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处理效率提升!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发布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

本文涉及的产品
智能开放搜索 OpenSearch行业算法版,1GB 20LCU 1个月
实时计算 Flink 版,1000CU*H 3个月
实时数仓Hologres,50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推出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助力车企构建高效稳定的数据处理流程。相比自建方案,数据包处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推理任务提速超1倍,产能翻番,显著提高自动驾驶模型产出效率。该方案已服务80%以上中国车企,支持多模态数据处理与百万级任务调度,全面赋能智驾技术落地。

阿里云大数据 AI 平台重磅发布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可帮助汽车行业客户实现构建高效、稳定的数据预处理产线流程,数据包处理效率相比自建可提升10倍以上,数据处理推理任务优化提速1倍以上,相同资源产能提升1倍[1],从源头提高了自动驾驶模型产出的效率,有效支撑智驾技术落地。目前,80%以上中国车企的辅助智能驾驶跑在阿里云大数据 AI 平台上。


一.传统自建方案下的智能驾驶数据处理产能困局

智能驾驶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智能驾驶业务流程中,提高数据预处理产能是智能驾驶模型产出效率提高的关键。随着数据量和数据源复杂度的激增,传统 Kubernetes + Argoflow / Airflow 自建方案在实际规模化应用中,逐渐遇到数据处理效率低、元数据管理能力弱、技术栈单一、周边系统集成对接复杂与运维压力大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效处理和管理需求,平台的扩展能力不足,性能瓶颈明显,面对智能化竞争,汽车企业必须加速技术平台与架构的升级迭代。


640 - 2025-07-17T160824.348.png


二.革新架构的破局:全栈式技术矩阵突破预处理效能边界

针对企业加速业务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阿里云大数据 AI 平台发布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通过接入多模态数据包括人工标注数据、真机采集视频或图像及传感器数据的实时上传数据,结合 PAI、MaxCompute、EMR、Flink 技术栈驱动流批一体处理,实现数据解析、智能切帧、特征提取及多维度标注,并依托 DataWorks 完成百万任务调度与管理。方案可集成 Hologres 和高性能向量增强引擎 Elasticsearch 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向量数据的毫秒级检索[2]。同时阿里云大数据 AI 平台支持大模型训练与实时推理双场景需求,全面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高可靠、低时延、强扩展的 AI 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为企业带来高性能的全链路大数据+AI 工程化平台体验。


640 - 2025-07-17T160924.277.png

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全景图


新发布的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在性能、成本、功能、安全等多维度均有着突出优势:

  • 一体化开发效率提速:数据包处理效率相比自建提升10倍以上,数据处理推理任务优化提速1倍以上,相同资源产能提升1倍;
  • 支持百万级任务管理及并发调度,每拉起10000CU资源运行仅需不到10秒;
  • 全链路样本数据血缘存储和检索分析、智能驾驶合规数据安全保护;
  • 企业级 Serverless 化平台,稳定可靠,兼容开源生态。


三.实战验证:数据处理效率10倍提升的落地实践

目前该方案已经成功服务国内多家头部车企客户,经验证可成功帮助客户应对在数据预处理环节中数据异构性与多模态融合、数据质量与噪声干扰、实时性与高吞吐量的挑战,快速推进端到端智驾方案量产。


1.某车企智驾端到端数据产线百万级任务调度案例

某车企端到端产线存在单 clip 耗时上百分钟、日任务累计百万级别、资源利用率低、监控体系缺失、训练效能瓶颈及调度稳定性差等核心问题,严重影响模型训练进度。使用 DataWorks+PAI-DLC+OSS+CPFS 产品组合方案后,实现百万级任务管理及开发调度,现阶段支持上万任务并发运行,产能可达到 5w clips/天,持续突破调度瓶颈,同时效率提升2-3倍。


2.某车企多模态数据处理案例

某车企车端辅助驾驶采集的图片、视频文件经过脱敏压缩后上传到 OSS 中存储,需要对 OSS 中的视频数据进行模式识别、打标,并将识别标签保存供辅助驾驶训练时查询,使用 MaxCompute MaxFrame+PAI-EAS+Flink 产品组合方案,实现对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统一管理,可与结构化数据进行跨模态计算,同时使用分布式 Python 计算框架,直接调用第三方模型对多模态数据进行处理,作业处理效率显著提升。


