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最怕的是入坑,“无限可能”的方向也就意味着有无限多的坑。
且不说入坑可能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损失。入坑还可能导致企业错过其他更有潜力的市场创新机会,损害企业声誉和浪费人力和财务资源。
但有的企业却必须去做各种探索。挑战战略无人区不仅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更是所有财大气粗的龙头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孤独场景。
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如果能充分了解自己行业企业技术可能的进化趋势和方向,恰恰能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避开许多创新的大坑。
此外,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还经常会发生各种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技术领先者对追随的竞争者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这算是客气的。更严重的威胁是:“我的这条路,你不能走!给钱也不行!”
那么,运用TRIZ技术进化AI助手,是否能帮助被“卡脖子”的企业规避创新的大坑,找到不一样的技术进化路线呢?也许可以。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要创新,怎少得了智能体?新鲜出炉的TRIZ发明原则AI助手,你不来试试》所说,智能体一定是当前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而且能够把企业专业能力通过AI进行垂直整合,因为目前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还是不足。(虽然其进步速度惊人)
法思诺TRIZ技术进化AI助手(智能体)
阿奇舒勒指出:同样的技术系统形态,会不断重复出现在各产业与科学领域中,并且市场与技术的趋势是可被预测的,且趋势/进化并非随机发生的,而是依循着某些模式在进行着。
法思诺的TRIZ技术进化AI助手,集成了几十条重要的技术进化路线。我们希望它能帮助研发人员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识别潜在问题,提供技术进化的现况分析,并基于用户的问题提供三条适合的技术进化路线,供研发人员参考。
你可能会说,才几十条,太少了吧?要是和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数据量相比,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TRIZ专家辛勤研究,从百万量级发明专利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技术进化路线,与缺乏技术进化数据预训练的大模型相比,其产出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法思诺的TRIZ技术进化AI助手的技术进化路线分为时间、空间和界面三大类,涵盖了技术演进发展的多个方面。
在时间维度中,进化路线关注系统随时间变化的需求和改进方向;在空间维度中,进化路线关注实体系统的空间布局和优化;在界面维度中,进化路线关注系统间的互动和人机界面的优化。
TRIZ技术进化AI助手搭建规划:
首先,判断和细化问题,如明确用户提出的问题是针对哪个领域的具体技术。
其次,分析这个技术当前的进化路线, 如将用户问题中的具体技术来对照TRIZ技术进化路线,选出一条合适的技术进化路线。指出该技术处于这条技术进化路线的什么位置。
然后是根据用户问题中的具体技术,甄别和提取类似技术的最新进化路线,这个最新技术进化路线很大可能是跨领域的,这样就避免了重新造轮子的工作。
最后,还是根据用户问题中的具体技术,找到三条相关的技术进化路线和应用,方便用户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研究。
科技日报曾报道过,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我们选了一个触觉传感器来测试TRIZ技术进化AI助手。
问题:请列出触觉传感器的技术进化路线
TRIZ技术进化AI助手答复:
当然,如果你测试的结果和上述不同,比如:
那么,这主要是AI底座大模型的问题。要么是大模型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要么是采用不同的大模型。如果大模型一直在调整和优化,那么,答案的差异性就一直存在,这个暂时没有办法。
如果是不同的大模型造成的原因,那就需要等等看。等我们多次测试并确定最合适的大模型后,才能开发出更方便的网页端AI智能体。
以下是科技日报曾报道的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家可以参考,或用自己企业的技术问题来测试一下TRIZ技术进化AI助手。
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
光刻机: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
芯片: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依赖进口,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3纳米,我国只有7纳米,差距两代。
操作系统:3家美国公司垄断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中国手机厂商免费使用安卓的代价是随时可能被“断粮”。
航空发动机短舱: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是航空推进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
触觉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精确性和稳定性要求高,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步伐,国内多为生产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几乎没有企业生产触觉传感器。
真空蒸镀机: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日本Canon Tokki独占高端市场,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而我国当时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
手机射频器件:手机主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芯片和滤波器等关键元件国内外差距大,中国是手机生产大国,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
iCLIP技术:研发创新药的关键技术之一,难度极高,国外研究团队竞争激烈,国内实验室成熟经验极少。
重型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且国外合作附带苛刻条件。
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传感器,其技术和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适航标准:航空领域的重要标准,我国在这方面缺乏自主话语权。
高端电容电阻:电子工业的基础元件,国内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性上与国外存在差距。
核心工业软件:涵盖设计、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我国严重依赖进口。
ITO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等的关键材料,技术门槛高。
航空设计软件:飞机设计的重要工具,我国依赖国外软件。
微球: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制造难度大。
水下连接器:深海探索和海洋工程的关键部件,技术要求高。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我国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有待提高。
高端焊接电源:高端装备制造中的重要设备,国内技术相对落后。
锂电池隔膜:影响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组件,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如CT球管等,我国自主生产能力不足。
超精密抛光工艺:对光学元件等的加工至关重要,国内技术有待提升。
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产品受制于人。
高强度不锈钢: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需求大,我国部分依赖进口。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核心软件,国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扫描电镜: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析仪器,国内高端产品缺乏。
透射式电镜:用于物质微观结构分析,技术难度高,依赖进口。
掘进机主轴承:大型掘进设备的关键部件,我国在高端产品上存在差距。
航空铝板:飞机制造的重要材料,对性能要求严格。
白羽肉鸡种源:畜牧业的关键种源,我国曾主要依赖进口。
高压柱塞泵: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高端产品依赖国外。
航空钢材:飞机的关键材料,其强度和韧性等要求高。
反渗透膜:水处理的重要材料,我国在高端产品上有差距。
高压共轨系统:柴油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的“大脑”,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尚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