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条私信,有个朋友说:
“既然现在的ERP系统又贵又难用,我干脆自己做一个ERP系统,这事靠谱不?”
用友、金蝶,流程改不动、功能不贴合,还要几十万;
买SaaS,价格倒是便宜了,但功能太轻,二开受限,部门推不动、员工不愿用。
现在技术也跟得上了,低代码、开源框架、AI写代码……听起来好像开发ERP已经不是什么高门槛的事。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自己开发ERP到底行不行?
如果你正打算自己搞系统,那这篇文章,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注:本文示例所用方案模板:简道云ERP系统,给大家示例的是一些通用的功能和模块,都是支持自定义修改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里面的功能。
一、自己开发ERP行不行?
首先你得先把三件事想明白。
1. 你要做的是哪一类ERP?
ERP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类系统。不同企业、不同阶段,差别巨大。
一句话总结:
- 你只是想把销售、采购、库存、财务这些常用动作跑通,那是轻量ERP;
- 你想把订单、采购、生产、库存、报工、成本挂起来,做成业务闭环,这是中型ERP;
- 你想实现多组织协同、预算控制、权限分级、系统集成,那就是重型ERP了。
轻量ERP你可以自己做,甚至两三个人用低代码平台 1~2 个月就能搞定一版。
中型ERP你可以考虑自研,但必须有业务专家深度参与,流程必须跑得通、跑得细。
重型ERP不建议碰,没有架构经验、治理意识、长期运营团队,这条路走不通。
2. 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想做“信息化工具”,还是想重建“业务流程”?
- 如果你只是想“把事情记录下来”,比如登记采购单、查询库存,那是工具问题;
- 但如果你希望“采购 → 审批 → 下单 → 到货 → 入库 → 对账 → 付款”能自动联动、数据闭环,那就是流程问题,这才是真的ERP逻辑。
你是真的流程混乱,还是只是用不好别人家的系统?
- 如果你已经用表格跑得很顺,只是想做成系统自动化,完全可以自己开发;
- 但如果你现在Excel都用不好、单据都不规范、审批靠喊人,别做系统——先把管理跑顺。
3. 你准备花多少钱、多少人、多长时间?
你准备投多少钱?是打算花 5 万做个能跑的版本,还是扛得住一两年持续投入、不断迭代?
你有没有懂业务又懂系统的人?能扛流程、会画图、讲得清逻辑? 有没有项目经理盯进度?有没有测试、培训、维护的人能跟得上?
看着是开发,实际是一整套组织能力的调动。
二、有哪些开发路径?
如果上面这3个问题都想明白了,也确实符合,那接下来就是怎么做了。
自己开发ERP,不是只有一条写代码的路,其实常见有三种路径,各有场景、优劣与风险。
1. 用低代码平台快速搭建业务系统
适合场景:业务流程清晰、模块不复杂、强调快速上线与灵活调整
不是从代码开始,而是从“你具体要解决的流程问题”入手,比如:
- 销售→下单→采购→入库→发货→对账→回款
- 物料申购→采购申请→审批→入库→库存台账
- 成本分摊→凭证生成→财务对账→利润看板
这些流程,在传统ERP里上线要几个月,而在低代码平台上,几个小时就能搭一个雏形。
它的优势在于:
- 快速落地 → 模块化拖拽,无需等技术排期
- 灵活调整 → 表单字段、审批规则随业务变化实时调整
- 成本极低 → 1个人搭系统,10人用,维护也轻量
它不适合做什么?