四.技术底座揭秘: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全解析

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是基于机器学习平台和大数据产品构建的,关键场景的产品作用见下表:


640 - 2025-07-17T161213.828.png


智能驾驶数据预处理解决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大数据与 AI 技术在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产业智能化进程中的深度融合,未来,阿里云大数据 AI 平台将持续深化大模型时代 AI 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拓展多行业解决方案,以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注:

[1]:数据来源于客户内部计算或测试

[2]: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组合技术栈产品,构建多样化解决方案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Apsara Clouder大数据专项技能认证配套课程: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相关文章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AI Compass前沿速览:Qoder Agentic编程、vivo Vision头显、AIRI桌面伴侣、RM-Gallery奖励模型平台
AI Compass前沿速览:Qoder Agentic编程、vivo Vision头显、AIRI桌面伴侣、RM-Gallery奖励模型平台
AI Compass前沿速览:Qoder Agentic编程、vivo Vision头显、AIRI桌面伴侣、RM-Gallery奖励模型平台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数据中心
|
30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人
智能体平台哪家值得选?盘点国内外12家AI Agent平台技术特色
智能体平台正引领人机协作新潮流,将“智能”交给机器,让“平台”服务于人。2024年被Gartner定义为“AgenticAI元年”,预示未来企业交互将由智能体主导。面对百余平台,可从三条赛道入手:通用大模型、RPA升级派与垂直场景定制。不同需求对应不同方案,选对平台,才能让AI真正助力工作。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算法
AI测试平台实战:深入解析自动化评分和多模型对比评测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测试工程师面临着如何高效评估大模型性能的全新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AI测试平台中自动化评分与多模型对比评测的关键技术与实践方法,为测试工程师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资源调度
云上AI推理平台全掌握 (5):大模型异步推理服务
针对大模型推理服务中“高计算量、长时延”场景下同步推理的弊端,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推出了一套基于独立的队列服务异步推理框架,解决了异步推理的负载均衡、实例异常时任务重分配等问题,确保请求不丢失、实例不过载。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测试技术
RidgeBot 5.4.5 - 基于 AI 的主动安全验证平台
RidgeBot 5.4.5 - 基于 AI 的主动安全验证平台
105 2
RidgeBot 5.4.5 - 基于 AI 的主动安全验证平台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牛x,这也许是Coze(字节)平替,AIFlowy:企业级AI应用开发平台
AIFlowy 是一个基于 Java 的企业级开源 AI 应用开发平台,专为中国 toB 场景打造。它提供可视化 AI 工作流编排、大模型配置与市场、RAG 知识库、Bot 应用、素材中心及系统管理模块,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和部署 AI 应用。平台支持多样模型接入、复杂流程组装、素材生成及系统治理,适用于智能客服、知识运营、营销素材生产等场景。技术栈成熟,本土化支持良好,具备完整的开发、部署和管理能力,是企业级 AI 落地的理想选择。
147 0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文字识别
从零开始打造AI测试平台:文档解析与知识库构建详解
AI时代构建高效测试平台面临新挑战。本文聚焦AI问答系统知识库建设,重点解析文档解析关键环节,为测试工程师提供实用技术指导和测试方法论
|
人工智能 缓存 NoSQL
【深度】企业 AI 落地实践(四):如何构建端到端的 AI 应用观测体系
本文探讨了AI应用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如何高效使用AI模型、控制成本以及保障输出质量。文章详细分析了AI应用的典型架构,并提出通过全栈可观测体系实现从用户端到模型推理层的端到端监控与诊断。结合阿里云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基于OpenTelemetry的Trace全链路追踪、关键性能指标(如TTFT、TPOT)采集、模型质量评估与MCP工具调用观测等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在生产环境中实现AI应用的稳定、高效运行。同时,针对Dify等低代码平台的应用部署与优化提供了具体建议,助力企业构建可扩展、可观测的AI应用体系。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GPT为定制AI应用工程师转型第一周学习计划
本计划帮助开发者快速入门AI领域,首周涵盖AI基础理论、Python编程及PyTorch实战。前两天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Transformer核心概念,掌握LLM工作原理。第三至四天快速掌握Python语法与Jupyter使用,完成基础编程任务。第五至七天学习PyTorch,动手训练MNIST手写识别模型,理解Tensor操作与神经网络构建。
120 0

相关产品

  •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