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跨界的安防企业,跨界之前你可看准了

简介: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受到的冲击,行业界限的逐渐模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本的行业划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前两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带来了安防行业思维方式和发展格局的转变,安防行业的跨界合作与升级成为安防行业发展常态。安防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出路,纷纷跨界或正准备跨界到诸如智能家居、无人机市场、机器人市场、VR市场等等目前快速增长的市场领域。然而,说英雄所见略同也好,说盲目跟风也好,这些市场看起来是一片蓝海前程似锦,却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竞争激烈处处杀机。

想跨界的安防企业,跨界之前你可看准了

  无人机市场——大热行业死得快

曾经的蓝海已经竞争激烈

近几年,无人机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数量增长。有数据显示,2013-2015年这三年间,全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的总销量涨了三倍多:15万架、37.8万架和57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尤其迅猛,市场大小是工业级无人机的两倍左右,并且以每年50%的速度疯长。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航拍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总规模将达750亿。

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军用无人机不在探讨范围内)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异常火热,目前在安防、电力巡检、环保、娱乐、农业、快递业等多方面均可见其身影。据统计,目前全国一共400多家无人机公司,而这个数字在4年前,却还只是个位数。这些无人机公司中,不乏大疆创新、亿航、昊翔、零度智控等等行业龙头企业,甚至还有如腾讯、小米等企业也在试图打进这一市场,其中光是大疆创新一家便占据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

诚然无人机市场蛋糕不小,但竞争却更是激烈。再加上资本市场的过分青睐,跟风转型的搅局者越来越多,各个都希望能够分一杯羹。这样的行业热度下,这样的竞争格局下,短短几年时间过去,无人机市场早已不是我们当初所讲的那个遍地是黄金的蓝海市场了。不知道各位安企在考虑进行跨界转型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更理性地进行思考呢?

你能直面这些风险吗?

无人机市场的商机吸引了众多创业公司的涌入,很多企业在面对这巨大的市场蛋糕时很难抵挡住诱惑,然而,企业在转型时,不妨先想想你能直面以下这些风险吗?

技术风险

目前国内无人机市场已经发展出了诸多花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花样机身背后同质化严重的内核。无人机行业本是高科技产业,但目前的发展来看核心技术却在逐渐走向雷同。国内企业的核心部件大多依赖进口,常常被上游芯片商卡脖子。产品同质化的背后,是市场问题,企业一窝蜂挤进整机市场,将核心技术慢慢弱化。

很多创业团队把无人机想象得非常简单,只是简单在开源的代码上稍做修改,就将产品投向市场,这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政策风险

无人机与传统的消费电子行业最大的差别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特别是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颇受关注,甚至是大疆、小米等品牌的产品都时常面临炸机、摔机事件。

“无人机要达到100%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其它的交通工具也无法做到。要引入的是保险体制、监管体制、定责方式、仲裁方式,还有无人机标准及适航许可等。”有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目前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政策完善之后一大批无人机公司将会消失。

资金风险

无人机并不是一门门槛低,投资少的生意。从无人机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起步资金至少2亿元,产业链条较长,需要不断的融资。

所以企业在跨界到无人机市场之前,先对自己能否直面激烈的竞争?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吗?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吗?能否承受得住政策风险?是一件比作决定更重要的事。

机器人——诸多陷阱的热门市场

一哄而上导致恶性竞争

从2014年起,政府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机器人产业诸多扶持,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发布的2016-2020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据了解,2013-2015年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5年,中国市场共销售了68459台机器人,比上年增长30.3%,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欧洲总和。

然而,尽管近几年机器人产业在中国迅速升温。甚至还有着政府加持的状况下,机器人产业也开始逐渐表现出令人担忧的隐患。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下,机器人市场已经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存在过热隐患,有盲目发展的虚火。2016年初工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有800余家;2014和2015两年地方政府出台了近80项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中国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多达42个,产业发展已然过热。

你能直面这些风险吗?

