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能编码助手通义灵码(简称为通义灵码)(点击即可进入官网),是由阿里云提供的智能编码辅助工具,提供代码智能生成、智能问答、多文件修改、编程智能体等能力,为开发者带来高效、流畅的编码体验,引领 AI 原生研发新范式。同时,我们为提供企业客户提供了企业标准版、专属版,具备企业级场景自定义、私域知识增强等能力,助力企业研发智能化升级。(此段引用什么是智能编码助手通义灵码产品手册)
通义灵码产品介绍
通义灵码自2023年发布以来备受各行各业青睐,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的AI需求的群体,引入通义灵码,并创建专属的AI大模型。通义灵码产品更迭历程
2024.11发布的通义灵码智能问答模型升级到 Qwen2.5 Coder、输入交互升级,并支持多种上下文类型,同时新增多模态图片问答模式,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通义灵码的交互性。
2024.12通义灵码 2.0 发布,新增 AI 程序员,具备多文件代码修改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提示词完成代码的编写,以及bug排错、测试等操作类型。
2025.1首次增加新增单元测试智能体,优化图片生成代码效果,支持异常报错一键上报;企业支持配置前置和后置过滤器、配置自有模型服务。
2025.2 主要针对开发工具的插件的更新和功能的完善,同步最新通义灵码的功能在插件中
2024.4 编程智能体,可以根据开发者的编码任务描述,使用工程检索、文件编辑、终端等工具,进行工程内多个文件的修改,端到端地完成编码任务。 同时,升级了智能会话的模型服务,新增 Qwen3 系列模型。
以上内用来自通义灵码产品公告
那么本次就来聊聊aliyun通义灵码2.5版,支持Qwen3,全新上线智能体模式,具备自主决策、工程和记忆自感知、工具使用等能力,集成魔搭MCP广场,3000+MCP工具一键安装使用。
通义灵码的使用
1.通义灵码快速入门
官方给出三种方式使用,即个人版、企业版、企业专业版。企业版参考官方手册进行操作,本次主要针对个人专业版进行。
2.安装
2.1 插件安装
- 首先确保注册通义灵码官方账号
- 通义灵码目前支持 JetBrains IDEs、Visual Studio Code、Visual Studio 2022,您可以在对应的插件市场下载和安装。具体操作步骤,可参考:下载安装。
2.2 登录
阿里云主账号、未开通企业标准版的阿里云账号下的 RAM 用户,均可登录使用通义灵码。安装完成后,选择阿里云中国站账号登录,前往阿里云登录页完成登录,详情请参见个人版登录通义灵码。在阿里云登录页面完成登录,后续即可看到登录成功页面。回到 IDE 端即可开始使用通义灵码。参考官方手册-个人版快速入门
通义灵码2.5版本的新增内容
1.通义灵码智能体模式
通义灵码新增智能体模式。指通义灵码智能体可以自主完成开发者的任务描述,对工程内的文件的创建和修改,以及根据开发者的需求进行迭代更新,完成端到端的开发。例如,需要智能体写个网页,开发者将需求告知后,智能体既可以独自完成网页开发,debug和运行。
1.2.借助IDEA中的通义灵码插件测试智能体的操作
选择回答的内容为:#创建一个中文 SaaS 产品的着陆页,包含产品特性介绍、定价方案、客户案例等报块,风格要现代科技感#
然后智能体会进行思考,并独自创建问价,此时,开发者需要接受通义灵码智能体创建写好的相关前端页面。
文件自动生成
当通义灵码完成,开发者的需求编程后,会在文件栏处自动生成写好的文件夹以及文件,此时用户既可以测试
网页测试
小结
在qwen3的通义灵码智能体思考还是很全面的,对于编程的结构和实现有着更好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网页编写中会采用.css和.js文件内容来丰富网页的效果,在大多数从开发者看来这很常见,但是这只是针对开发者,对于AI话,如果开发者部提出相关要求可能大部分AI不会这么做。在上述实例中,便没有主动向qwen3提出这些要求。
2. 新增MCP 工具及集成 MCP 广场
什么是MCP?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一种开放标准协议,旨在为大语言模型(LLM)提供标准化的外部工具和上下文集成方式。借助 MCP 标准化接口的支持,通义灵码能够灵活扩展与不同数据源或外部系统的连接,使其智能体的能力和场景得到拓展,有效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扩展的诉求。
2.1 设置MCP
在IDEA插件,对话框中会出现MCP提示,点击链接
根据官方的介绍,MCP可以配置个人版本以及通过MCP广场接入其他服务,其中配置分为通过 MCP 广场完成添加、通过手动方式完成添加
2.1.1 MCP广场添加
点击安装
使用
根据官方给出的关键字加上网页,即可操作。
如果不加fetch_html的话,智能体会返回
表示安装成功
如果出现报错如下,表示本地没有安装node.js文件。如果出现其他错误,可以点击查看常见问题。
3.新增记忆能力
本次新增长期记忆,并非之前的单个对话记忆。通义灵码会随着长期记忆,与开发者的互动,整理分析等,更迭训练。使得开发者的灵码更懂开发者,这样不仅减少开发者的重复解释,同样提升着灵码效率使能。灵码的记忆会在编码习惯、工程相关的记忆丰富着。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亮点,因为这样,使得开发者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智能体也会同时从多个维度去分析。
3.1 开发者也可以自定义指定灵码记忆
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需要记忆的内容即可
3.2查看记忆(基于IDEA下通义灵码插件)
3.2.1 右上角账号处 >>> 个人设置
3.2.2 详情页面
3.2.3 记忆管理
实践
参考1.2的开发总结完成对于当下主流手机介绍的网页开发
网页测试
小结
对比下来,通过记忆方式,针对智能体而言可以快速的开发,针对开发者,可以快速实现理想的结果。
4.上下文支持工程目录、文件多选
为什么需要添加上下文?
