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基础问答:用RAG技术打造“有据可循”的智能助手

简介: 超越基础问答:用RAG技术打造“有据可循”的智能助手

超越基础问答:用RAG技术打造“有据可循”的智能助手

当前,大型语言模型能流畅地对话和创作,但其核心缺陷也日益凸显:它们可能会生成看似合理但完全错误的“幻觉”信息,并且知识库受限于训练数据,无法获取最新或私有的信息。

如何让AI的回答既富有创意又准确可靠?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正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什么是RAG?

RAG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在让大模型回答问题之前,先让它去一个“知识库”(比如你的公司文档、最新网页新闻或产品手册)里查资料。然后,模型基于查到的、有据可查的信息来组织和生成答案。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严谨的学者,在撰写论文前,会先去图书馆查阅大量文献作为引用,而不是仅凭记忆信口开河。

RAG是如何工作的?

一个典型的RAG流程分为三步:

  1. 检索:

    • 将用户的问题(如“我们公司最新的年假政策是什么?”)输入系统。
    • 系统在一个预先构建好的专用知识库(已切分成片段并向量化)中,搜索与问题最相关的文档片段。
  2. 增强:

    • 将上一步检索到的相关文档片段,与用户的原始问题组合成一个新的、内容更丰富的提示。例如:“请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检索到的年假政策文档...]。问题:我们公司最新的年假政策是什么?”
  3. 生成:

    • 将这个增强后的提示发送给大模型。模型现在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你提供的“标准答案”素材来进行总结、提炼和生成最终回复。

为什么RAG如此重要?

  • 提升准确性: 大幅减少模型“幻觉”,让答案有源可溯,增强可信度。
  • 知识实时更新: 无需重新训练昂贵的模型,只需更新知识库,即可让助手获取最新信息。
  • 保护隐私与解决专有问题: 企业可以在不泄露内部数据的前提下,利用公共大模型的能力,结合自己的内部文档构建专属智能助手。

总结

RAG技术巧妙地将信息检索的强大能力与大模型的卓越生成能力相结合,是实现下一代可信、可控企业级AI应用的核心架构。它标志着我们从“万能”的通用聊天机器人,迈向了深耕于垂直领域、“有据可循”的专业智能助手的新阶段。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弹性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微服务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1234 5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通义DeepResearch全面开源!同步分享可落地的高阶Agent构建方法论
通义研究团队开源发布通义 DeepResearch —— 首个在性能上可与 OpenAI DeepResearch 相媲美、并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表现的全开源 Web Agent。
1217 87
|
11天前
|
云栖大会
阿里云云栖大会2025年9月24日开启,免费申请大会门票,速度领取~
2025云栖大会将于9月24-26日举行,官网免费预约畅享票,审核后短信通知,持证件入场
1797 13
|
20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
3天前
|
资源调度
除了nrm-pm,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管理多个包管理器的源?
除了nrm-pm,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管理多个包管理器的源?
235 127
|
4天前
|
前端开发
Promise的then方法返回的新Promise对象有什么特点?
Promise的then方法返回的新Promise对象有什么特点?
1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