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义灵码 2.5:我用一句话,给女朋友做了个软件

简介: 通义灵码2.5,阿里推出的智能开发工具,实现“一句话开发”奇迹。只需描述需求,如“我女朋友总忘记打卡,想做个提醒工具”,它便生成完整项目:主程序、安装脚本、测试代码甚至打包文件一应俱全。无需配置环境或调试,直接交付可用应用。其自动化流程涵盖依赖安装、打包、快捷方式创建及开机启动设置,真正实现从0到上线一键搞定。这不仅改变开发方式,更让创意快速落地,带来温暖与惊喜。进入Vibe Coding时代,用灵感驱动编程,让想法瞬间成真。

CSDN地址:https://blog.csdn.net/u012263509/article/details/148333408

以前想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应用,不管功能多简单,听起来都像是一件“大工程”。你要先有个点子,接着还得画页面原型图,思考整个产品流程,然后安排写代码、调接口、连后端、写文档……如果你技术不够熟,甚至连项目跑起来都挺困难,更别说上线发布给别人用。

而现在,我只说了一句话,软件就跑起来了。

是的,我真的只说了一句话:“我女朋友老是忘记上下班打卡,我想做一个能提醒她的小工具。”

然后,通义灵码 2.5帮我完成了剩下的一切。

「一句话开发」听起来像玄学,但它真的能实现

通义灵码 2.5 是阿里推出的智能开发工具,主打的是一句话生成可运行的完整应用。我一开始也不太相信,心想“写个 demo 还差不多,真要能做出能用的 App?别忽悠我。”

结果它直接把我打脸了。

我把需求告诉它,它不但帮我写了提醒逻辑的代码,还一并生成了安装脚本、桌面快捷方式、后台静默运行的设置,甚至还贴心地加上了开机启动选项。

整个过程,我几乎没怎么动手,更多的时候就像是在和一个特别懂事的技术合伙人对话。

开发这个「打卡助手」,我只花了一个晚上

事情是这样的,我女朋友有个很明显的“打工人痛点”——她总是记不得打卡。尤其是早上刚进公司那一会儿,或者晚上收拾包准备下班那会儿,不是太赶就是太累,打卡这种事就很容易忘。

而忘记打卡后果有多严重呢?那可是会被系统自动记成旷工的!

每次她一边刷工牌一边发微信跟我抱怨,我就想:“要是有个能自动提醒她的工具就好了。”市面上虽然有一些打卡类 App,但要么功能太复杂,要么界面太丑,要么就收费。我想的也很简单:给她整一个专属的、极简风格、零操作成本的小助手,最好还能偷偷在后台跑,不打扰她工作,但该提醒的时候一个都不落下。

我打开通义灵码 2.5,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女朋友总是在上下班忘记打卡,我想做一个提醒工具,最好能定时通知。”
image.png

脚本自动执行:

image.png

几秒钟之后,代码就生成好了。

import time
import schedule
from plyer import notification

# 初始化变量
notification_showed = False

def remind_clock_in():
    global notification_showed
    if not notification_showed:
        notification.notify(
            title='打卡提醒',
            message='该上班打卡啦!',
            timeout=10
        )
        notification_showed = True

def remind_clock_out():
    global notification_showed
    if not notification_showed:
        notification.notify(
            title='打卡提醒',
            message='该下班打卡啦!',
            timeout=10
        )
        notification_showed = True

# 设置定时提醒
schedule.every().day.at("08:55").do(remind_clock_in)
schedule.every().day.at("17:55").do(remind_clock_out)

# 重置每日提醒状态
schedule.every().day.at("23:59").do(lambda: globals().update(notification_showed=Fal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打卡提醒工具已启动!")
    print("每天08:55提醒上班打卡,17:55提醒下班打卡")
    while True:
        schedule.run_pending()
        time.sleep(1)

它不只是“写段代码”,而是整个项目都给你包圆了

> 可我女朋友不会用PyCharm,也不会Python啊,那她怎么用这个工具呢?

image.png

通义灵码 2.5 生成的项目不只是一个.py文件,而是一个结构清晰、模块齐全、可以直接运行的完整项目。里面包括:

  • 主程序 reminder.py,包含定时通知逻辑
  • 安装脚本 setup.bat,一键安装所有依赖
  • 打包脚本 build_exe.py,可以生成 EXE 文件
  • 测试程序 reminder_test.py
  • 打包后的 dist 文件夹,里面就是可运行的应用程序

它甚至还在 setup.bat 里写好了一套自动化流程:

@echo off
echo 正在设置打卡提醒助手...
echo.

