. 数据噪声抑制:CEEMDAN通过自适应噪声注入消除模态混叠,VMD进一步分离高频分量中的噪声;
  2. 特征提取优化:双重分解将原始序列转化为多尺度子序列,降低数据非线性复杂度;
  3. 时序依赖建模:BiLSTM双向捕捉多变量间的长期依赖关系,提升预测鲁棒性。

该模型为高精度风电功率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对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 理论基础

2.1 CEEMDAN分解原理

CEEMDAN通过在每个分解阶段添加自适应白噪声,生成一组模态分量(IMF)与残差项。其核心优势在于:

  • 抗模态混叠:噪声辅助分解有效分离相近频率成分;
  • 完备性:原始信号可由所有IMF与残差精确重构。

2.2 VMD分解机制

VMD基于变分框架将信号分解为多个具有中心频率的窄带模态,通过迭代优化以下目标函数实现:

image.gif 编辑

其中,uk为第k个模态,ωk为中心频率。VMD通过频域分割提升高频分量解析度,弥补CEEMDAN在细节捕捉上的不足。

2.3 BiLSTM网络结构

BiLSTM由前向与后向LSTM单元组成,通过门控机制(输入门、遗忘门、输出门)控制信息流:

  • 前向层:捕捉历史时序依赖;
  • 后向层:提取未来信息影响;
  • 输出融合:拼接双向隐藏状态,增强长期依赖建模能力。

3. 模型构建

3.1 整体框架

模型分为四个阶段):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多变量输入(风速、风向、温度等),填充缺失值并剔除异常点;
  2. 双重分解:CEEMDAN分解风电功率序列为IMF1-IMFn与残差,对高频IMF(如IMF1)进行VMD二次分解;
  3. 特征提取:将分解后的子序列与气象变量输入CNN,通过卷积核提取局部时空特征;
  4. 时序预测:BiLSTM接收CNN输出特征,建立多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输出单步预测值。

3.2 关键创新点

  1. 双重分解策略:CEEMDAN处理低频整体趋势,VMD细化高频波动,实现从粗到细的特征解耦;
  2. 多变量融合机制:将气象变量与功率分解分量共同输入CNN,挖掘变量间的隐含关联;
  3. 双向时序建模:BiLSTM克服单向LSTM的信息滞后问题,提升预测响应速度。

4. 实验验证

4.1 数据集与评价指标

实验采用某风电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数据,采样间隔15分钟,包含功率、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五类变量。按7:1:2划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评价指标选用RMSE、MAE、MAPE,公式如下:

image.gif 编辑

4.2 对比模型

  1. 传统模型:ARIMA、SVM;
  2. 单一分解模型:CEEMDAN-LSTM、VMD-LSTM;
  3. 深度学习模型:CNN-LSTM、BiLSTM。

4.3 结果分析

表1显示,CEEMDAN-VMD-Bi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RMSE为8.23MW,MAPE为4.17%,显著优于对比模型。具体表现为:

  • 分解有效性:双重分解使高频噪声功率占比从12.3%降至3.7%,子序列预测误差降低41%;
  • 多变量贡献:引入风向与温度变量后,MAPE提升2.8个百分点,验证气象因素的重要性;
  • 双向结构优势:BiLSTM较单向LSTM的RMSE降低1.9MW,证明双向时序依赖捕捉的有效性。

表1 模型预测性能对比

模型 RMSE(MW) MAE(MW) MAPE(%)
ARIMA 15.72 12.45 9.83
SVM 13.28 10.17 8.56
CEEMDAN-LSTM 10.45 8.32 6.21
VMD-LSTM 11.03 8.91 6.78
CNN-LSTM 9.87 7.89 5.64
BiLSTM 9.12 7.34 5.02
本文模型 8.23 6.78 4.17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的CEEMDAN-VMD-BiLSTM模型通过双重分解与双向时序建模,有效解决了风电功率预测中的非线性、非平稳与多变量耦合问题。实验表明,该模型在精度与稳定性上均优于传统方法,为高精度时序预测提供了新范式。

5.2 未来展望

  1. 模型轻量化:探索轻量级网络结构(如MobileNet)以降低计算成本;
  2. 多步预测扩展:研究递归预测策略,实现长周期功率曲线预测;
  3. 跨场景迁移:测试模型在不同气候区风电场的适应性,提升普适性。

📚2 运行结果

(分解+预测)CEEMDAN-VMD-BiLSTM时序预测,多变量输入单步预测,matlab代码,直接运行!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以运行结果

相关文章
|
2天前
|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安全
云上十五年——「弹性计算十五周年」系列客户故事(第二期)
阿里云弹性计算十五年深耕,以第九代ECS g9i实例引领算力革新。携手海尔三翼鸟、小鹏汽车、微帧科技等企业,实现性能跃升与成本优化,赋能AI、物联网、智能驾驶等前沿场景,共绘云端增长新图景。
|
8天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人工智能
【2025云栖精华内容】 打造持续领先,全球覆盖的澎湃算力底座——通用计算产品发布与行业实践专场回顾
2025年9月24日,阿里云弹性计算团队多位产品、技术专家及服务器团队技术专家共同在【2025云栖大会】现场带来了《通用计算产品发布与行业实践》的专场论坛,本论坛聚焦弹性计算多款通用算力产品发布。同时,ECS云服务器安全能力、资源售卖模式、计算AI助手等用户体验关键环节也宣布升级,让用云更简单、更智能。海尔三翼鸟云服务负责人刘建锋先生作为特邀嘉宾,莅临现场分享了关于阿里云ECS g9i推动AIoT平台的场景落地实践。
【2025云栖精华内容】 打造持续领先,全球覆盖的澎湃算力底座——通用计算产品发布与行业实践专场回顾
|
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自动驾驶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启真问智”人工智能模型&智能体大赛决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启真问智”人工智能模型&智能体大赛决赛的通知
|
7天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阿里云x硅基流动:AI安全护栏助力构建可信模型生态
阿里云AI安全护栏:大模型的“智能过滤系统”。
|
8天前
|
编解码 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识别
Qwen3-VL再添丁!4B/8B Dense模型开源,更轻量,仍强大
凌晨,Qwen3-VL系列再添新成员——Dense架构的Qwen3-VL-8B、Qwen3-VL-4B 模型,本地部署友好,并完整保留了Qwen3-VL的全部表现,评测指标表现优秀。
623 7
Qwen3-VL再添丁!4B/8B Dense模型开源,更轻量,仍强大
|
10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大模型微调技术:LoRA原理与实践
本文深入解析大语言模型微调中的关键技术——低秩自适应(LoRA)。通过分析全参数微调的计算瓶颈,详细阐述LoRA的数学原理、实现机制和优势特点。文章包含完整的PyTorch实现代码、性能对比实验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为开发者提供高效微调大模型的实践指南。
74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