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合成算法备案全知道:不同角色审核的重点是什么?

简介: 深度合成技术正深刻改变生活,其算法备案对保障技术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已有3445款算法通过备案,其中服务提供者占76.78%。本文详解服务提供者与技术支持者的角色差异、审核重点及文件要求,强调两者不可混用且需独立备案。只有严格遵循备案流程,才能让深度合成技术真正造福大众,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AI高速发展的当下,深度合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从创意视频的生成到智能语音助手的应答,它无处不在。而为了保障这一技术的安全、可靠应用,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成为关键一环。截至目前(5 月 19 日),已发布的 11 批深度合成算法中,共计有 3445 款通过备案。其中,服务提供者角色备案通过 2645 款,占比 76.78%;服务技术支持者角色备案通过 800 款,占比 23.22%。但很多小伙伴对深度合成类不同角色的备案要求还存在疑惑,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科普一下。

一、角色大揭秘:服务提供者 vs. 服务技术支持者

服务提供者:简单来说,就是直接给咱广大普通用户(也就是 C 端)提供服务的。不管它是以微信小程序、APP、网站、公众号、插件,还是其他啥形式呈现,只要面向的是普通大众,那它就属于服务提供者。比如,某款能帮你自动生成个性化头像的手机 APP,这就是典型的服务提供者,它直接把服务送到你我这样的用户手中。
服务技术支持者 :这类角色主要面向的是企业,为它们提供 API 接口或者私有化部署服务。打个比方,一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技术外包或者提供SaaS服务),它不直接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而是给其他企业搭建智能客服系统的后台技术支持,那它就是服务技术支持者,为企业提供 “技术弹药”,让企业的服务得以顺畅运转。

还有的企业厉害到既涉及 C 端服务,同时又给其他企业提供 API 或私有化部署服务。这种情况下,那可就得两个角色都要备案啦,一个都不能少。

二、审核关卡重重:不同角色的审核侧重点

所有算法备案,不管哪类,都要经历一审和二审这两个关键关卡。

一审 :主要看逻辑是不是能说得通,有没有明显的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算法描述里前面说能实现某种功能,后面又出现相悖的表述,那肯定过不了输入输出的模态是否和填报项、自评估报告及拟公示内容一致。同时还会看风险评估做得是否合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没有实际效果等。
二审 :重点转移到模型本身。要仔细检查模型是否安全可靠,干预策略是不是合理有效,用户权益有没有得到妥善保障,以及是否符合最小化原则等。

(一)服务提供者:审核的 “N 重关卡”

算法流程与数据 :要详细审查算法是怎么一步步运行的,各模态(比如文字、图像、语音等不同形式的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都咋回事。就拿一个能生成绘画作品的 APP 来说,得看它输入的是用户的啥指令,输出的画作质量、风格等数据是否符合规范。
算法模型(二审重点) :二审时会深入 “盘问” 模型,看它是不是稳固可靠,有没有潜在的 “小毛病” 可能引发大问题。
结果标识 :这可是重点中的重点,自四部门发布的《结果标识管理办法》之后,办法虽然自9月1号开始执行,但是目前已经按照新流程开始审核。包括溯源标识(能追踪到结果是怎么来的)和显性标识、隐性标识。对于已经上线的产品,网信办还会真的登录上去核验这些标识是不是落实到位。比如说,一段由算法生成的视频,得在明显位置标识出它是AI生成的,不能误导观众。
风险研判及防控(用户权益保护重点) :要仔细评估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重点看用户权益咋保护。比如,算法别动不动就收集用户过多隐私信息,这就不符合用户权益保护要求(最新公布Kimi因为实际收集的用户信息与业务功能没有实际管理及智谱就面临超范围采集被通报)。
内容风险治理 :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得双把关。想象一下,一个能生成文字内容的平台,得靠机器先筛选掉明显违规内容,再由人工进一步仔细甄别,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模型安全保障以及公示内容一致性:要确保模型安全,同时拟公示的内容不能和自评估报告有明显冲突,尤其是模态的输入输出及算法机制方面,还得简述算法机制及应用场景,把输入输出情况说清楚。
截屏2025-05-27 09.59.57.png

(二)服务技术支持者:技术 “后盾” 的严审

算法流程与数据(避免产品相关情况) :同样要审核算法流程,输入输出数据以及训练数据等。但这里要注意,不能夹带 “产品私货”,不能涉及具体产品的相关情况。
算法模型与干预策略(技术视角的深挖) :二审时,重点看算法模型咋样,干预策略从数据预处理到结果后处理等各环节是否合理。比如说,给企业提供 API 接口用于图像识别技术服务,要确保模型能准确识别,干预策略能在识别出错时及时纠正。
服务技术支持情况(服务细节大起底) :得明确是提供 API 接口还是私有化部署,服务的频次、访问方式、服务对象(接受技术服务的主体)等都得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风险防范与防控(技术层面的保障网) :从技术支持角度,要评估算法滥用、算法漏洞、算法恶意利用等风险会造成多大影响。同时,防范机制得合理有效,有完善的评估监测、风险处置制度及防范措施。还得保障用户权益、隐私,确保数据存储安全。比如,防止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制造虚假信息。

截屏2025-05-27 09.51.29.png

三、文件能否共用?

不少小伙伴会问,既涉及服务提供者又涉及服务技术支持者的情况,能共用一份文件备案吗?答案是:不行!为啥呢?