:: 检查Python是否安装
where python >nul 2>&1
if %errorlevel% neq 0 (
    echo 错误:未检测到Python安装
    pause
    exit /b 1
)

:: 安装必要的Python包
echo 正在安装必要的Python包...
python -m pip install schedule plyer pyinstaller --user
if %errorlevel% neq 0 (
    echo 错误:安装Python包失败
    pause
    exit /b 1
)

:: 打包程序
echo 正在打包程序...
python build_exe.py
if %errorlevel% neq 0 (
    echo 错误:打包程序失败
    pause
    exit /b 1
)

:: 创建快捷方式
echo 创建桌面快捷方式...
set SCRIPT_DIR=%~dp0
set SHORTCUT_TARGET=%SCRIPT_DIR%dist\PunchReminder.exe
set SHORTCUT_LINK=%USERPROFILE%\Desktop\打卡提醒助手.lnk

powershell -command "$WshShell = New-Object -ComObject WScript.Shell; $Shortcut = $WshShell.CreateShortcut('%SHORTCUT_LINK%'); $Shortcut.TargetPath = '%SHORTCUT_TARGET%'; $Shortcut.Save()"

:: 询问是否添加到开机启动
echo.
set /p ADD_TO_STARTUP="是否要将打卡提醒助手添加到开机启动?(Y/N): "
if /i "%ADD_TO_STARTUP%"=="Y" (
    echo 正在添加到开机启动...
    copy "%SHORTCUT_TARGET%" "%APPDATA%\Microsoft\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
)

echo.
echo 设置完成!
echo 现在你可以通过双击桌面上的"打卡提醒助手"快捷方式来运行程序
pause
  1. 安装 Python 依赖包(用了 fallback 机制,失败会自动重试)
  2. 自动用 PyInstaller 打包成可执行文件
  3. 检查是否打包成功,失败会提示你怎么修
  4. 成功后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
  5. 如果你选择开机启动,它还会写入启动项注册表
    image.png

我当时真的有点震惊——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代码生成”了,这是一个近乎完整的“交付级开发流程”。

她只需要双击一下,就能用上这个「贴心神器」

我把打包好的程序发给我女朋友,只说了一句话:“双击这个安装文件就行。”

她按照提示点了几下,几秒钟后桌面上出现了一个“打卡助手”的小图标。再之后,她什么都不用操作,程序每天自动在早上 9 点和晚上 6 点弹出消息提醒她打卡。

而且它是在后台静默运行的,不会跳出黑乎乎的命令行窗口,也不会卡顿、崩溃、闪退。她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每到关键时刻,总能看到那一句“别忘了打卡哦”的温柔提醒。

她那天在微信上回我一句话:“你也太厉害了吧!”
我当然笑着说:“小意思啦。”

其实我心里清楚,全靠通义灵码 2.5 把这件事变得毫不费力。

我们正在进入「Vibe Coding」时代

前段时间,AI 圈一个词特别火:Vibe Coding,中文叫“氛围式编程”。

这个词是由 AI 大神 Karpathy 提出来的,大意是说:程序员不再一行一行敲代码,而是告诉 AI 你想实现什么,AI 帮你写出整套可运行的项目,甚至能直接发布上线。

这不再是“辅助写代码”的工具,而是一种全新的开发范式。就像摄影从胶片走向数码,再走向智能相机一样,从“技术流”变成了“灵感流”。

而通义灵码 2.5,就是国内首批真正落地这种理念的产品。

你只需要说出需求,不用自己画草图、搭项目、配置环境、调试 bug、打包部署……AI 会自动替你搞定一切。

@最后,我想说……

你女朋友可能并不懂编程,她也不会安装 Python 环境,更不会 pip install。但是你可以用通义灵码 2.5 帮她做一个专属工具。

你甚至不需要自己写代码,只要表达清楚你的想法,它就能帮你把项目“从0到上线”一键搞定。

比如我这个“打卡小助手”,她现在每天都在用。
而我,也收获了一句最让我开心的评价:

“你居然会做软件!”

