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信息焦虑,用这个国产AI工具做知识管理,大脑终于解放了

简介: 文章介绍了纳米AI知识库作为“第二大脑”的强大功能。它能高效管理海量信息,支持54种文件格式上传,自动提取关键数据并打标签,轻松整合工作与生活中的碎片化信息。通过场景测试显示,在工作和生活中,纳米AI可快速生成报告、提供精准数据,极大提升效率。其共享机制还促进了团队协作,释放了创造力,让用户从琐碎事务中解脱,专注于深度思考与创新。

我们人类的大脑天生擅长创造,却拙于存储。当我们的眼睛每秒摄入5.7亿像素的画面,大脑却只能处理其中0.0003%的信息;当我们每天在屏幕滑动相当于300页纸质书的内容,72小时后仅能记得其中零散的闪光。人脑的工作记忆平均只能保持4-7条信息,而长期记忆的提取效率会随时间急剧下降,就从现实来说,作为一名每天被信息轰炸的现代职场人,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

  • 老板突然问起三个月前的项目细节,你却怎么也想不起关键数据存在哪个文件夹
  • 写报告时需要引用某篇收藏过的行业分析,却在几百个浏览器书签中大海捞针
  • 手机相册里存着重要的会议白板照片,关键时刻却怎么也翻不到

要知道,大脑是用来创造想法的,而不是用做储存的。在数亿万计的神经元连接中,大脑产生了意识,让我们有了知识,无数的想法在这个生物的神经网络里时刻涌现着,而当我们被琐碎的信息淹没时,创造力也随之被压制。大脑需要空间去思考、联想和创新,而不是被无休止的检索和整理占据。

如果我们把繁琐的信息存储和管理任务交给外部系统时,我们的大脑便能更多地专注于创造性思考。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整理自己的个人知识库,通过上传自己的日常资料,我成功打造了一个随叫随到的"第二大脑"。这里分享一个我在整理知识库时使用到的利器——纳米AI知识库。

一、上传资料:像拼乐高一样构建专属外脑

使用纳米AI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散落在各处的信息收集起来,这个过程出奇地简单,首先在官网下载纳米AI客户端(支持Win/Mac/手机三端同步),点击进入知识库:

其次,点击左侧导航栏的"+"号创建知识库,然后添加内容,可以看到纳米AI提供了多种上传方式,其支持包括word、ppt、excel、PDF、TXT、音频、视频、图片54种文件格式。

对于图片,其支持图片嗅探和OCR识别,能够自动扫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元素,无论是盖章扫描件还是复杂的报表,其都能快速提取和理解图片中的元素内容,对于视频,其能够解析主流视频格式,同时支持自动解析包含视频的网页链接,对于音频文件,支持实时翻译和录音转录文字。而且其还支持深度解析,能够采用360自研模型深度解析文件中的图表及公式等数据,将其保存为LLM能够理解的方式存储,从而提供更智能化的场景支持。

这里我新建了一个“电力知识图谱”的知识库并将之前一直存在本地的资料进行了上传。上传解析后,纳米AI会自动提取关键数据并打上行业标签,无论是工作文档、技术报告、论文材料,还是行业资讯、碎片信息都能被高效地整合到知识库中,确保信息的结构化和可检索性。

最方便的是,纳米AI支持各类触点,当在网页上看到有用的信息时,只需点击地址栏的“添加到纳米知识库”按钮,即可将网页内容快速导入知识库。在浏览视频,也可以通过右键菜单或相关功能将视频内容直接添加到知识库中。这种多场景的捕获方式让知识管理变得轻松高效。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纳米AU扫描电脑手机的本地文件及各类应用,支持导入微信中的公众号、文件、聊天历史记录。无论是工作文档、学习资料,还是生活中的碎片化信息,都可以通过纳米AI的知识库功能实现一键整合。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登录就免费拥有36GB大小的知识库容量,足以装下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文件了。

二、场景测试:有无知识库的认知效率差

传统知识管理工具最大的痛点在于"启动阻力"——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太过繁琐,导致大多数人半途而废。就我的体验而言,纳米AI知识库的突破在于,它精准识别了现代人真实的信息存储习惯,并据此设计了零门槛的导入方式,通过这些功能,纳米AI不仅帮助用户释放了大脑的存储负担,还让知识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

为了验证这个"第二大脑"的实际价值,这里我也设计了两组场景测试。

2.1、实测工作场景:工作上的“智能助手”

无知识库时代,老板突然问起之前调研过的一个项目的细节,我需要手忙脚乱地打开文件夹,翻找周报、月报,还要手动对比数据,最后满头大汗地报出答案。

而有了纳米AI知识库,我只需在知识库搜索栏输入“2023 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是多少”,AI瞬间返回具体数据和来源地址,老板满意,我也从容应对。

在另一个场景中,我需要写一篇调研报告,要求涵盖知识图谱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没有知识库的时代,我需要手动收集大量资料,包括行业报告、学术论文、技术文档等,然后逐一阅读、整理和分析,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而有了纳米AI知识库,我只需在知识库搜索栏输入“写一篇知识图谱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报告”,AI会结合我之前上传的资料和知识库中的相关内容,快速生成一份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报告。这种高效的内容生成能力,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让我能够专注于报告的逻辑和创意部分

2.2、实测个人场景:生活中的“百宝箱”

