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蚂蚁集团等近30家海内外顶级院校、头部企业、孵化器等机构联合发起的AFAC2025金融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路演圆满结束。
自6月3日正式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000支队伍、约1.5万名选手参与,经过层层遴选,优秀参赛团队来到总决赛路演现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思维,为评委和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答辩。同时,组委会特邀近40位产学研各界专家组成评审团,以深厚的行业洞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答辩项目提供专业评审和前瞻指导,共同见证冠亚季军队伍的最终诞生。
金融应用场景 x AI模型生态深度融合
魔搭社区(ModelScope) 是中国领先的模型即服务(MaaS)开源社区,集成了国内外顶尖 AI 机构和厂商的海量预训练模型,为开发者提供从模型体验、下载、推理到微调的全链路服务。作为AFAC大赛的官方合作单位,自大赛上线开始,魔搭社区便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技术和算力的支持,选手通过分享方案、微调模型、技术文章至魔搭社区可获得100小时免费GPU算力激励。
AFAC大赛上线魔搭社区官网Banner
本次大赛总决赛路演现场也荣幸地邀请到了魔搭社区高级技术专家赵宇泽担任挑战组赛题四评委,在路演环节结束后,赵宇泽老师也积极参与MeetUp环节,在现场与五位参赛选手进行了1V1的深度技术交流。
魔搭社区作为大赛的模型生态合作伙伴和核心技术支持平台,为参赛者提供了强大的模型基础设施和创新的开发范式,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的效率、创新性和技术水准。阶段性合作的圆满成功只是一个开始。,魔搭社区对AFAC金融智能创新大赛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双方继续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探索,进一步达到 “金融应用场景” 与 “AI模型生态” 的深度融合。
从想法走向落地,从赛场走向市场
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保险事业群CTO、AFAC大赛主席尹俊为总决赛路演进行开场致辞。他表示:“AFAC大赛作为‘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赛事之一,自23年创立至今,已经成长为金融智能顶级赛事。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大赛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智能风向标赛事平台,坚持‘以赛促创、以赛促研、以赛育人’的理念,用最真实的金融智能场景和数据作为切入点,联动产学研各方,寻找技术更优解,共同推动金融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蚂蚁集团副总裁、财富保险事业群CTO、AFAC大赛主席尹俊致辞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 7000亿,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AI创新创业必然大有可为。他提出,希望能与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一道,以大赛为纽带,凝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共同发掘优秀人才,助力创新方案从雏形走向落地、从赛场走向市场。
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到金融数据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震操先生,分享《从数据到决策:解析金融数据市场》的主题分享,“如果说AI决定了未来金融的高度,那么数据就是支撑所有智能决策的基石。”
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震操进行行业分享
从ToB市场看,数据业务的订阅制商业模式在中国的IT与服务市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吴震操提出,“AI改变世界,数据定义AI。当算力与算法不再是门槛时,数据的质量和价值决定了模型的能力,从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应用到交易决策场景,价值越来越高。AI+数据+业务决策的商业生态是业务和产品的方向。创业者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能力、科技使用能力与生态构建能力这四大核心竞争力,AFAC大赛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金融AI创新的试炼厂,希望大家ENJOY!”
产学研各界共探人才发展
青年需要长期主义与产业视角
开幕式现场,在蚂蚁集团财富保险事业群项目管理总监、AFAC大赛执委会主席李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权铭,xcube.co首席幕僚长兼董事、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和GFTN日本论坛官方大使Eelee Lua,上海美全云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傅俊,机器之心联合创始人、副主编李亚洲共同开启了一场以《临界2025:AI时代青年定义浪潮的破局点》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五位来自学界、产业界、投资界与头部科技媒体的嘉宾展开深度讨论,打破常规思维,聚焦科技领域未来3-5年的关键洞察,为现场青年创业者与学子提供了多元且具启发性的视角。