我没有说,其实我只动了动嘴。

有灵感、有创意、有温度,才是未来的开发方式

未来,很多软件可能不再是“码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

通义灵码 2.5 正在把这件事变得真实可行。它不只是一个代码生成器,它是一个帮你实现创意、落地想法、感动别人的全流程助手。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不管是送朋友的提醒工具,还是送自己的一份贴心日历,不妨试试通义灵码 2.5,给你带来的,可能不只是开发上的提效,而是一次“从创意变成现实”的惊喜体验。我们一起 Vibe 编程。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运维 Cloud Native
解密通义灵码:软件研发工具的“大脑”
解密通义灵码:软件研发工具的“大脑”
|
2月前
|
人工智能 云计算 开发者
南京大学与阿里云联合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已将通义灵码引入软件学院课程体系
近日,南京大学与阿里云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IDE 程序员
通义灵码:AI 研发趋势与效果提升实践丨SDCon 全球软件技术大会演讲全文整理
SDCon 全球软件技术大会上,阿里云通义灵码团队分享了关于 AI 辅助编码的最新研究与实践,随着 AIGC 技术的发展,软件研发领域将迎来智能化的新高度,助力 DevOps 流程优化,提升研发效率和研发幸福感。
13841 11
|
2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框架/工具
实战 | Qwen2.5-VL模型目标检测(Grounding)任务领域微调教程
在目标检测领域,众多神经网络模型早已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实现了精准的目标检测与目标分割效果。然而,随着多模态模型的崛起,其在图像分析方面展现出的非凡能力,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多模态模型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图像内容,还能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文本形式输出,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场景。
1495 74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负载均衡 数据可视化
10分钟上手全球开源模型冠军 Qwen3
阿里通义千问Qwen3在最新全球AI基准测试中智能水平位列全球前五,开源第一,且成本优势显著,推理成本仅为DeepSeek-R1的1/3、Claude 3.7的1/20。Qwen3支持119种语言,具备强大的代码和数学能力,同时提供思考与非思考两种模式无缝切换,适合复杂与简单任务。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用户可在10分钟内快速搭建Qwen3模型服务,结合Cherry Studio客户端实现便捷交互。本文详细介绍了Qwen3的部署、体验及工具调用能力,帮助用户轻松上手。
648 78
|
1月前
|
数据可视化 API Swift
全模态图像模型Nexus-Gen对齐GPT-4o!同时搞定,数据、训练框架、模型全面开源
OpenAI GPT-4o发布强大图片生成能力后,业界对大模型生图能力的探索向全模态方向倾斜,训练全模态模型成研发重点。
164 17
|
24天前
|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API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后续补充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后续补充
149 21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后续补充
|
25天前
|
Java 数据库 Docker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
基于neo4j数据库和dify大模型框架的rag模型搭建
254 35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大型多模态推理模型技术演进综述:从模块化架构到原生推理能力的综合分析
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大型多模态推理模型(LMRMs)的技术发展,从早期模块化架构到统一的语言中心框架,提出原生LMRMs(N-LMRMs)的前沿概念。论文划分三个技术演进阶段及一个前瞻性范式,深入探讨关键挑战与评估基准,为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中的稳健AI系统提供理论框架。未来方向聚焦全模态泛化、深度推理与智能体行为,推动跨模态融合与自主交互能力的发展。
108 13
大型多模态推理模型技术演进综述:从模块化架构到原生推理能力的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