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与重写的区别
- 重载是对象的方法之间,它们方法名相同,但方法的参数列表不同
- 重写是父子类(包括接口与实现类)中两个同名方法,它们方法名相同,且方法的参数列表相同
- 重载在编译阶段,由编译器根据传递给方法的参数来区分方法,例如
- 而重写是在运行阶段,由虚拟机解释器去获取引用对象的实际类型,根据类型才能确定该调用哪个方法,例如
- 有没有发生重写,可以使用 @Override 来检查
== 与 equals 的区别
- 对于基本类型,== 是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同
- 对于引用类型,== 是比较两边的引用地址是否相同,用来判断是否引用着同一对象
- equals 要看实现
- Object.equals(Object other) 的内部实现就是 ==,即判断当前对象和 other 是否引用着同一对象
- 比如 String,它的内部实现就是去比较两个字符串中每个字符是否相同,比较的是内容
- 比如 ArrayList,它的内部实现就是去比较两个集合中每个元素是否 equals,比较的也是内容
String,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 的区别
- 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字符串对象
- String 表示的字符串是不可变的,而后两者表示的字符串是内容可变的(可以增、删、改字符串里的内容)
- StringBuilder 不是线程安全的,StringBuffer 是线程安全的,而 String 也算是线程安全的
适用场景
- 大部分场景下使用 String 就足够了
- 如果有大量字符串拼接的需求,建议用后两者,此时
- 此字符串对象需要被多线程同时访问,用 StringBuffer 保证安全
- 此字符串对象只在线程内被使用,用 StringBuilder 足够了
另外针对 String 类是 final 修饰会提一些问题,把握下面几点
- 本质是因为 String 要设计成不可变的,final 只是条件之一
- 不可变的好处有很多:线程安全、可以缓存等
HashMap 原理(数据结构)
底层数据结构:数组+链表+红黑树
接下来的回答中要点出数组的作用,为啥会有冲突,如何解决冲突
- 数组:存取元素时,利用 key 的 hashCode 来计算它在数组中的索引,这样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能让存取时间复杂度达到 O(1)
- 冲突:数组大小毕竟有限,就算元素的 hashCode 唯一,数组大小是 n 的情况下要放入 n+1 个元素,根据鸽巢原理,肯定会发生冲突
- 解决冲突:一种办法就是利用链表,将这些冲突的元素链起来,当然在在此链表中存取元素,时间复杂度会提高为 O(n)
接下来要能说出为什么在链表的基础上还要有红黑树
- 树化目的是避免链表过长引起的整个 HashMap 性能下降,红黑树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n})
有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继续回答,比如树化的时机【进阶】
- 时机:在数组容量达到 >= 64 且 链表长度 >= 8 时,链表会转换成红黑树
- 如果树中节点做了删除,节点少到已经没必要维护树,那么红黑树也会退化为链表
HashMap 原理(扩容)
扩容因子:0.75 也就是 3/4
- 初始容量 16,当放入第 13 个元素时(超过 3/4)时会进行扩容
- 每次扩容,容量翻倍
- 扩容后,会重新计算 key 对应的桶下标(即数组索引)这样,一部分 key 会移动到其它桶中
HashMap 原理(方法执行流程)
以 put 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 产生 hash 码。
- 先调用 key.hashCode() 方法
- 为了让哈希分布更均匀,还要对它返回结果进行二次哈希,这个结果称为 hash
- 二次哈希就是把 hashCode 的高 16 位与低 16 位做了个异或运算
- 搞定数组。
- 如果数组还不存在,会创建默认容量为 16 的数组,容量称为 n
- 否则使用已有数组
- 计算桶下标。
- 利用 (n - 1) & hash 得到 key 对应的桶下标(即数组索引)
- 也可以用 hash % n 来计算,但效率比前面的方法低,且有负数问题
- 用 (n - 1) & hash 有前提,就是容量 n 必须是 2 的幂(如 16,32,64 ...)
- 计算好桶下标后,分三种情况
- 如果该桶位置还空着,直接根据键值创建新的 Node 对象放入该位置即可
- 如果该桶是一条链表,沿着链表找,看看是否有值相同的 key,有走更新,没有走新增
- 走新增逻辑的话,是把节点链到尾部(尾插法)
- 新增后还要检查链表是否需要树化,如果是,转成红黑树
- 新增的最后要检查元素个数 size,如果超过阈值,要走扩容逻辑
- 如果该桶是一棵红黑树,走红黑树新增和更新逻辑,同样新增的最后要看是否需要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