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定位48小时→5分钟:靠的不是玄学,是“全网透视眼”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网NAT网关,每月750个小时 15CU
全球加速 GA,每月750个小时 15CU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在多云部署的网络架构下,企业需要全方位监控全链路网络,解决故障定位难题。 Fusion WAN可视化平台提供实时监控和故障定位能力,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畅通。

在如今“多点协同、多段接入、多云部署”成为常态的网络架构下,企业的业务连接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实际上:你采购的可能只是一条专线,但你真正期待的,却是一条始终畅通无阻的业务通道。


为什么企业越来越需要“端到端”全链路网络监控?


现实中,企业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局:

应用访问慢,数据库连不上,客户在催,业务卡住了……

IT部门焦头烂额,向各方确认:

本地设备供应商说:“我们出口正常,日志没报错。”

专线服务商说:“链路状态active,带宽利用率也不高。”

云服务商说:“VPC、网关、资源都在线,可能是你本地问题。”

结果就是 —— 每一方都“没问题”,但业务就是卡着走。

这不是少数案例,而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普遍挑战。

其根源在于:这不是某一段链路的错,而是整个链路缺乏统一视角、缺乏整体责任。



我们不只是“做专线”,而是“守业务”



故障定位难的困局,根源在于缺乏对网络路径的端到端监控力。要让业务真正畅通,必须建立起覆盖从终端用户到云上资源的全链路、统一视角的监控体系。这正是 Fusion WAN 可视化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不只是“做专线”,而是致力于“守业务”。

基于Fusion WAN可视化平台,可实现打通从终端 → 园区网络 → 专线链路 → 云平台 → 云内资源 的全链路观测能力。帮助企业实现:

从局部可见 → 全路径监控

从故障模糊 → 异常定位

从被动响应 → 智能告警

监控不是图表的堆砌,而是从“业务可用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更贴近客户真实需求的网络观测体系。无论是链路的实时带宽、延迟、丢包,还是更深层次的抖动趋势与突发流量,我们都能做到持续采集与智能呈现。高频采样与聚合策略并存,让每一次异常回溯都能精准定位到分钟级的变化点。

2.png

3.png

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止步于“专线段”的可视化,而是主动延伸监控能力,覆盖到客户园区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即使不是我们直接负责的部分,只要它影响到业务可用性,我们就愿意纳入观测范围。主动覆盖“最后一公里”,让问题定位不再止步于责任边界,加速排障进程。

5.png

更进一步,我们集成了阿里云NIS的事件中心能力,实现了对云上CEN网络抖动、路由状况,BGP连接情况、VBR出入向流量情况及VPC私网抖动信息的获取。帮助客户在复杂的云网环境中更快速地识别云侧网络异常来源,缩短故障定位与处置时间。



我们在守的,不只是网络,更是客户的信任



我们深知,企业IT团队不缺图表、也不缺数据,真正缺的是一套能还原问题、定位异常、有人兜底的可视化体系



所以在 Fusion WAN 可视化平台上,我们构建的不是一堆“监控功能”,而是一个围绕业务连续性和排障效率打造的全链路观测系统,从终端设备开始,到园区网络、骨干链路,再到云上网关和VPC资源,每一跳我们都愿意多看一步、多守一段。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扔给客户一个平台就不管”的服务商。我们配备了专业售后团队+实时监控体系,真正做到平台发现、运维响应、客户沟通三位一体。在客户需要我们的时候,有人在看、有人在管、有人在回应。