在没有知识库的时代,整理家庭财务需要手动记录每一笔支出和收入,还要定期核对账单,费时费力。而有了纳米AI知识库,只需将账单、银行流水等信息上传,AI可以自动分类、分析并生成详细的预算报告。例如,输入“本月家庭支出分析”,AI会快速返回各类支出占比、超支项目及优化建议

在没有知识库时,针对特殊人群制定健康饮食需要查阅大量营养学资料,还要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食谱。而现在纳米AI知识广场上开放了很多公开知识库,比如我就发现了“营养知识共享宝库”这个知识库,询问孕妇应该多吃什么,少吃什么,AI会结合营养学知识和孕妇的特殊需求,给出详细的饮食建议,比如多吃全谷物和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少吃腌制食品,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烹调油控制在20~25克,以降低妊娠高血压风险。

刚刚提到的纳米AI知识广场,它就像是一个知识的集散地,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在这个广场里,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无论是考研真题、合同模板,还是法律文书、财税知识,甚至是爆款短视频脚本等,应有尽有。用户只需一键“加入知识库”,就能让大模型快速解析并运用这些知识,输出专业化的结果,大大节省了寻找和整理资料的时间。

任何人都可以在知识广场上创建个人专业知识库和企业知识库,并且通过复制链接的方式方便地分享这些知识库。同时,为了保护隐私和确保安全,用户还可以设置知识库的访问权限,比如要求加入时需申请,或者限制成员查看文件的具体内容。

三、工作流革命:释放被压抑的创造力

在使用纳米AI知识库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不仅是效率的跃升,更是认知方式的转变。当信息不再堆积在大脑的临时缓存中,每一个创意、每一次深度思考都不再被琐碎事务打断,我真正体验到了知识工具带来的“创造自由”。

传统的工作流程中,往往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信息的查找、整理和重组上。大量重复劳动,不仅耗时低效,更会逐渐蚕食原本属于思考与创新的时间和精力。而纳米AI深度融合了CODE方法论(Capture 捕获、Organize 组织、Distill 提炼、Express 表达),帮助我将原本散乱、碎片化的输入信息,逐步转化为可调用、可迁移的结构化知识网络。

在团队协作层面,纳米AI的共享机制也大大拓宽了知识的应用边界,通过知识共享机制,能够将团队成员各自掌握的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团队成员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利用知识库中的信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促进了团队协作,还推动了知识的创新与应用。

这里我将构建完成的“电力知识图谱”知识库通过分享给大家,大家不仅可以查看具体内容,还能直接在知识库中提问,AI会结合知识库内容给出精准回答。

正如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所说:“AI不是取代人类,而是增强人类。”

当我们不再被信息洪流裹挟,当每个灵感和知识都能被妥善保存并随时调用,工作就变成了真正的创造之旅。


相关文章
|
26天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2025云栖大会】AI 搜索智能探索:揭秘如何让搜索“有大脑”
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徐光伟在云栖大会揭秘 Agentic Search 技术,涵盖低维向量模型、多模态检索、NL2SQL及DeepSearch/Research智能体系统。未来,“AI搜索已从‘信息匹配’迈向‘智能决策’,阿里云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化能力,为企业构建下一代智能信息获取系统。”
249 9
|
1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算法
用AI提示词搞定基金定投:技术人的理财工具实践
本文将AI提示词工程应用于基金定投,为技术人打造一套系统化、可执行的理财方案。通过结构化指令,AI可生成个性化定投策略,覆盖目标设定、资产配置、风险控制与动态调整,帮助用户降低决策门槛,规避情绪干扰,实现科学理财。
335 13
|
2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可以做电商主图了:技术原理,AI电商图生成工具对比及技术解析
双十一临近,电商主图需求激增。AI技术凭借多图融合、扩散模型等,实现高效智能设计,30秒生成高质量主图,远超传统PS效率。支持风格迁移、背景替换、文案生成,助力商家快速打造吸睛商品图,提升转化率。
509 0
|
1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数据可视化
当AI学会“使用工具”:智能体(Agent)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当AI学会“使用工具”:智能体(Agent)如何重塑人机交互
288 115
|
1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搜索推荐
AI的下一个前沿:从静态工具到动态代理
AI的下一个前沿:从静态工具到动态代理
214 113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从工具到伙伴:AI代理(Agent)是下一场革命
从工具到伙伴:AI代理(Agent)是下一场革命
240 117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运维
【智造】AI应用实战:6个agent搞定复杂指令和工具膨胀
本文介绍联调造数场景下的AI应用演进:从单Agent模式到多Agent协同的架构升级。针对复杂指令执行不准、响应慢等问题,通过意图识别、工具引擎、推理执行等多Agent分工协作,结合工程化手段提升准确性与效率,并分享了关键设计思路与实践心得。
354 20
【智造】AI应用实战:6个agent搞定复杂指令和工具膨胀
|
26天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学生不应依赖AI写作业,怕大脑用进废退。职场人呢?
过度依赖AI将削弱深度思考能力,创新源于主动“跨界整合”。职场人需警惕“思维外包”,善用AI为“杠杆”而非“拐杖”,保持自主思考方能突破边界。法思诺创新学院倡导:创新可训练,大脑越用越强。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双 11 电商效率突围:10 款 AI 工具的技术落地与实践指南
2025年双11促销长达38天,电商迎来AI重构关键期。本文剖析10款主流AI工具技术原理,涵盖设计、文案、投放、客服等场景,揭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如何驱动电商智能化升级,助力企业高效应对大促挑战。
2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