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GPT3 到 ChatGPT、到DeepSeek横空出世,微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什么是微调(fine-tuning)?微调能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是 LoRA?如何进行微调?本文将从微调,蒸馏,强化学习之前的关系,微调的分类,实施方案等为大家普及大模型微调的相关知识。
微调,蒸馏,强化学习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快速发展,AI训练技术正经历着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微调、强化学习和模型蒸馏构成了现代AI模型优化的"三驾马车":微调如同给专业运动员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强化学习像是通过实战比赛来积累经验,而模型蒸馏则好比将大师的毕生功力传授给年轻弟子。这三种技术虽然都服务于模型性能提升这一共同目标,却各自遵循着截然不同的优化哲学和实施路径。
模型微调(Fine-tuning)
微调是指在已经训练好的大型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该模型以适应特定任务或特定领域的数据。相比从零开始训练一个模型,微调所需的数据和计算资源显著减少;可以在特定任务上取得更好的性能,因为模型在微调过程中会重点学习与任务相关的特性;
举例:你高薪聘请了一位米其林大厨(预训练模型),他精通法餐。现在你要开川菜馆,就让大厨用原有厨艺基础,再专门学习三个月川菜(微调数据)。最后他既能做法餐,也能做出地道的麻婆豆腐。
目标:利用预训练模型的通用知识,快速适应新任务,减少从头训练的计算成本。
特点:
- 通常用于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
- 调整模型的部分或全部参数,使其在新任务上表现更好。
- 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任务,因为预训练模型已经具备较强的泛化能力。
模型蒸馏(Model Distillation)
模型蒸馏是一种模型压缩技术,通过将一个复杂的大型模型(通常称为“教师模型”)中的知识迁移到一个更小的模型(称为“学生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模型首先对训练数据进行预测,生成软标签即概率分布。这些软标签包含了有关任务的重要信息。学生模型则使用这些软标签进行训练,以接近教师模型的性能。模型蒸馏能够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模型的大小和计算消耗,适用于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部署机器学习模型。
举例:你有一台售价百万的工业级咖啡机,能精准控制水温、压力,做出冠军级手冲咖啡。现在你想开连锁店,但不可能每台都用这么贵的机器。于是,你让这台"大师咖啡机"冲1000杯咖啡,记录每一杯的水温曲线、萃取时间等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训练一批平价咖啡机。虽然便宜机器硬件差些,但学会了模仿大师的手法,做出的咖啡也有8成水准。
目标:通过教师模型的“知识转移” ,帮助学生模型提升性能,特别是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上,更便于部署。
特点:
- 适用于模型压缩(如移动端、边缘计算)。
- 学生模型学习教师模型的“软标签”(概率分布),而非原始数据标签。
- 可以结合微调或强化学习使用,进一步提升性能。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其核心思想是让智能体(Agent)在环境(Environment)中通过试错(Trial and Error)学习最优策略(Policy),以最大化长期累积奖励(Reward)。它模拟了人类和动物在环境中通过经验调整行为的过程。
举例:强化学习就像训练一只导盲犬:它需要在真实环境中不断尝试(试错),每次成功避开障碍物会得到奖励(正向反馈),而撞到东西则会受到惩罚(负向信号)。通过这种持续的"行动-反馈-调整"循环,导盲犬最终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策略优化),在复杂街道环境中安全引导视障人士(动态决策)。
目标:让模型学会在特定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而非仅仅拟合数据分布。
特点:
- 适用于序列决策问题(如游戏AI、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
- 依赖奖励函数(Reward Function)指导学习过程。
- 训练过程通常比监督学习更复杂,需要大量试错。
大模型微调
微调技术作为模型优化的核心手段与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或Agent技术依靠构建复杂的工作流以优化模型性能不同,微调通过直接调整模型的参数来提升模型的能力。这种方法让模型通过在特定任务的数据上进行再训练,从而'永久'掌握该任务所需的技能。