姚权铭指出,AI正经历“创新、边界感减弱和内卷”三者相辅相成的阶段。他特别强调,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与产业的边界正在慢慢消融,“科研人需要回归本质,去做更多未来技术的长线探索,而不仅仅追逐短期指标”。他认为经历内卷的过程,实则是鼓励每个人回归初衷。能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生态位、聚焦长期目标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一些。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权铭
Eelee Lua从治理与生态角度提出“责任感、生态建设和监管转型”是AI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她指出海外监管正从单向约束转向与企业合作共治,创业者应警惕目标模糊,“许多创业团队跟风使用AI,但没有想清楚核心解决的问题和真实的市场用户痛点。”在她看来,不能把拥有技术优势和赢得市场认可划上等号,尤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文化合规与本地市场的理解,常常比技术本身更能决定成败”。
xcube.co首席幕僚长兼董事、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和GFTN日本论坛官方大使Eelee Lua
傅俊用“跃迁、基石、闭环”概括当前AI发展态势。关于AI是否给青年人才带来无效内卷,傅俊现场说道:“我认为还不存在完全的内卷,这实质是AI技术基础设施普惠化的创新过程,适度内卷可以把AI从昂贵技术变为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的资源。”他建议创业者应该从算力崇拜转向效能为王,从技术追赶转向新场景定义。
上海美全云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傅俊
李亚洲从多年资深媒体人的视角出发,指出当前AI创业正呈现出显著年轻化与流量驱动的特征。他看到了目前中国开源力量的崛起,“据我所知,在全球最顶级的16个开源模型中,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已经高达15个。”面对行业内卷式创新,他认为这是一种“大家被迫跟进、又被迫突破”的竞争压力下的创新模式。他呼吁学界与业界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夯实基础理论,因为“AI领域常需考古,老技术或许可以解决新问题。”
机器之心联合创始人、副主编李亚洲
当大模型逐渐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青年一代正在重新定义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商业价值。大模型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条奔涌的新河床;青年不是被裹挟的浪花,而是决定流向的造浪者。
李晖指出,“我看到,今年的大赛有许多仍在校读博或初入创业赛道的年轻面孔,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未来生态的构建者。”她表示,“AFAC大赛也在尝试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透过AI技术发展,持续探索金融智能领域原有经典难题的更优解。通过联合产学研各界,帮助青年人才找到AI真正创造价值的破局点,这也是AFAC大赛创办以来始终不变的初心之一。”
跨界圆桌嘉宾发言现场
让创新思想自由流动,让人才与大咖直接对话
本次创新设立的AFAC Meetup Time,成为总决赛路演现场倍受瞩目的交流环节。组委会精心设置Meetup对谈空间,特邀近40位出席现场评审的专家与总决赛选手进行1V1深度对话,为参赛者创造了与大咖直接互动交流、建立深度链接的宝贵机会。
组委会还特邀恒生聚源、蚂蚁集团、NVIDIA等知名企业的HR负责人亲临现场,与上百名选手交流最新技术、创业方向、人生规划等深度话题。这种开放式交流的模式,让创新者被看见、被认可,也让企业提前发现了一批具有潜力的新生代AI人才。
AFAC Meetup Time不仅促进了技术思想的碰撞,更为未来的产学研合作埋下种子,展现了AFAC大赛作为创新孵化平台的重要价值。
AFAC Meetup Time环节,参赛选手与大咖和企业HR 1V1交流现场
直击路演答辩现场,思维交锋与创新活力交织
在总决赛路演答辩现场,选手聚焦AI+金融核心难题,展现出扎实的技术功底与清晰的商业洞察,比赛过程紧凑、亮点频出。
挑战组选手直面行业实际瓶颈,赛题一致力于精准预测基金申购与赎回量,增强流动性管理、保障用户收益体验;赛题二聚焦构建长文本多源一致性校验系统,实现语义对齐与动态规则适配;赛题三攻关长思维链高效压缩,在保证准确率前提下优化推理路径;赛题四突破多模态报告自动生成,解决大模型在信息整合与结构化输出中的难题。
选手答辩精彩瞬间
挑战组答辩结束,专家和选手共同合影留念
初创组项目从新质生产力、普惠金融、数据要素及养老金融四大方向出发,征集到了近500项金融创新方案,覆盖智能投研、保险精算、低空经济、web3.0等多个领域,为金融场景带来跨学科、跨领域、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答辩环节中,评委围绕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与应用价值等维度,与选手进行了深入交流。大赛的初创组团队展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既有刚起步的年轻企业,也有来自高校实验室的初创队伍。他们的项目不仅技术硬核、实用性强,更充分体现出青年科技人才对金融场景的理解与快速的技术迭代能力。
初创组答辩结束,专家和选手共同合影留念
推动聚焦最前沿技术发展
持续解决最新产业场景难题
围绕“大模型技术创新、金融场景应用突破、产业生态协同发展”三大方向,AFAC2025大赛致力于持续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金融智能顶尖赛事平台。大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金融与未来的畅想,让金融AI服务像扫码支付一样进入普通人生活。
未来,AFAC2025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将持续以“解决行业真命题”为初心,秉承“集聚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合作交流、打造金融智能顶级赛事”的宗旨,发现一批优秀人才,孵化一批创新项目。
AFAC2025大赛圆满结束,专家和选手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