很多从业者把目前的机器人产业比做十几年前的手机,认为机器人的发展也会像之前的智能手机一样迅速,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不少问题。机器人是一个大系统,有驱动、传感和交互,需要花很大的范畴和精力进行技术研究。所以在技术、资金、人才上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要比手机大得多,更何况目前还存在有政策和标准上的风险。

责任编辑:钟娟娟

上一页12下一页

创新能力不足,低端产品横行

目前来说,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国产机器人缺乏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创新理念,缺乏面向企业及市场需求的问题非常突出。

国产机器人目前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主要生产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资金风险

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企业成本压力巨大。据了解,2015年,约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比之于外企,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

另一方面,机器人需要很长时间的资金支持进行研发才能使技术变得成熟,很多时候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也许五年十年都不会有明显的回报,企业在进入机器人行业是要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

应用风险

目前,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的领域当属汽车产业,纵观机器人产业的各应用场景,最难以形成需求的还是贴近消费人群的服务类机器人。有消费者表示,大多数机器人都只会一些简单的表演,只是单纯地模仿人类的动作,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用途,不会让人有购买的欲望。

市场普及程度不高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价格。很多机器人的价格让人大跌眼镜,简单机器人玩具动辄就要几千元,更不用提安防、工业机类器人了。而且由于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无法规模化生产等等原因,商用机器人的价格目前还很难降下来。这就进一步阻碍了机器人的市场发展。

智能家居——大家都没玩转的热门市场

智能家居,近年来热得发烫。很多国内外的大公司纷纷吹响了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的号角。近两年,我国家电行业在智能化方面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家电单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智能化已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主题之一。

据市场研究机构IHS预测,到2020年全球市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连网白色家电的出货量将达到2.23亿台,如果把咖啡机、机器人吸尘器、电饭煲、微波炉等品类囊括进去,预计到2020年全球连网家电的出货量将达到7亿台。看起来一片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好气象,然而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整个行业都没玩转

智能化已是家居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智能家居并未如人们预期那样美好。据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智能家居就作为高科技应用前沿的产品在市场上诞生。经过多年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家居概念如今被炒得火热,但市场却依旧发展缓慢。

中国早已走过了智能家居概念普及的阶段,但是行业迟迟没有得到普及,多数消费者表示听说过智能家居。有调查显示,85%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听说过智能家居,但是尚不知道智能家居到底包括哪些设备,要具备什么用的功能。

这还不仅仅是中国市场面临这种外热内冷的尴尬场面,事实上,国外同样如此。美国的智能家居市场主要以安防、娱乐为主,美国在2012年就已有多达150万个家庭安装了智能家居系统。即便如此,智能家居在美国也遭受冷待,美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同样不感冒,少有人愿意买单。

多方混战,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智能家居企业多方混战,竞争异常激烈。入局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传统家居企业,如海尔、格力、美的等;第二类是安防行业转型,比如海康、大华等等;还有第三类,互联网巨头梯队,如阿里、百度、京东、小米等;当然智能家居行业也不乏新兴的创业公司代表。这么多的企业在智能家居领域形成了竞争激烈百家争鸣的状况。

标准混战难以解决

作为新兴行业,智能家居在欧洲、美国和中国市场都是刚刚起步,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标准的选择,成为每一个智能家居产品供应商都会遇到的事情。在我国,智能家居相关标准为数不少,但由于涉及行业较为广泛,各行业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目前还未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遵循。

开放和平台标准面临很大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协议的打通在短期内不会实现,与此同时,整个智能家居能不能统一起来还牵扯到数据和控制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同意数据所有权和运营权最后落到哪一家手里。虽然所有参与智能家居的企业都在寻求合纵连横,但本质上还处于各自为营的阶段,对智能家居行业来说,这种群雄割据的场面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技术与产品问题掣肘

有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目前的现状,有95%的受访者认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与自己的想象有巨大的差距,或者提供的功能没有什么实际的使用价值;4%的用户认为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智能产品的功能接近于满足他的普通需要,但并没有超过他的期待。