微调带来的性能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 领域适应性增强,通过调整注意力机制中的key-value分布,提升专业术语理解能力;
- 任务特异性优化,修改输出层的概率分布以适应特定任务格式;
- 计算效率优势,相比需要实时检索的方案,微调模型在推理时仅需单次前向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微调技术已发展出多种范式,包括:
- 全参数微调(Full Fine-tuning)
- 参数高效微调(PEFT如LoRA、Adapter)
- 提示微调(Prompt Tuning)
这些方法在不同计算资源约束下,为模型性能优化提供了灵活的选择空间,如下图百炼平台提供的微调方案:
预训练模型
在了解微调方案前,需要先知道什么是预训练模型。
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 是指在大规模通用数据(如互联网文本、图像库、语音语料等)上预先训练好的模型。它通过学习数据中的通用规律和特征,获得对任务的基础理解能力。
预训练模型就像一个通才学生,在上学前已经通过大量阅读(如书籍、新闻、论文)掌握了语言、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
而微调是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任务进一步调整模型参数的过程。例如,让已经掌握语言基础的学生专门学习“医学诊断”,通过少量医学资料和案例,使他能精准回答医学问题。
所以预训练模型是基础,微调是定制。
全参数微调(Full Fine-tuning)
全参数微调是指对整个预训练模型的所有参数(权重和偏置)进行重新训练,使其适应特定任务或领域。这种方法会调整模型的所有层(包括嵌入层、注意力层、前馈层等),使其在目标数据集上达到最优性能。这种方法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较高,训练时间长,显存占用大,但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模型对特定任务的适应能力,如果数据充足,通常比参数高效微调方法表现更好。
举例:假设你有一个预训练的“万能厨师”AI,它已经学会了做全球99%的菜系(比如中餐、西餐、甜点等)。现在你想让它学会做一道全新的菜系(比如“川味麻辣火锅”)。
全参数微调就像是从头到尾重新教这位厨师,让他彻底适应新菜系的每一个细节:
- 选材:调整对辣椒、花椒、牛油等食材的识别和用量。
- 刀工:修改切菜方式(比如土豆片要更薄)。
- 火候:重新学习猛火煮底料的技巧。
- 调味:重新训练对麻、辣、鲜、香的平衡感。
关键不是只教他“最后一步加调料”,而是从选材到上桌的所有步骤都重新调整,让他的“整个大脑”(模型参数)都适应新菜系。
参数高效微调(Parameter-Efficient Fine-Tuning, PEFT)
PEFT 方法只调整模型的一小部分参数(如新增的适配层或低秩矩阵),而冻结大部分预训练参数,从而大幅降低计算成本。常见的PEFT方法包括 LoRA(Low-Rank Adaptation) 和 Adapter。
举例:还是之前的厨师例子,参数高效微调就像是告诉厨师:“你之前学的99%都别动,最后一步多加点辣椒就行。” 有点是快,省时间。但是缺点:可能不够正宗(比如底料不够香,牛油比例不对)。
现在绝大多数开源模型,在开源的时候都会公布两个版本的模型,其一是Base模型,该模型只经过了预训练,没有经过指令微调;其二则是Chat模型(或者就是不带尾缀的模型),则是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全量指令微调之后的对话模型:
LoRA 微调
LoRA(Low-Rank Adaptation)是一种参数高效微调方法,通过在预训练模型的权重矩阵中引入低秩矩阵(Low-Rank Matrix)来调整模型,从而实现对特定任务的适应。具体来说,LoRA 微调并不直接调整原始模型的所有参数,而是通过在某些层中插入低秩的适配器(Adapter)层来进行训练。
举例:还是之前的厨师例子,LoRA就像是在厨师的“大脑”中加一个轻量级的“川菜秘方贴纸”,而不是让他从头学习所有步骤,具体操作:
- 厨师原本的“大脑”(模型权重)保持不变。
- 只在关键步骤(如辣椒用量、牛油比例)上贴一张“川菜秘方”(低秩矩阵)。
- 秘方只记录与川菜相关的调整(如“多加花椒”),不影响其他菜系的做法。
效果:
- 厨师能做出地道的川菜,但其他菜系的技能(如做蛋糕)依然保留。
- 秘方只有几页纸(参数量极小),成本低、速度快。
整体流程如下图:
Adapter 微调
Adapter 是一种参数高效微调方法,它在预训练模型的每一步骤中插入小型模块(如“小工具”),仅训练这些新增模块的参数,而原始模型参数保持冻结。
举例:还是之前厨师的例子,Adapter微调就好比给厨师加“小工具”,具体步骤:
- 预训练模型(厨师):厨师原本的技能(选材、刀工、火候)都已掌握。
- Adapter 插入的小工具:
- 在关键步骤中插入“小工具”(如“辣椒分拣器”、“牛油温度传感器”),这些工具只在做川菜时启用。
- 选材步骤:插入一个“辣椒分拣器”,自动筛选出最辣的干辣椒。火候步骤:插入一个“牛油温度传感器”,确保牛油加热到最佳温度。
效果
- 仅训练小工具:调整辣椒分拣器的灵敏度、温度传感器的阈值。
- 原始技能不变:厨师原有的选材、刀工等能力不受影响。
整体流程如下图:
