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技术创新从“无限可能”,聚焦到精选的几个?“TRIZ技术进化AI助手”不妨一试

简介: 企业创新面临诸多“坑”,尤其在技术竞争中常遇“卡脖子”问题。法思诺推出TRIZ技术进化AI助手,基于阿奇舒勒理论,集成几十条技术进化路线,从时间、空间和界面三大维度助力研发人员识别问题、分析现状并提供三条进化路线参考。该工具可有效帮助企业节约资源、规避风险,探索不同技术路径。通过测试如触觉传感器等35项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验证其有效性。真创新,不平凡!欢迎试用与交流。

企业创新最怕的是入坑,“无限可能”的方向也就意味着有无限多的坑。

且不说入坑可能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损失。入坑还可能导致企业错过其他更有潜力的市场创新机会,损害企业声誉和浪费人力和财务资源。

但有的企业却必须去做各种探索。挑战战略无人区不仅需要大勇气和大智慧,更是所有财大气粗的龙头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孤独场景。

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如果能充分了解自己行业企业技术可能的进化趋势和方向,恰恰能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避开许多创新的大坑。

此外,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还经常会发生各种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技术领先者对追随的竞争者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这算是客气的。更严重的威胁是:“我的这条路,你不能走!给钱也不行!”

那么,运用TRIZ技术进化AI助手,是否能帮助被“卡脖子”的企业规避创新的大坑,找到不一样的技术进化路线呢?也许可以。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要创新,怎少得了智能体?新鲜出炉的TRIZ发明原则AI助手,你不来试试》所说,智能体一定是当前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而且能够把企业专业能力通过AI进行垂直整合,因为目前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还是不足。(虽然其进步速度惊人)

法思诺TRIZ技术进化AI助手(智能体)

阿奇舒勒指出:同样的技术系统形态,会不断重复出现在各产业与科学领域中,并且市场与技术的趋势是可被预测的,且趋势/进化并非随机发生的,而是依循着某些模式在进行着。

法思诺的TRIZ技术进化AI助手,集成了几十条重要的技术进化路线。我们希望它能帮助研发人员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识别潜在问题,提供技术进化的现况分析,并基于用户的问题提供三条适合的技术进化路线,供研发人员参考。

你可能会说,才几十条,太少了吧?要是和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数据量相比,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TRIZ专家辛勤研究,从百万量级发明专利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技术进化路线,与缺乏技术进化数据预训练的大模型相比,其产出质量是完全不同的。

法思诺的TRIZ技术进化AI助手的技术进化路线分为时间、空间和界面三大类,涵盖了技术演进发展的多个方面。

在时间维度中,进化路线关注系统随时间变化的需求和改进方向;在空间维度中,进化路线关注实体系统的空间布局和优化;在界面维度中,进化路线关注系统间的互动和人机界面的优化。

TRIZ技术进化AI助手搭建规划:

首先,判断和细化问题,如明确用户提出的问题是针对哪个领域的具体技术。

其次,分析这个技术当前的进化路线, 如将用户问题中的具体技术来对照TRIZ技术进化路线,选出一条合适的技术进化路线。指出该技术处于这条技术进化路线的什么位置。

然后是根据用户问题中的具体技术,甄别和提取类似技术的最新进化路线,这个最新技术进化路线很大可能是跨领域的,这样就避免了重新造轮子的工作。

最后,还是根据用户问题中的具体技术,找到三条相关的技术进化路线和应用,方便用户对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研究。

科技日报曾报道过,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我们选了一个触觉传感器来测试TRIZ技术进化AI助手。

问题:请列出触觉传感器的技术进化路线

TRIZ技术进化AI助手答复:

当然,如果你测试的结果和上述不同,比如:

那么,这主要是AI底座大模型的问题。要么是大模型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要么是采用不同的大模型。如果大模型一直在调整和优化,那么,答案的差异性就一直存在,这个暂时没有办法。

如果是不同的大模型造成的原因,那就需要等等看。等我们多次测试并确定最合适的大模型后,才能开发出更方便的网页端AI智能体。

以下是科技日报曾报道的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家可以参考,或用自己企业的技术问题来测试一下TRIZ技术进化AI助手。

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

  1. 光刻机: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

  2. 芯片:低速的光芯片和电芯片已实现国产,但高速的仍依赖进口,国外最先进芯片量产精度为3纳米,我国只有7纳米,差距两代。

  3. 操作系统:3家美国公司垄断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中国手机厂商免费使用安卓的代价是随时可能被“断粮”。

  4. 航空发动机短舱: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是航空推进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我国在这一重要领域尚属空白。

  5. 触觉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精确性和稳定性要求高,拦住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步伐,国内多为生产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几乎没有企业生产触觉传感器。

  6. 真空蒸镀机: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日本Canon Tokki独占高端市场,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而我国当时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

  7. 手机射频器件:手机主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芯片和滤波器等关键元件国内外差距大,中国是手机生产大国,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

  8. iCLIP技术:研发创新药的关键技术之一,难度极高,国外研究团队竞争激烈,国内实验室成熟经验极少。

  9. 重型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且国外合作附带苛刻条件。

  10. 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传感器,其技术和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11. 适航标准:航空领域的重要标准,我国在这方面缺乏自主话语权。

