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大模型备案公示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有“已备案”的公示还有“已登记”的公示。很多小伙伴搞不明白大模型备案与大模型登记有什么区别,大家都在讲大模型备案该怎么做,怎么都没有大模型登记的攻略呢?
正好我最近有三个做大模型登记的客户刚通过审核,结合现有经验,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大模型登记是个啥情况!
一、大模型登记VS大模型备案
首先,我们先理清楚,什么样的模型该做备案?什么样的模型去做登记?
(1)大模型备案
自研模型,具备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
调用第三方已备案模型为基座,经过微调和训练,有训练数据,且具备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模型
(2)大模型登记
直接调用第三方已备案大模型,没有经过微调和训练的模型需做大模型登记,也需具备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
二、登记模型的基本情况
申请大模型登记前,与大模型备案一样,需要先确认模型的主要功能、适用人群场合等,这一部分我在上一篇大模型备案攻略里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复习一下上一篇。
三、登记模型的调用情况
需要详细说明采用的已备案模型的情况,调用的方式、使用场景等,若调用多个已备案模型,需逐一填写注明,分别调用模型的情况。
若产品调用一个或多个已备案模型,赋能一个或多个应用场景的,按一个登记备案进行填报;不同产品调用已备案模型的,按多个登记备案进行填报。
四、登记模型的服务与安全防范情况
需详细说明采用第三方云平台或服务器的部署情况,包括单位性质、平台/服务器地点、租用的期限及并发服务能力。
这一部分与大模型备案的要求也是相同的。
开发服务能力: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还是其他
服务方式:APP、网页、小程序、API接口或其他方式
需重点说明服务过程中的信息:
模型适用人群、场合、用途的方式;
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保存个人信息情况;
收集个人信息征得个人同意的方式;
受理处理使用者关于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个人信息请求的方式;
图片、视频的标识样式、位置、频度
接受公众或使用者投诉举报的途径、反馈方式
非法内容拦截措施:详细列出监看人员的数量、类型、及人员培训记录。如有非法内容拦截标准,另外附件,如有预置关键词拦截,须提供拦截关键词库。
五、登记模型的安全评估情况
很多不太了解大模型登记的服务商都会对客户说:大模型备案与登记的区别就是大模型登记不需要做安全评估。其实不然,大模型登记也是需要安全评估的。
首先需要填写评估负责人个人相关信息、从事安全评估或相近工作时间的年限及评估团队专业人员数量。
评估内容包括:
生成内容评估
涉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评估
涉民族、信仰、性别等评估
涉透明性、准确性、可靠性等评估
模型性能(问题拒答率)评估
其中“生成内容评估”须附测试题集、关键词列表,重点针对涉意识形态、国家主权、个人隐私、个人肖像和名誉权等方面的评估。
六、大模型登记的材料
生成式人工智能调用已备案大模型上线备案表
调用已备案大模型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产品服务协议
内容安全管理制度
拦截关键词库
评估测试题
测试账号及API接口文档
大模型登记的进度和周期比大模型备案稍快一些,目前只经过属地网信办审核,不会过渡到中央网信办终审,进度会稍快一些,一般4-5个月左右备案就能下来,也要看当地网信办的一个审核进度。
近期“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中,各地网信办也在重点清查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而直接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用。各AI企业还需尽快做好自查,自觉履行备案手续!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有其他备案问题或经验,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