不夸大服务边界,但我们愿意为客户负责到底



有些问题,责任边界可能划不清;但在犀思云看来,只要客户信任我们、依赖这条链路,我们就该主动去看,尽可能帮他解决。

你可能采购的是一条专线,但我们提供的,是一份可控、可用、可追溯、有人响应的业务保障体验。

我们从不夸口“无所不能”,但我们始终认为——能多看一公里,就能多守住一份信任。

相关文章
|
6月前
|
人工智能 网络性能优化 异构计算
阿里云基础网络技术5篇论文入选全球网络顶会NSDI
阿里云在NSDI 2025会议上发表5篇主会论文,涵盖大模型训练网络故障诊断、仿真、性能优化及CDN流控算法等领域。其中,《Evolution of Aegis》提出两阶段演进路线,显著降低故障诊断时间;《SimAI》实现高精度大模型训练模拟;其他论文分别在CDN拥塞控制、GPU解耦推理和容器网络性能优化上取得突破。这些成果为AI大模型时代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NSDI是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研究领域的顶级会议,本次录取率仅12.5%。
|
2月前
|
人工智能 云栖大会 调度
「2025云栖大会」“简单易用的智能云网络,加速客户AI创新”专场分论坛诚邀莅临
”简单易用的智能云网络,加速客户AI创新“专场分论坛将于9月24日13:30-17:00在云栖小镇D1-5号馆举办,本场技术分论坛将发布多项云网络创新成果,深度揭秘支撑AI时代的超低时延、自适应调度与跨域协同核心技术。同时来自领先企业的技术先锋将首次公开其在模型训练、企业出海等高复杂场景中的突破性实践,展现如何通过下一代云网络实现算力效率跃升与成本重构,定义AI时代网络新范式。
170 4
|
2月前
|
运维 架构师 安全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让跨域二层协议“无感穿越”多服务商网络
简介:本文详解二层协议透明传输技术,适用于企业网工、运营商及架构师,解决LLDP/LACP/BPDU跨运营商传输难题,实现端到端协议透传,提升网络韧性与运维效率。
|
弹性计算 运维 网络协议
揭秘云网络大会“网红”:阿里云自研高性能网关XGW
XGW是洛神云网络平台的硬件转发层核心,提供了高性能的网络转发能力,负责公网,专线和跨Region流量的汇聚和分发,满足用户大带宽、大单流、稳定性、低延时/低抖动等需求。
7654 0
揭秘云网络大会“网红”:阿里云自研高性能网关XGW
|
2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数据可视化
如何破解AI推理延迟难题:构建敏捷多云算力网络
本文探讨了AI企业在突破算力瓶颈后,如何构建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以支撑AI产品化落地。文章分析了典型AI IT架构的四个层次——流量接入层、调度决策层、推理服务层和训练算力层,并深入解析了AI架构对网络提出的三大核心挑战:跨云互联、逻辑隔离与业务识别、网络可视化与QoS控制。最终提出了一站式网络解决方案,助力AI企业实现多云调度、业务融合承载与精细化流量管理,推动AI服务高效、稳定交付。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架构师
2025云栖大会 | 阿里云网络技术Session主题资料和视频回放归档
2025年9月24日-26日,杭州,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如期而至;阿里云飞天洛神云网络作为阿里云计算的连接底座,是飞天云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致力于为上云企业提供高可靠、高性能、高弹性、智能的连接服务。本次云栖,云网络产品线也带来全系列产品升级,以及创新技术重磅解读,围绕增强确定性、提效自动化、深耕智能化和敏捷全球化带来技术、产品和服务升级,以及全新的云网络产品生态合作计划发布。
375 2
|
2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AI创业公司如何突破算力瓶颈,实现高效发展?
AI创业公司如何在算力竞争中突围?本文揭示真正决定生死的关键在于“用好”算力,而非单纯依赖算力规模。通过混合云调度、GPU虚拟化、边缘推理、跨云高速通道等技术手段,提升算力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保障数据合规与高效传输。结合垂直场景的深刻理解与技术调度能力,创业公司也能构建坚实护城河,实现快速发展。
|
6月前
|
canal 负载均衡 智能网卡
阿里云洛神云网络论文入选SIGCOMM'25主会,相关实习生岗位火热招聘中
阿里云飞天洛神云网络的两项核心技术Nezha和Hermes被SIGCOMM 2025主会录用。Nezha通过计算网络解耦实现vSwitch池化架构,大幅提升网络性能;Hermes则提出用户态引导I/O事件通知框架,优化L7负载均衡。这两项技术突破解决了云网络中的关键问题,展现了阿里云在网络领域的领先实力。
1064 2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网络安全
重构门店网络:从“打补丁“到“造地基“的跨越
传统网络架构正在威胁门店数字化转型,其“三大致命矛盾”架构老化、业务爆发、新兴技术卡壳等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网络的“人肉运维”模式效率低下,人肉容灾能力不足。随着云化需求的增加,传统网络架构无法适配云计算、AI应用等新兴技术,云化受阻。
|
弹性计算 安全 容灾
【深度好文】为什么说用好VPC很重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阿里云VPC(Virtual Private Cloud)的使用方法及其重要性。 VPC作为用户云上的“数据中心”,提供了安全隔离的网络环境,帮助用户构建和管理云服务。文章首先对比了经典网络和VPC的区别,强调了VPC在安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方面的优势。接着,通过具体的规划步骤,包括选择地域、账号规划、网段规划、安全隔离设计等,展示了如何有效利用VPC。此外,还介绍了VPC连接互联网的方式及安全措施,以及VPC与IDC互访的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VPC不仅是用户上云的第一步,更是构建稳定、高效云基础设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