开始微调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微调相关的概念,那么对于开发者如何进行大模型微调呢,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模型微调的核心步骤
选择预训练模型:
- 常见模型:BERT, Llama3, Qwen, ResNet, ViT 等。
- 来源:Hugging Face, 魔塔社区, OpenMMLab 等。
准备任务数据:
- 数据格式:文本分类需标注数据(如 CSV/JSON),生成任务需输入-输出对。
- 数据增强:清洗、去噪、分词、填充等。
选择微调方法:
- 全参数微调:训练所有参数(资源消耗大)。
- 参数高效微调(PEFT):仅调整部分参数(如 LoRA、Adapter、Prompt Tuning)。
配置训练环境:
- 硬件:GPU/TPU(如 NVIDIA A100, 4090)。
- 框架:PyTorch, TensorFlow, JAX。
- 工具库: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PEFT, AutoGPTQ。
训练与评估:
- 损失函数:交叉熵、MSE 等。
- 评估指标:准确率、F1、BLEU 等。
- 早停与正则化:防止过拟合。
部署与推理:
- 导出模型(ONNX, TensorRT)。
- 部署到服务(FastAPI, Flask, Docker)。
下面是一段python伪代码实现微调已LoRA为例,供参考:
from peft import LoraConfig, get_peft_model
import torch
# 1. 加载预训练模型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llama3-8b")
# 2. 配置 LoRA
lora_config = LoraConfig(
r=64, # 低秩矩阵秩
lora_alpha=16,
target_modules=["q_proj", "v_proj"], # 目标模块
lora_dropout=0.1,
bias="none",
task_type="CAUSAL_LM"
)
# 3. 应用 LoRA
model = get_peft_model(model, lora_config)
# 4. 训练(与全参数微调类似)
# ... 使用相同数据集和训练流程 ...
云平台微调
当然,微调需要的算力可以在云平台进行,开发者不需要写大量代码,只需要准备对应的数据集,在云端完成模型微调和部署。
百炼平台
例如,在百炼平台上,选择对应的模型进行微调:
详细参考:https://bailian.console.aliyun.com/console?tab=model#/efm/model_manager
Hugging Face Space
Hugging Face Space也可以使用户直接在浏览器中训练和部署模型,而无需安装本地环境。并且给用户提供了一个 2 vCPU 16GB 的免费空间,这对于新手或者资源有限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 在 Hugging Face 官网新建 Space,选择 Gradio模板:
- 上传模型文件。
编写应用脚本(以 Gradio 为例):
import gradio as gr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pipeline # 加载微调后的模型 pipe = pipeline("text-generation", model="your-username/fine-tuned-llama") def generate(text): return pipe(text, max_length=512)[0]["generated_text"] gr.Interface(fn=generate, inputs="textbox", outputs="text").launch()
详细内容参考Hugging Face文档:https://huggingface.co/learn/cookbook/zh-CN
结语
本文介绍了微调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对语言模型进行微调。微调技术作为迁移学习的重要实现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领域数据的二次训练,使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得领域适配能力。
随着分布式训练技术和模型压缩技术的进步,微调过程的计算效率持续提升。相信随着算力增长,微调的成本门槛会越来越低,微调技术应用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
未来,随着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架构的发展,微调技术有望实现分钟级的模型迭代周期,这将彻底改变现有AI应用的开发范式。
参考:
【1】https://zhuanlan.zhihu.com/p/650197598
【2】https://arxiv.org/abs/2106.09685
【3】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034279/article/details/14360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