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lis OS 23 架构支持家族新成员:Anolis OS 23.3 版本及 RISC-V 预览版发布

简介: Anolis OS 23.3在保障基础功能持续演进、完善安全漏洞的修复的同时,实现了对 RISC-V 的初步支持。


Anolis OS 23 版本发布之始,龙蜥社区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同源异构的发行版能力,从 Anolis OS 23.1 版本支持龙芯架构同源异构开始,社区就在持续不断地寻找更多的异构可能性。

RISC-V 作为开放、模块化、可扩展的指令集架构,正成为全球芯片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尤其在边缘计算、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龙蜥社区在 RISC-V 生态建设中持续投入,并积极贡献上游社区。多位龙蜥社区成员在 RISC-V 国际基金会担任主席/副主席角色,与来自阿里云、阿里达摩院、中兴通讯、浪潮信息、中科院软件所、字节跳动、Google、 MIT、Akeana 等企业的专家共同推动基金会 Datacenter SIG 的运作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基于此,龙蜥社区还将与伙伴们持续推进 RISC-V 与云计算结合的场景,包括 RAS 、PMU、虚拟化、 QoS、加速器等高性能软硬件技术和生态的共同完善。


在社区理事、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下,Anolis OS 23.3 版本在保障基础功能持续演进、完善安全漏洞的修复的同时,实现了对 RISC-V 的初步支持。这意味着龙蜥社区将在未来能够为开发者、企业及研究机构提供一个更开放、更灵活的操作系统平台,更好的扩展操作系统的南北向生态,为社区在平台支持和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发布的 Anolis OS 23.3 包含了 RISC-V 预览版,为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提供了 2500+ 个基础软件包,集成 QEMU、libvirt 等虚拟化工具及 Java 17 主流企业级开发环境;默认搭载 ANCK-6.6-004.1.1 内核,该内核适配阿里达摩院玄铁 C910 架构和算能算丰 SG2042 服务器芯片, 包含 RISC-V 高性能数据中心场景 AIA 扩展以支持 SG2042 多核架构, 适配 SG2042 上 MSI、MMC 等核心驱动,同时,还支持 UEFI/ACPI/GRUB 启动机制。该版本是中兴通讯、阿里云、阿里达摩院依托龙蜥社区 RISC-V SIG 深度合作的成果之一。未来,合作伙伴将基于龙蜥社区 RISC-V SIG,推动完善 RISC-V RVA23 Server SoC 标准建设,加速 RISC-V 软件生态成熟。 


新特性概览

  • 全新架构支持:
  • 全新发布 RISC-V 预览版镜像,初步实现对 RISC-V 架构的支持能力。
  • 新硬件特性支持:
  • 增加对龙芯 3E6000 芯片的支持。
  • 增加了对海光 C86-4G 新一代 cpu 的支持。
  • 增加对 Intel 第六代至强 Granite Rapids - SP 平台的支持以及性能的优化。
  • 新增驱动支持:ps3stor 驱动支持 Linkdata 2230 系列 HBA 卡及 3260 系列 RAID 卡。
  • 新增驱动支持:sxe 驱动支持 Linkdata 1160-2X 网卡。
  • 工具链特性支持完善:
  • gcc 、glibc 新增海光、龙芯特性支持,修复已知问题。
  • 新增 gcc-toolset 14 系列工具链龙芯架构支持。
  • 全新安全特性的支持:
  • 新增了海光 HCT 安全功能中的 TKM 特性支持。
  • 完善了海光机密计算、可信计算部分特性优化,和部分问题的修复。
  • 大量的安全修复:
  • 版本总体修复约 260+ 个 cve,其中 important 以上级别修复数量约 100+ 个。

版本变动及安全更新信息

完整的版本变动信息可以从 Anolis OS 23.3 发布纪要获取,最新的安全更新可从 ANAS 中获得。

Anolis OS 23.3 发布纪要:https://docs.openanolis.cn/document/detail/1394609057302052936?docsNo=1132372012566249498&documentNo=1394609086175641717

ANAS:https://anas.openanolis.cn/errata

版本下载链接

您可以访问我们的官方源地址获取 AnolisOS 23.3,我们提供了多种镜像规格供不同需求选择,包括 ISO、QCOW2、docker 等镜像格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取。

AnolisOS 23.3 下载链接:https://mirrors.openanolis.cn/anolis/23.3/isos/GA/


Anolis OS 23.2 的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源升级最新的更新内容,龙蜥社区将保证升级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致谢

感谢中兴通讯、阿里达摩院、中兴新支点、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浪潮信息、中科方德、统信软件、曙光信息、红旗软件、Intel、兆芯、飞腾、阿里云等(排名不分先后)各理事单位对 Anolis OS 23.3 版本研发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在满足版本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更多丰富的特性。


特别感谢中兴通讯、阿里达摩院在 RISC-V 架构支持的领域研发贡献,该预览版的发布和中兴通讯、阿里达摩院的持续贡献密不可分。


龙蜥社区将持续携手各家理事继续演进 Anolis OS 23 系列版本,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优质体验。


入群交流

我们欢迎每一位使用或对 Anolis OS 感兴趣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社区中来。无论您想要分享反馈意见、提出改进建议还是参与开发工作,我们都热烈欢迎您的加入,您可通过加入钉钉沟通群(钉钉群号:134730002067)或关注龙蜥公众号(公众号:OpenAnolis)获取最新资讯。

反馈 Bug 链接:https://bugzilla.openanolis.cn/

龙蜥社区钉钉交流群

相关文章
|
1月前
|
Ubuntu 开发工具
Ubuntu 22.04 aarch64版本操作系统下编译ZLMediaKit教程
通过上述步骤,你可以在Ubuntu 22.04 aarch64版本上成功编译ZLMediaKit,这是一个相对简单而直接的过程,但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根据具体系统环境和要求调整的地方。
404 0
|
3月前
|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瀚高股份与 Anolis OS 完成适配,龙蜥获数据库场景高性能与稳定性认证
Anolis OS 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数据处理与管理体验。
|
9月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0月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云计算
云计算的未来:云原生架构与微服务的革命####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原生技术正迅速成为IT行业的新宠。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如容器化和微服务的优势,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现代应用开发。我们将揭示云原生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流程,提升业务敏捷性,并探索其对企业IT架构的深远影响。 ####
247 3
|
10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架构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成为现代企业IT架构的首选。本文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治理问题,探讨其在促进业务敏捷性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微服务拆分、服务间通信、故障隔离与恢复等关键环节,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在云原生环境中有效实施微服务治理的全面视角,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
|
5月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流计算
云原生时代的应用架构演进:从微服务到 Serverless 的阿里云实践
云原生技术正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阿里云作为亚太领先云服务商,提供完整云原生产品矩阵:容器服务ACK优化启动速度与镜像分发效率;MSE微服务引擎保障高可用性;ASM服务网格降低资源消耗;函数计算FC突破冷启动瓶颈;SAE重新定义PaaS边界;PolarDB数据库实现存储计算分离;DataWorks简化数据湖构建;Flink实时计算助力风控系统。这些技术已在多行业落地,推动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338 12
|
9月前
|
Java 开发者 微服务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Spring Cloud** 是一套基于 Spring 框架的**微服务架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尤其是微服务架构。
744 70
从单体到微服务:如何借助 Spring Cloud 实现架构转型
|
7月前
|
传感器 监控 安全
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解析:微服务+Spring Cloud如何支撑海量数据?
慧工地解决方案依托AI、物联网和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地管理的安全性、效率和精益度。该方案适用于大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场景,具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与AI分析、物联网设备联网、多端协同等创新点,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将融合5G、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347 0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