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登记指南—全网最详细解读版,纯干货快收藏!

本文涉及的产品
多模态交互后付费免费试用,全链路、全Agent
简介: 本文解析了大模型“备案”与“登记”的区别,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申报要求,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登记流程、材料准备及安全评估要点,帮助企业合规申报,避免因未备案/登记而违规。

在以往大模型备案公示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有“已备案”的公示还有“已登记”的公示。很多小伙伴搞不明白大模型备案与大模型登记有什么区别,大家都在讲大模型备案该怎么做,怎么都没有大模型登记的攻略呢?

正好我最近有三个做大模型登记的客户刚通过审核,结合现有经验,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大模型登记是个啥情况!

一、大模型登记VS大模型备案
首先,我们先理清楚,什么样的模型该做备案?什么样的模型去做登记?

(1)大模型备案

自研模型,具备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
调用第三方已备案模型为基座,经过微调和训练,有训练数据,且具备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模型
(2)大模型登记

直接调用第三方已备案大模型,没有经过微调和训练的模型需做大模型登记,也需具备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

二、登记模型的基本情况
申请大模型登记前,与大模型备案一样,需要先确认模型的主要功能、适用人群场合等,这一部分我在上一篇大模型备案攻略里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复习一下上一篇。

三、登记模型的调用情况
需要详细说明采用的已备案模型的情况,调用的方式、使用场景等,若调用多个已备案模型,需逐一填写注明,分别调用模型的情况。

若产品调用一个或多个已备案模型,赋能一个或多个应用场景的,按一个登记备案进行填报;不同产品调用已备案模型的,按多个登记备案进行填报。

四、登记模型的服务与安全防范情况
需详细说明采用第三方云平台或服务器的部署情况,包括单位性质、平台/服务器地点、租用的期限及并发服务能力。

这一部分与大模型备案的要求也是相同的。

开发服务能力: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还是其他

服务方式:APP、网页、小程序、API接口或其他方式

需重点说明服务过程中的信息:

模型适用人群、场合、用途的方式;
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保存个人信息情况;
收集个人信息征得个人同意的方式;
受理处理使用者关于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个人信息请求的方式;
图片、视频的标识样式、位置、频度
接受公众或使用者投诉举报的途径、反馈方式

非法内容拦截措施:详细列出监看人员的数量、类型、及人员培训记录。如有非法内容拦截标准,另外附件,如有预置关键词拦截,须提供拦截关键词库。

五、登记模型的安全评估情况
很多不太了解大模型登记的服务商都会对客户说:大模型备案与登记的区别就是大模型登记不需要做安全评估。其实不然,大模型登记也是需要安全评估的。

首先需要填写评估负责人个人相关信息、从事安全评估或相近工作时间的年限及评估团队专业人员数量。

评估内容包括:

生成内容评估
涉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评估
涉民族、信仰、性别等评估
涉透明性、准确性、可靠性等评估
模型性能(问题拒答率)评估

其中“生成内容评估”须附测试题集、关键词列表,重点针对涉意识形态、国家主权、个人隐私、个人肖像和名誉权等方面的评估。

六、大模型登记的材料
生成式人工智能调用已备案大模型上线备案表
调用已备案大模型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产品服务协议
内容安全管理制度
拦截关键词库
评估测试题
测试账号及API接口文档
大模型登记的进度和周期比大模型备案稍快一些,目前只经过属地网信办审核,不会过渡到中央网信办终审,进度会稍快一些,一般4-5个月左右备案就能下来,也要看当地网信办的一个审核进度。

近期“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中,各地网信办也在重点清查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而直接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用。各AI企业还需尽快做好自查,自觉履行备案手续!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有其他备案问题或经验,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相关文章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大模型备案要点一次过【附材料清单详解】
广东省最新公布一批大模型备案名单,新增14款备案模型、6款登记模型,累计达80款备案、23款登记。文章详解大模型备案流程、周期(5-10个月)、要求(主体资质、数据合规、内容安全、模型完成度)、所需材料(备案表、安全评估报告、服务协议、语料标注规则等)及完整备案流程(初审、自测、提交、整改、终审、公示)。为大模型企业备案提供全面指导。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大模型备案材料—《安全评估报告》撰写指南
本文详解大模型备案中的关键材料——《安全评估报告》的撰写要点,涵盖报告框架、必备内容、注意事项及基础信息,助你高效通过备案。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备案攻略—2025全网最新最详细解读版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大模型备案成为行业热点。本文详解备案所需具体条件与注意事项,涵盖模型功能、适用场景、研制情况、安全评估及备案材料等核心内容,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备案流程,规避合规风险,顺利推进产品上线。
|
9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大模型备案、登记全流程攻略
在AI浪潮下,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为各行业带来变革。为确保算法安全有序发展,需进行相关备案登记。具体包括:大模型备案(面向公众提供生成式服务)、大模型登记(借助第三方大模型)、算法备案(5类算法)及双新评估(舆论属性服务)。未及时备案将面临法律处罚,备案流程涉及属地初审、中央终审等环节,周期约3-4个月。境外模型和特定行业有额外限制,备案后仍需常态化安全管理。
|
3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安全
开源赋能双碳:MyEMS 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实践价值
在全球碳中和趋势与“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管理趋向精细化与智能化。MyEMS是一款基于Python开发的开源能源管理系统,具备灵活适配、功能全面的优势,覆盖工厂、建筑、数据中心等多元场景。系统支持能源数据采集、分析、可视化及设备管理、故障诊断、AI优化控制等功能,提供“监测-分析-优化”闭环解决方案。遵循“国家+省级+接入端”三级架构,MyEMS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实现能源效率提升与政策合规。开源模式降低了技术门槛,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129 0
|
7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AI 安全架构概述
AI 安全架构涵盖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推理部署等阶段,确保安全性、隐私与合规。其核心组件包括数据层、模型层、推理层、应用层和运维层,针对数据安全威胁(如数据投毒)、模型窃取、对抗攻击及系统漏洞等风险,提出数据加密、对抗训练、联邦学习等防御策略,并强调开发前、开发中和部署后的最佳实践,以降低 AI 解决方案的安全风险。
654 13
|
2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安全
算法备案新手攻略——2025全网最新最详细解读版
本文介绍了算法备案的背景、法规依据、备案类型及流程,涵盖生成合成、个性化推送等五大算法类型,并详细说明所需材料与备案周期,强调未备案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助力企业合规运营。
|
2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最多一个月,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轻松落地
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自数量达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