  12. 高端电容电阻:电子工业的基础元件,国内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性上与国外存在差距。

  13. 核心工业软件:涵盖设计、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我国严重依赖进口。

  14. ITO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等的关键材料,技术门槛高。

  15. 航空设计软件:飞机设计的重要工具,我国依赖国外软件。

  16. 微球: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制造难度大。

  17. 水下连接器:深海探索和海洋工程的关键部件,技术要求高。

  18.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我国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有待提高。

  19. 高端焊接电源:高端装备制造中的重要设备,国内技术相对落后。

  20. 锂电池隔膜:影响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组件,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21. 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如CT球管等,我国自主生产能力不足。

  22. 超精密抛光工艺:对光学元件等的加工至关重要,国内技术有待提升。

  23. 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产品受制于人。

  24. 高强度不锈钢: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需求大,我国部分依赖进口。

  25.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核心软件,国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26. 扫描电镜: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析仪器,国内高端产品缺乏。

  27. 透射式电镜:用于物质微观结构分析,技术难度高,依赖进口。

  28. 掘进机主轴承:大型掘进设备的关键部件,我国在高端产品上存在差距。

  29. 航空铝板:飞机制造的重要材料,对性能要求严格。

  30. 白羽肉鸡种源:畜牧业的关键种源,我国曾主要依赖进口。

  31. 高压柱塞泵:液压系统的核心元件,高端产品依赖国外。

  32. 航空钢材:飞机的关键材料,其强度和韧性等要求高。

  33. 反渗透膜:水处理的重要材料,我国在高端产品上有差距。

  34. 高压共轨系统:柴油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35.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的“大脑”,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尚需突破。

相关文章
|
4天前
|
人工智能 vr&ar UED
获奖公布|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阿里云“AI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赛拟授奖名单公示
获奖公布|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阿里云“AI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赛拟授奖名单公示
|
5天前
|
人工智能 新制造
TsingtaoAI受邀参加宁波AI海曙科创训练营并分享技术落地实践
10月12日至15日,由宁波市海曙区组织部主办的AI海曙科创训练营在宁波成功举办。作为受邀企业代表,TsingtaoAI团队深入参与了多项活动,与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及科创企业代表围绕AI技术在制造业、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展开交流,用真实案例诠释了“技术扎根产业”的价值逻辑。
23 2
|
11天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安全
AI + 热成像技术在动火作业风险防控中的实现路径
融合AI视觉与热成像技术,构建动火作业安全管控体系。通过定制化易燃物识别、计算机视觉测距、红外温度监测与多源图像融合,实现风险目标精准识别、安全距离实时预警、高温火源智能捕捉,并结合小程序“即拍即查”与后端闭环管理平台,完成隐患从发现到整改的全流程追溯,提升工业现场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85 10
|
16天前
|
人工智能 小程序 Java
电子班牌管理系统源代码,基于AI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电子班牌云平台解决方案
电子班牌管理系统源码,基于AI人脸识别的智慧校园云平台,支持SaaS架构,涵盖管理端、小程序与安卓班牌端。集成考勤、课表、通知、门禁等功能,提供多模式展示与教务联动,助力校园智能化管理。
81 0
|
6天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人机交互
当AI学会“看、听、懂”:多模态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当AI学会“看、听、懂”:多模态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197 117
|
9天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拔俗AI集成化管控平台:让智能应用“管得住、跑得稳”的技术底座
AI集成化管控平台是支撑AI规模化落地的“幕后基建”,涵盖资源调度、服务编排与全链路治理三大核心层,实现模型统一管理、服务标准化输出与系统稳定可控,助力企业构建高效、安全、可追溯的AI应用体系。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AI可以做电商主图了:技术原理,AI电商图生成工具对比及技术解析
双十一临近,电商主图需求激增。AI技术凭借多图融合、扩散模型等,实现高效智能设计,30秒生成高质量主图,远超传统PS效率。支持风格迁移、背景替换、文案生成,助力商家快速打造吸睛商品图,提升转化率。
126 0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拔俗AI家庭医生助手:用智能技术守护全家健康
AI家庭医生助手系统融合医疗大模型、知识图谱与多模态交互,打造7×24小时智能健康服务。以“辅助不替代”为原则,通过合规数据训练、精准医学对齐与动态知识推理,提供高效、可解释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打通医疗“最后一公里”,助力预防型医疗转型。(239字)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拔俗AI智能营运分析助手:用技术破解企业“数据焦虑”
AI智能营运分析助手破解企业“数据多却难洞察”难题,通过自动化集成、定制化模型、可视化输出,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低门槛数据驱动决策,提升营运效率与精准度。
|
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拔俗AI助教系统:基于大模型与智能体架构的新一代教育技术引擎
AI助教融合大语言模型、教育知识图谱、多模态感知与智能体技术,重构“教、学、评、辅”全链路。通过微调LLM、精准诊断错因、多模态交互与自主任务规划,实现个性化教学。轻量化部署与隐私保护设计保障落地安全,未来将向情感感知与教育深度协同演进。(238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