因为面向的群体完全不一样,备案材料的侧重点也大相径庭。服务提供者还得重点提供结果标识、内容风险治理等情况,而技术支持者则要着重描述技术提供过程中算法安全、模型安全保障等情况。就好比一个是给普通消费者 “量身定制” 的服务,一个是给企业 “背后撑腰” 的技术支撑,二者各有各的 “专属任务”,文件肯定不能混为一谈。

四、涉及两个角色,只备案一个角色是否可行?

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技术支持者的备案范围是泾渭分明的。服务技术支持者就是给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而面向公众提供服务,那就得老老实实备案服务提供者角色。二者绝不能混用,别想着备案了一个角色,另一个角色就自动 “免检” 了。网信办的 “火眼金睛” 可时刻盯着呢,一旦发现有未备案却违规上线的产品,那是分分钟下架的节奏!

五、审核状态

如果我们的资料已经提交审核,且一直在审核中未被驳回的状态,那么恭喜您,可以直接等待下批次的公示。直到下一次公示之前,状态都会是审核中,公示之后系统会自动获取备案号及审核通过得到截图如下图。

脑脑通过截图2.png

所以啊,大家现在对深度合成算法备案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啦?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把算法备案这一基础工作做好,才能让深度合成技术真正成为造福大众的力量,而不是藏着隐患的 “不定时炸弹”。无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服务技术支持者,都得各负其责,按规定完成备案,咱们才能放心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让整个行业在健康的轨道上一路向前奔腾。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算法备案全流程实操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在2024年实施,算法备案成为强制性要求。未合规将导致APP下架或高额罚款。本文详解算法备案的核心逻辑与流程,涵盖必备案算法类型、三大监管红线、六大阶段的关键节点,并提供阿里云工具支持,如合规预评估平台和备案助手插件。内容包括金融风控算法的可解释性要求、生成式AI的内容安全措施及个人开发者的技术能力证明方法,助力开发者实现持续合规。
234 4
|
25天前
|
算法 数据处理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投影滤波算法的rick合成地震波滤波matlab仿真
本课题基于MATLAB2022a实现对RICK合成地震波的滤波仿真,采用投影滤波与卷积滤波投影两种方法处理合成地震剖面。地震波滤波是地震勘探中的关键步骤,用于去噪和增强信号。RICK模型模拟实际地震数据,投影滤波算法通过分解信号与噪声子空间实现有效去噪。完整程序运行无水印,包含核心代码与理论推导,适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研究及学习。
|
26天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matlab实现合成孔径成像的三种算法
matlab实现合成孔径成像的三种算法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大模型备案需要通过算法备案才能进行吗?
本内容详细介绍了算法备案与大模型备案的流程、审核重点及两者关系。算法备案覆盖生成合成类等5类算法,需提交安全自评估报告,审核周期约2个月;大模型备案针对境内公众服务的大模型,涉及多维度审查,周期3-6个月。两者存在前置条件关系,完成算法备案是大模型备案的基础。阿里云提供全流程工具支持,包括合规预评估、材料校验和进度追踪,助力企业高效备案。此外,文档解答了常见问题,如算法迭代是否需重新备案,并解析政策红利与技术支持,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成本、享受补贴奖励。适用于需了解备案流程和技术支持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者。
182 4
|
3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安全
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报告
本报告基于《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了2023年6月至2025年3月公布的10批备案数据,涵盖属地分布、行业应用及产品形式等多个维度。报告显示,深度合成算法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广东、上海等地,涉及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多行业。未来趋势显示技术将向多模态融合、行业定制化和安全合规方向发展。建议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关注政策动态,以在深度合成领域抢占先机。此分析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助力把握技术发展机遇。
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报告
|
3月前
|
供应链 算法 搜索推荐
从公布的前十一批其他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
2025年3月1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算法备案信息,深度合成算法通过395款,其他算法45款。前10次备案中,深度合成算法累计3234款,其他类别647款。个性化推送类占比49%,涵盖电商、资讯、视频推荐;检索过滤类占31.53%,用于搜索优化和内容安全;调度决策类占9.12%,集中在物流配送等;排序精选类占8.81%,生成合成类占1.55%。应用领域包括电商、社交媒体、物流、金融、医疗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技术向垂直行业渗透,内容安全和多模态技术成新增长点。未来大模型检索和多模态生成或成重点。
从公布的前十一批其他算法备案通过名单分析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供应链
从第十批算法备案通过名单中分析算法的属地占比、行业及应用情况
2025年3月12日,国家网信办公布第十批深度合成算法通过名单,共395款。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占比超80%,涵盖智能对话、图像生成、文本生成等多行业。典型应用包括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如觅健医疗内容生成算法、匠邦AI智能生成合成算法等。服务角色以面向用户为主,技术趋势为多模态融合与垂直领域专业化。
|
弹性计算
目阿里云2核4G服务器多少钱?30元3个月,支持备案
目阿里云2核4G服务器多少钱?30元3个月,支持备案
|
2月前
2025年阿里云域名备案流程(图文详细教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阿里云域名备案的全流程,包括注册阿里云账号、企业实名认证、购买服务器、创建域名信息模板、购买域名、域名备案及查询备案号等步骤。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展示了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域名备案。文章强调了域名备案的前提是国内需有一台服务器,并提供了具体配置建议,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邮箱验证和短信核验等关键步骤,确保备案顺利通过。
1931 13
|
4月前
|
域名解析 弹性计算 负载均衡
新手上云教程参考:阿里云服务器租用、域名注册、备案及域名解析流程图文教程
对于想要在阿里云上搭建网站或应用的用户来说,购买阿里云服务器和注册域名,绑定以及备案的流程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图文形式为您介绍阿里云服务器购买、域名注册、备案及绑定的全流程,以供参考,帮助用户轻松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