腾讯家电发布的一项关于智能家居预期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当前对智能家居现状表示满意的用户仅12.47%,36.62%的网友表示现在的智能家居和预期完全不沾边。

目前很多家电企业的智能家电类产品没有从用户需求出发,仍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盲目的增加“智能”功能,这是导致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接受度低的重要原因。厂商常常是大肆宣传产品功能,而忽略用户本身的体验及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同时还想让用户为产品买单。

这种不科学的做法会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不利于行业的进步。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智能家居,是为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从容,而不是为了得到复杂的操作系统、不切实际的功能以及缺乏人性化的交互设计,这也是不少智能家居产品遇冷的原因。

慧聪安防网总结

还是那句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果企业没有过硬的技术,足够的资金,不要轻易转型进入这些市场。但也并不是说有了以上这些,就能在这些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从现在看来这几个市场虽然有着良好的前景,但却也风险重重,因此安企在进行跨界转型的时候,需要慎重再慎重。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存储 算法 Cloud Native
Ganos地理网格引擎支撑无人机路径规划能力实践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低空经济已经逐步成为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不同于传统的地表活动,低空活动具有立体性、区域性、融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如何安全引导低空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Ganos地理网格引擎提供了基于网格的路径规划能力,可以使用DEM、DSM、倾斜摄影等数据构建复杂环境下的无人机路径规划应用。
|
11月前
|
API 开发者 UED
自学记录鸿蒙API 13:PreviewKit从文件预览到应用开发
通过学习API 13,我深入研究了**PreviewKit(文件预览服务)**。该模块支持快速预览多种文件类型(文本、图片、视频、音频、PDF等),为文件管理类应用提供系统级支持。本文分享了从搭建开发环境到实现单文件和多文件预览的全过程,并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实用的文件预览助手应用。通过实践,不仅掌握了技术细节,还提升了个人开发能力。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其他开发者带来启发与帮助。
262 10
自学记录鸿蒙API 13:PreviewKit从文件预览到应用开发
|
10月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Cloud Native
极速数仓ClickHouse步入云原生新纪元
极速数仓ClickHouse步入云原生新纪元,由ClickHouse核心研发团队技术总监王鹏程及长桥航行服务架构负责人刘文全主讲。内容涵盖ClickHouse的优势与应用场景、架构解析、最佳实践及未来展望。特别介绍了ClickHouse Enterprise版本在阿里云上的优化与创新,支持实时查询、高性能资源利用和丰富的SQL扩展。长桥证券分享了其基于阿里云ClickHouse构建行情服务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通过ClickHouse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显著降低存储成本并提升写入性能。
302 0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机器人
通义千问,又开源了!
通义千问,又开源了!
52143 66
通义千问,又开源了!
|
数据采集 存储 监控
CDGA|做好数据治理的几个策略,不看后悔
做好数据治理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通过明确目标、建立组织、制定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促进共享与协作以及持续优化与迭代等策略,企业可以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据价值,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数据治理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机器人
人工智能在电商领域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在电商领域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773 0
分享一些在 1688 上找一件代发商品的技巧
在1688上找一件代发商品需明确自身需求与定位,筛选可靠供应商,研究商品信息,利用精准搜索和平台推荐,关注活动,并与供应商充分沟通,确保合作顺畅。
|
数据采集 数据挖掘 数据处理
Python爬虫开发:爬取简单的网页数据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爬取简单的网页数据,以掘金为例,展示了从发送HTTP请求、解析HTML文档到提取和保存数据的完整过程。通过这个示例,你可以掌握基本的网页爬取技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
Kubernetes 应用服务中间件 nginx
K8S二进制部署详解,一文教会你部署高可用K8S集群(二)
K8S二进制部署详解,一文教会你部署高可用K8S集群(二)
1103 0
|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STM32工程---非特定语音识别模块使用---语音播报+语音识别
STM32工程---非特定语音识别模块使用---语音播报+语音识别
44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