在AI编程中,如果知识针对某一个片段的代码而言,AI只能理解部分意思,这个仅是停留在代码层面,而非业务逻辑层面。就好比人类看议论文,如果只看中间部分,很难道知道中心思想或究竟在表述什么。
在智能会话中,上下文新增支持工程目录,可以让开发者针对某个功能模块进行提问或修改。同时,优化上下文选择交互,对于 #file 、 #folder、#gitCommit、 #teamDocs,选择对应类型后,可进行具体内容的检索和选择,并针对该类内容支持多选操作。
4.1 添加上下文的方式
在智能会话中,可以通过 3 种方式添加上下文:
输入框中单击添加上下文按钮,即可触发上下文选择窗口;
输入框输入 # ,即可触发上下文选择窗口,继续输入时可进行文件检索;
对于代码文件、图片,可拖拽或复制粘贴,将对应内容添加为上下文(仅 JetBrains IDEs)。
其次,对于 #file 、 #folder、#gitCommit、 #teamDocs,选择对应类型后,可进行具体内容的检索和选择,并针对该类内容支持多选操作。
如果使用的是 JetBrains IDEs,还可以将添加的上下文(标签)拖拽到输入的自然语言描述当中,方便进行输入组合。
4.2支持上下文类型
上下文类型支持:file、folder、image、codebase、teamDocs、codeChanges、gitCommit
详细介绍见文档--上下文
5.新增支持 Qwen3 系列模型
通义灵码现在已全面支持 Qwen3,Qwen3 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 235B,激活仅需 22B。其中参数量仅为 DeepSeek-R1 的 1/3,成本大幅下降,性能全面超越 R1、OpenAI-o1 等全球顶尖模型。Qwen3 还是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快思考”与“慢思考”集成进同一个模型,对简单需求可低算力“秒回”答案,对复杂问题可多步骤“深度思考”,大大节省算力消耗。
6.个人版支持阿里云国际站账号登录
通义灵码国际站开服,支持阿里云国际站账号登录,海外开发者在 VS Code、JetBrains IDE 中安装通义灵码插件后,可直接使用阿里云国际站账号登录即可开始使用通义灵码。
7.专属版上线国际站,支持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域
企业专属版上线国际站,并上线相关购买链路,企业客户可选择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上海地域购买。
8.企业版支持多模型配置
企业标准版、企业专属版的管理员可以配置多个推理模型服务,并支持配置企业开发者在插件端可选择的模型选项。
8.1 开通相关企业服务
开通企业版本的通义灵码则参考:企业标准版快速入门
其他功能和优化
- 支持在智能会话中,进行文件、方法、定义等在工程内的定位跳转;
- 智能会话窗口输入框中支持 Shift Enter 键换行;
- 智能会话中添加上下文时,支持指定知识库(企业版);
- 问答窗口中添加文件作为上下文时,支持基于已选文件推荐相关代码文件;
- @workspace 工程问答功能升级为 #codebase,输入组合更灵活;
- Visual Studio 端支持配置 Project Rules;
- 行间代码补全场景增强 Go 语言效果;
- 支持启动异常时一键反馈问题;
- 优化网络防火墙场景的网络连接;
- 修复了一些缺陷。
参考文档--2025 年 4 月产品更新
总结
伴随着通义灵码2。5的问世,其伴随的优势也应运而生,不仅是在能效上提升,丰富拓展的关于灵码的生态以及可扩展的领域。
在本次的体验中,首先qwen3的思考能力和反应回答速度深受青睐,而且在编程上的完整性,可扩展性。在推出智能体和MCP,结合MCP的强大服务给通义灵码带来无限进步和可能,不断的扩大通义灵码的生态范围,涉及多领域的范畴。
但是使用的中,基于插件中的MCP服务的安装,中会出现报错,需要本地node.js支持,可不可像git仓库那么拉取安装,这样就会考虑到大众用户群体会存在本地没有node服务,又或者docker容器服务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