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航线布局:构建航空枢纽新生态
徐喆指出,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出海”意味着产品输出与资金回流国内,而航空业的“出海”本质是让世界来看中国,吸引境外旅客入境消费,通过提振内需实现价值创造。
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及“航空+文旅”产业协同创新,东方航空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起“便捷入境-高效中转-深度体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提升“China Travel”的全球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
进得来:搭建全球航线网络
东航已形成覆盖36国、243个航点的航线网络,重点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24年,浦东机场全年运送了超2000万国际旅客,因其中国际中转旅客总量达835万人次,东航以80%的市场份额成为核心运营主体。在外籍旅客数据上,上海市全年入境旅客456万人次,经浦东机场入境达389万人次,其中包含167万人次免签入境,较2023年增长4.7倍。
散得快:多式联运构建快速疏散网络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发展,东航构建了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了空中快线、空铁联运、空巴联运和空水联运等特色产品矩阵,打造了围绕机场入境点的快速分散网。目前东航运营的36条空中快线(日均班次超10班)以虹桥枢纽为核心,辐射全国主要城市。空铁联运也已构建起覆盖47个城市的727个铁路站点网络,徐喆表示,旅客在通过12306查询“空铁联运”产品时,会发现平台超80%的联运方案都由东航主导设计,且运送量达173.84万次。针对铁路网络未能覆盖的区域,东航推出空巴联运,在长三角地区布局7个巴士接驳点(其中杭州设2个枢纽),在2024年运送国内中转旅客近万人,国际旅客近7000人。
有的玩:异业合作激活文旅消费
为丰富旅客入境后的出行体验,东航提出“1+5+N”异业合作体系——“1”指航空主业,“5”为商旅文体展,“N”为多元合作伙伴。徐喆列举了三个具体合作案例:
文化体验:哈尔滨亚冬会期间,东航作为唯一航空赞助商推出了冰雪主题彩绘飞机,通过行业合作实现冰雪产品超亿元销售额。
文旅融合:东航山西分公司结合《黑神话·悟空》IP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活动,并连续多年深度参与“上海之夏”活动(5-10月),通过6个月的特惠机票与增值服务吸引旅客赴沪消费。
便捷服务:与苏州市政府联合推出Pass卡,Pass卡含苏州园林全年14次免预约入园及公交出行权益。该服务重点面向东南亚市场推广,为旅客解决门票预约与支付痛点,助力长三角旅游便利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此外,东航始终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已和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创新推出“机票+门票”文旅融合产品。以2024年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展为例,东航通过联动销售机票与展览门票,解决博物馆预约难题,成功实现“旅客变游客”的转化。
二.航空业的全球化挑战:东航的跨境运营实践
徐喆指出,航空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大维度:远距离航线拓展、国际市场布局及新兴市场开发。
作为中国三大骨干航司之一,东航拥有800多架飞机,年客运量突破1.5亿人次。通过天合联盟20家成员的协同网络,东航已构建起覆盖166个国家、1050个目的地的航线体系。但在全球化进程中,东航仍面临三方面现实挑战:
- 机票订单整合与流程优化
传统的机票销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多场景融合需求。从东航的业务来讲,需要将很多异业场景嵌入机票系统形成组合订单服务。但传统数字化分销平台存在明显局限:每新增一个合作方,订单处理复杂度就越高,例如与几家博物馆的合作中,存在代销、预售、包销等不同的商务模式,旅客端的兑现方式又存在现场核销与预约核销的差异,这些变量的叠加导致东航业务流程的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 跨境合规与文化适配
- 海外精准获客与营销突破
三.云上协同:与阿里云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
为提升全球业务稳定性并优化客户体验,东航电商业务已全面上云。在双十一、618等高并发促销节点,业务系统均实现平稳运行。同时,东航基于阿里云云原生架构搭建的产品中台体系,显著提升了产品创新能力,该平台可快速响应旅客定制化需求,实现产品敏捷开发、版本持续迭代与业务稳定运行的有机统一。徐喆表示,东航与阿里云作为航空运输企业与数字技术服务商的代表,未来双方将通过生态协同形成战略合力,在全球基础设施层面深化合作,打造“全球一张网、一朵云、一盘棋”的数字化基座。东航虽在机票生态建设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如《道德经》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双方将持续深化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通过“云上协同”的模式创新,加速推进产品服务国际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出海发展。
新一轮的中国企业全球化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基础设施,未来,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在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产品国际化、打造海内外一体的最优服务体验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全力支持中国企业出海,与中国企业共赴新的大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