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深度合成服务类”算法和算法备案不是很理解,今天我们专开一篇全面的给大家介绍下。
一、深度合成相关定义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官方定义:
01深度合成技术
是指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网络信息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1、篇章生成、文本风格转换、问答对话等生成或者编辑文本内容的技术;
2、文本转语音、语音转换、语音属性编辑等生成或者编辑语音内容的技术;
3、音乐生成、场景声编辑等生成或者编辑非语音内容的技术;
4、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物属性编辑、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生成或者编辑图像、视频内容中生物特征的技术;
5、图像生成、图像增强、图像修复等生成或者编辑图像、视频内容中非生物特征的技术;
6、三维重建、数字仿真等生成或者编辑数字人物、虚拟场景的技术。
02深度合成服务
是指在境内应用深度合成技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智能对话、智能写作等模拟自然人进行文本的生成或者编辑服务;
2、合成人声、仿声等语音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
3、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
4、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者编辑服务;
5、其他具有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
03深度合成服务类算法
深度合成算法是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供深度合成服务的一种算法,包含在生成合成类算法的大类里,属于一种特殊形式算法类型。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相关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开发者应当履行备案手续。
备案要求
备案时间: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
备案部门:国家网信办
备案系统: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
审核时间:约2-3个月(主体5-7个工作日;算法10-15个工作日)
备案变更:变更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备案注销:终止服务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办理注销备案手续
备案变更
哪些信息发生变更时要做算法备案的变更呢?
一是主体信息:法人、安全责任人、公司名称等;
二是算法信息:算法功能、产品、应用场景、算法机制机理等。
二、深度合成算法类型
明确属于“深度合成服务”类算法后,我们再根据技术来源和使用范围判断下是否需要备案?根据提供的服务来判断下该以哪种身份备案?最后再根据算法模态和类型要确定要做几个备案?
技术来源
自研:完全使用自研技术开发的产品,一般为大厂或部分垂类领域产品;
三方:使用已备案的三方大厂技术(API接口等);
开源二开:对API输出结果进行再加工(如调整参数、融合自有模型);
注意:若调用的第三方API未完成备案(如小型初创公司),企业可能因合作方违规而承担连带责任。
备案身份
服务提供者:主要面向C端用户或少量B端用户,提供AI产品服务,属于运营者身份;
服务技术支持者:主要以B端企业为主,通常不直接接触终端用户,提供API接口等技术服务,属于技术提供者身份;
两者兼具:既关联自有服务面向终端用户,也对外开放提供API调取服务,则需要以两种身份分别备案(双重备案),不可互相替代。
附双重备案理解逻辑图:
模态+类型
首先我们了解下模态,算法模态可以简单分为单模态和多模态:
单模态:简单概括就是只处理一种类型的信息,如文生文、文生图、图生图等;
多模态:同时处理多种类型的信息,并把它们结合起来理解或生成,如文字+图、声音+视频等。
明白模态后,我们再分一下算法的类型。我们梳理了主要的11种『深度合成服务』类算法类型以及对应的算法案例供大家对照,这样就能很明确的判断属于哪一种算法类型了。
因为一个算法对应下一个备案号,我们必须先根据算法模态和类型来判断,我们要备案几个算法?要注意的是多模态算法,我们需要确认不同模态是否是同一个底层来判断算法备案数量。
三、备案流程
备案准备:有明确的备案主体(企业或个体),且完成ICP备案。
备案填报
第一部分:算法主体信息
备案主体名称、性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安全负责人等;
第二部分:产品及功能信息
● 服务名称、主要功能、服务形式(APP、网站、小程序、API等)、访问地址/下载链接、服务状态(上线/测试)。
● 详细描述提供的深度合成技术具体应用(如人脸生成、语音合成等)。
● 提供《深度合成服务规则》、《深度合成服务管理制度》。
第三部分:算法信息(核心)
1、算法基础信息
为每个需备案的深度合成算法命名(内部标识名),选择算法类型(生成合成类),说明其功能目的(如图像生成、语音克隆等)和应用场景(如娱乐、教育、创作等)。
2、算法机制机理
● 简明扼要描述算法的技术原理(如基于GAN的图像生成、基于TTS的语音合成等);
● 清晰说明算法的运行机制(输入是什么?经过哪些关键步骤?输出是什么?);
● 阐述算法在服务中的具体作用(如接收用户上传图片和文本指令,生成符合指令的新图像);
● 数据使用情况:说明算法训练、调优、运行所使用的数据来源、类型、规模,以及数据处理方式(是否包含个人信息、是否进行脱敏等)。
3、算法安全机制
上传附件: 按要求上传相关制度文件、安全评估报告、法定代表人及安全负责人身份证扫描件、授权书等。
备案审核
算法备案提交后由国家网信办在线审核,主体部分一般5-7个工作日出结果,通过的进一步的做算法备案部分的填报;未通过的根据驳回原因做补正修改;算法部分一般审核周期10-15工作日,这部分是重点难点,基本上会驳回修改几次,到最后持续满30日左右未驳回基本是通过的状态,等到统一批次进行公示即可。
附完整的备案流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