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应用需求:5G信道编码技术取得突破

简介:
+关注继续查看

【中国,深圳,2016年10月8日】华为近日宣布继今年4月份率先完成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第一阶段的5G空口关键技术验证和测试后,在5G信道编码领域的极化码(Polar Code)技术上再次取得最新突破。静止和移动场景、短包和长包场景的外场测试增益稳定性能优异,与高频毫米波频段上的组合测试实现了高达27Gbps的业务速率。测试表明,利用极化码(Polar Code)这种编码技术可以同时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高速率、低时延和多连接的5G三大类应用需求。

三大应用需求:5G信道编码技术取得突破

5G要实现的10Gbps甚至20Gbps的峰值速率、千亿的连接、1毫秒的时延能力,必须以革命性的基础技术创新来提升了网络性能。高效信道编码技术以尽可能小的业务开销增加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信道编码效率的提升将直接反映到频谱效率的改善。构造可达到信道容量或者可逼近信道容量(Shannon限)的信道编码方法,及可实用的线牲复杂度的译码算法一直是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的目标。

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目前唯一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5G中信道编码方案的强力候选者。极化码(Polar Code)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channel polarization)”的处理,在编码侧,采用编码的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出不同的可靠性,当码长持续增加时,一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接近于1的完美信道(无误码),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0的纯噪声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在译码侧,极化后的信道可用简单的逐次干扰抵消译码的方法,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获得与最大似然译码相近的性能。

华为在中国IMT-2020 (5G)推进组5G第一阶段外场的信道编码实际测试中,测试了极化码(Polar Code)在静止和移动场景下的性能,通过极化编码的使用和译码算法的动态选择,同时实现了短包(大连接物联网场景)和长包(高速移动场景,如自动驾驶等低时延要求)场景中的稳定的性能增益,使现有的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有近10%的提升,还与毫米波结合达到27Gbps的速率,实测结果证明极化码(Polar Code)可以同时满足ITU的超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三大类应用场景。

新空口技术是5G区别于传统通信技术最革命性的创新,华为通过多种新空口技术(F-OFDM,Polar Code,SCMA, Grant Free,Short TTI)的组合,总体可使5G空口提升3倍频谱效率,为5G关键技术选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7月前
|
5G
带你读《5G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2.2.2 瑞利衰落
带你读《5G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2.2.2 瑞利衰落
|
7月前
|
5G
带你读《5G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2.2.4 多普勒频谱
带你读《5G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2.2.4 多普勒频谱
带你读《智慧光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和未来演进》——2.4.1 掺铒光纤放大器和遥泵光放大器
带你读《智慧光网络: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和未来演进》——2.4.1 掺铒光纤放大器和遥泵光放大器
|
9月前
|
资源调度
MPSK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QPSK
MPSK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研究-QPSK
82 0
几种常见的通信系统抗衰落技术
几种常见的通信系统抗衰落技术
345 0
几种常见的通信系统抗衰落技术
|
存储 安全 量子技术
光量子传输成为可能?哥本哈根大学新研究,使光量子在室温下保持稳定
光量子传输成为可能?哥本哈根大学新研究,使光量子在室温下保持稳定
171 0
|
安全 物联网
天基无线电和光通信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近60年来,与航天器的通信一直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随着科技和航空工业的发展,新的通信方法,如激光,正在被使用。
407 0
天基无线电和光通信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Massive MIMO 的基本理论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十二
本章节介绍了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基本理论,给出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的容量分析。
Massive MIMO 的基本理论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十二
|
编解码 运维 负载均衡
大规模天线技术的研究方向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九
尽管学术界已经对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开展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在从理论研究转向标准化、实用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
5G 测试技术
多天线及波束赋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七
随着数据传输业务与用户数量的激增,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面临更大的技 术挑战。在此技术发展背景之下,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理论应运而生。
推荐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