- 集团多组织、多币种、多工厂协同
- 高度复杂的WMS、MES、财务核算引擎
- 动态角色权限联动、自定义凭证生成、多维度成本分摊
所以你要清楚:它不是替代SAP,而是替代你手里的Excel、钉钉审批和手动对账表。
2. 基于开源ERP系统二次开发
适合场景:内部有技术能力、业务复杂度中等、有一定定制需求
这一类更适合有IT团队、又希望做中长期控制的企业。
开源ERP的核心优势是:你不用从0造轮子,能站在现成模型上直接搭建。
比如:
- 客户、产品、订单、库存这些基础对象已有数据结构;
- 模块之间的引用、审批、状态流转都有现成框架;
- 你只需做字段定制、流程调整和UI适配。
开源的优势:
- 成本可控:不用支付高额系统授权费;
- 灵活性强:能对接你的MES、WMS、CRM系统;
- 自主可控:代码全在你手上,想怎么改怎么来
但它也有短板:
- 本地化难度高 → 多为国外体系设计,财务/税务部分不完全适配国内
- 社区支持薄弱 → 文档不全、遇到问题需要自己啃源码
- 版本升级风险 → 改动越多,未来维护越难
3. 全自研,从零设计“企业级ERP平台”
适合场景:业务流程极其特殊、有自有IT团队、愿意长期投入
常见做法:自主构建业务中台 + 数据中台 + 报表分析平台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开发ERP”了——从数据库结构到流程引擎,从字段逻辑到页面布局,全都从头来。
说白了,你要造的不是一套系统,而是一个产品平台。
常见于:
- 重资产工厂(流程高度定制)
- 科技型企业(强调数据驱动、强集成)
- 做SaaS产品的公司(希望标准化+可复制)
好处是:
- 极致匹配业务流程,系统可随业务长大;
- 没有第三方束缚,权限、数据、安全都能控;
- 可沉淀为自研能力,反哺组织数字化水平
但它的挑战也极高:
- 开发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单位;
- 人员成本高,需求分析+开发+测试+运维一条线全要配齐;
- 风险大,稍有设计失误,就变成烂尾系统。
如果不是准备把系统做成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其实没有走这条路的必要。
三、自研ERP到底靠不靠谱?
我知道肯定会有朋友有疑问:
- “用友金蝶干了几十年,靠低代码能搞定?”
- “拼拼凑凑的系统,能比得过成熟产品?”
这些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但问题是——方向对了、方法错了,结果一样搞不成。
我们一个个拆开来说:
① 低代码是边角料?那要看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然,低代码平台不可能替代 SAP、用友那样的大一统系统架构。
你要做多组织合并报表、多币种、资金流预测,那确实不现实。
但反过来讲,中小企业真的需要那些功能吗?
真正能带来效率的,往往是把几个关键业务流程跑顺: 比如,销售下单→采购申请→出入库→对账回款。
低代码的价值,不是做大,是做刚好够用的那一段,少走冤枉路、快迭代,省下的不只是钱,还有试错周期。
② 拼出来的系统,肯定没有整车稳,但也不是不能跑
自研系统像拼车,确实不如成熟ERP整合度高,但问题是:
你能不能“拼”出一套适合你场景的管理节奏?
有些企业,用Excel拼、用表单拼、用看板拼, 虽然不高大上,但一线人员愿意用、老板能看得懂,反而比砸钱买的更好用。
系统的核心,从来不是功能全,而是有没有把业务流程拉顺、让人用得起来。
③自研的失败概率也很高?没错,但根本原因不在系统
是的,无论买系统、租SaaS、用低代码、找外包,都有可能失败。
失败的根源,往往不是工具,而是没想清楚业务到底怎么跑。
所以才说:做ERP的第一步,不是选工具,是梳理清楚业务流程。
有人用表格跑了三年,一上系统就顺; 有人花了几十万上ERP,流程没人懂,最后回归纸质单。
工具是手段,管理逻辑才是底层。
四、结语
所以最后这句话,留给所有想“自己做ERP”的老板或管理者:
别急着选工具,先把自己的流程跑顺; 别急着谈系统,先把管理逻辑想透。
系统能不能做出来,是技术问题;
能不能用起来,是管理问题;
能不能用得好,是组织问题。
说到底,做ERP不是造一个系统,而是建立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
——能用上,用得起,用得住,那才是ERP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